社会学概论(00034)2011年7月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
试述实现社会学本土化的基本做法。
-
简述社会问题防治的意义。
-
试述我国社会制度变革与创新的转型期特征及未来走向。
-
简述中国社区发展的原则。
-
简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分工的思想。
-
社会控制(广义)
-
简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
-
简述文化的反功能。
-
公共部门
-
合作
-
社会变迁的特点包括( )
- A.必然性
- B.前进性
- C.非直线式
- D.全面性
- E.整体性
-
文化冲突
-
可持续发展
-
据美国学者马列比和杰克林概括,男女在各方面的差别有( )
- A.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男性胜于女性
- B.在视觉、平衡觉能力方面,女性胜于男性
- C.在逻辑思维、数学能力方面,男性较高于女性
- D.在触觉方面,女性比男性敏感,反应更快
- E.在记忆和观察方面,男性较高于女性
-
组织的特征表现为( )
- A.具有偶发性
- B.具有特定的组织目标
- C.具有一定的权威体系
- D.组织成员的角色化
- E.正式而比较明确的规定
-
文化传播有一个过程,美国人类学家林顿把文化传播分为( )
- A.接触与显示阶段
- B.选择阶段
- C.采纳融合阶段
- D.冲突阶段
- E.扩散阶段
-
就全球化的发展进程看,从15世纪末期到18世纪中期属于( )
- A.增强阶段
- B.萌芽阶段
- C.开始阶段
- D.起飞阶段
-
社会学在教育方面的功能主要有( )
- A.提供模式
- B.反馈信息
- C.帮助人们自觉地完成社会化
- D.帮助人们合理选择
- E.建立规范
-
要认识到社会问题的长期存在和反复性,要有持久战的意志和毅力,这是社会问题防治的( )
- A.全球性思想
- B.全局性思想
- C.长期性思想
- D.整体性思想
-
不正当地利用政府和公众所赋予的权利和权威来为个人或个人所效忠的某个集团谋取利益,这被称为( )
- A.贿赂
- B.不当得利
- C.腐败
- D.恐怖主义
-
假定有些人天生就是不守规矩的人,在这一假定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偏差行为的解释是( )
- A.生理学解释
- B.生物学解释
- C.心理学解释
- D.社会学解释
-
把违反道德期望的人和事物视为“病态的”,也就是社会问题,这种观点是( )
- A.社会病理学
- B.社会解组理论
- C.价值冲突理论
- D.社会建构理论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阶层结构大体分为( )
- A.16 个阶层
- B.17 个阶层
- C.18 个阶层
- D.20 个阶层
-
美国社会学家布劳和邓肯提出了一个美国社会中的( )
- A.社会流动模式
- B.地位获得模式
- C.社会分层模式
- D.社会阶级模式
-
因不被社会所认可而表现出来的偏差行为,被称为( )
- A.偏差行动
- B.偏差心理
- C.偏差习惯
- D.偏差文化
-
社区发展这一概念由联合国倡导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是在( )
- A.一战以前
- B.一战以后
- C.二战以前
- D.二战以后
-
以从事各种非农业生产为谋生手段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人口所构成的异质性较高的地域性生活共同体,被称为( )
- A.非农社区
- B.集镇社区
- C.城市社区
- D.小城镇
-
进入 20 世纪之后,社区研究的一个重大发展,就是开拓了对当代社会的城市社区的研究, 其中最著名的学派就是( )
- A.芝加哥学派
- B.牛津学派
- C.冲突学派
- D.功能学派
-
规范社会秩序和管理公共事务这两个方面的功能集中体现于( )
- A.教育制度
- B.政治制度
- C.宗教制度
- D.经济制度
-
人是组织中最重要的因素,人不是简单的生产工具,而是具有复杂的个性和多方面的需求,这种观点来自于( )
- A.科学管理理论
- B.人际关系理论
- C.权变理论
- D.组织行为理论
-
教育科学制度属于( )
- A.派生制度
- B.从属制度
- C.本源制度
- D.自发制度
-
在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中,制度的灵魂是( )
- A.规范要素
- B.组织要素
- C.设备要素
- D.价值要素
-
由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以及孙(外孙)子女组成的家庭,被称为( )
- A.核心家庭
- B.主干家庭
- C.联合家庭
- D.重组家庭
-
利益群体的核心关系是( )
- A.群体关系
- B.群体规模
- C.利益关系
- D.群体成员交往
-
家庭、邻里、伙伴群体都属于( )
- A.初级群体
- B.次级群体
- C.参照群体
- D.正式群体
-
实现知识内化与积累,达到社会化目标的根本途径是( )
- A.社会观察
- B.社会实践
- C.社会规范
- D.社会活动
-
常人方法学的创始人是( )
- A.戈夫曼
- B.米德
- C.库利
- D.加芬克尔
-
使个人改变以前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建立起新的、符合社会要求和新的形势需要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的过程,被称为( )
- A.正向社会化
- B.反社会化
- C.再社会化
- D.继续社会化
-
人们按照通行的社会行为规范模塑自身行为的过程,被称为( )
- A.行为社会化
- B.规范社会化
- C.角色社会化
- D.价值社会化
-
在冲突理论中,达伦多夫提出的理论被称为( )
- A.阶级斗争理论
- B.辩证冲突论
- C.功能冲突论
- D.结构冲突论
-
一种文化接受或吸收另一种文化的某些文化元素或文化丛,融入本文化的过程,被称为( )
- A.文化排斥
- B.文化融合
- C.文化传播
- D.文化采借
-
功能上互相整合的一组文化特质,它们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一项功能,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 这些文化特质就组成一个( )
- A.文化特性
- B.文化功能
- C.文化集丛
- D.文化模式
-
表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源,被称为( )
- A.人口资源
- B.人力资源
- C.人际资源
- D.劳动资源
-
结合关系可以表现为( )
- A.强制关系
- B.反感关系
- C.竞争关系
- D.斗争关系
-
社会唯实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 A.韦伯
- B.马克思
- C.布劳
- D.涂尔干
-
1928 年 10 月上海和南京等地的社会学教授在上海成立( )
- A.中国社会学社
- B.西南社会学会
- C.东南社会学会
- D.中国社会学会
-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学系在( )
- A.纽约大学
- B.牛津大学
- C.哥伦比亚大学
- D.芝加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