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社会学概论(00034)2015年4月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联系实际试述常见的社会角色失调的几种情况。

  2. 试述失范理论的基本观点。

  3. 简述中国城市群演进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4. 简述消费的特征。

  5. 简述家庭与婚姻的理论解释。

  6. 简述社会学的社会批评功能。

  7. 简述社会问题与个人困扰的区别。

  8. 社会流动

  9. 社区

  10. 社会结构

  11. 群体

  12. 全球化

  13. 按照合作的发展程度,可以讲合作划分为( )

    • A.竞争性合作
    • B.自发性合作
    • C.制度化的传统合作
    • D.指导性合作
    • E.契约式合作
  14. 社会控制的特点有( )

    • A.有限性
    • B.人为性
    • C.普遍性
    • D.规范性
    • E.多重性
  15. 在中国社会学的恢复和重建过程中,费孝通用中医学的术语“五脏六腑”来比喻社会学的建设,术语“五脏”的有( )

    • A.社会学概论
    • B.学会组织
    • C.图书资料中心
    • D.专业研究机构
    • E.社会心理学
  16. 环境的功能表现在( )

    • A.环境对人类具有支持作用
    • B.环境对人类具有供给作用
    • C.环境对人类具有抑制作用
    • D.环境对人类具有调节作用
    • E.环境对人类具有文化启迪作用
  17. 偏差性社会问题是指个体偏离或违反一定社会行为规范造成的社会问题,属于偏差性社会问题的是( )

    • A.毒品问题
    • B.腐败问题
    • C.贫困问题
    • D.自然灾害问题
  18. 社会变迁的特点有( )

    • A.社会性
    • B.必然性
    • C.前进性
    • D.非直线性
    • E.全面性
  19. 对社会发展总的方向、大目标、主要步骤与重大措施的设想,被称为( )

    • A.社会发展设计
    • B.社会发展计划
    • C.社会发展规划
    • D.社会发展战略
  20. 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内化为自己持有的观念,从而自觉地按照社会规范的要求约束自己的社会行为,这种社会控制是( )

    • A.积极性控制
    • B.微观控制
    • C.制度化控制
    • D.内在控制
  21. 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大规模社会流动的次数是( )

    • A.三次
    • B.四次
    • C.五次
    • D.六次
  22. 按经济地位和政治法律地位不同而互相区别的群体或社会集团,被称为( )

    • A.种族
    • B.等级
    • C.种姓
    • D.阶级
  23. 世界城镇化进程主要有两种模式,其中属于市场主导型城镇化的是( )

    • A.欧美模式
    • B.东亚模式
    • C.非洲模式
    • D.墨印模式
  24. 以人们日常居住和生活的基层社区为载体,通过社区居民自治,社区与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合作,建立一个和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现代城市管理制度和社会化服务网络相适应的社区支持系统,这一过程被称为( )

    • A.社区发展
    • B.社区建设
    • C.社区改革
    • D.社区变迁
  25. 社区能够形成以社会互助为核心的社会支持系统,这是社区的( )

    • A.社会控制功能
    • B.经济生活功能
    • C.社会参与功能
    • D.社会保障功能
  26. 达到就业年龄且具备工作能力,谋求工作但未得到就业机会的状态,被称为( )

    • A.待业
    • B.无业
    • C.失业
    • D.下岗
  27. 从个体对教育的需求而言,可以把教育分为( )

    • A.经济教育和文化教育
    • B.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 C.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 D.生存教育和地位教育
  28. 学校不再被视为社会实现其自我良性再生产的领域,而成为统治阶级用以生产与其特殊地位和利益相吻合的工具,这种教育的社会学分析视角是( )

    • A.冲突论视角
    • B.互动论视角
    • C.后现代视角
    • D.功能论视角
  29. 在集体行为的传统解释中,认为“应该把集体行为的形成和社会结构联系起来”的理论是( )

    • A.乌合之众理论
    • B.价值累加理论
    • C.理性选择理论
    • D.搭便车理论
  30. 在组织沟通中,组织成员之间通过各种形式的交往以传达思想、观点、态度、感情或情报的过程,被称为( )

    • A.组织沟通
    • B.组织决策
    • C.组合控制
    • D.组织设计
  31. 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被称为( )

    • A.丁克家庭
    • B.重组家庭
    • C.主干家庭
    • D.核心家庭
  32. 初级群体是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础群体。属于初级群体的是( )

    • A.社团
    • B.邻里
    • C.职业群体
    • D.学校
  33. 以个人进出社会网络的难易程度的不同,可以将社会网络分为( )

    • A.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
    • B.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
    • C.个人形态和群体形态
    • D.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
  34. 在霍尔的个人空间理论中,比较正式的场合保持的距离是( )

    • A.个人距离
    • B.亲密距离
    • C.公众距离
    • D.社会距离
  35. 行动者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展开较量、争夺,这种社会互动的基本形式是( )

    • A.竞争
    • B.冲突
    • C.竞赛
    • D.比赛
  36. 在社会化的有关理论中,科尔伯格的理论认为( )

    • A.自我分为“主我”和“客我”两个部分
    • B.一个人的自我形象是别人看他是什么样子的反映
    • C.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找到自己的道德价值观
    • D.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
  37. 根据角色规范化的程度,社会角色可以划分为( )

    • A.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 B.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
    • C.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 D.制度性角色与互动性角色
  38. 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评价和比较的,因为从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所赖以生存的环境来看,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这是文化多样性中的( )

    • A.文化中心主义
    • B.文化霸权主义
    • C.文化绝对主义
    • D.文化相对主义
  39. 异质文化在传播、接触中出现的互相排斥的倾向和状态,被称为( )

    • A.文化融合
    • B.文化传播
    • C.文化冲突
    • D.文化杂交
  40. 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被称为( )

    • A.再社会化
    • B.继续社会化
    • C.重新社会化
    • D.基本社会化
  41. 社会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包括( )

    • A.两个阶段
    • B.三个阶段
    • C.四个阶段
    • D.五个阶段
  42. 我国明确地采用社会建设概念,是在中国共产党的( )

    • A.十五届三中全会
    • B.十六届三中全会
    • C.十六届四中全会
    • D.十七届四中全会
  43. 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中,对社会行动过程及结果予以主观意义理论的方法是( )

    • A.人文主义方法论
    • B.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
    • C.实证主义方法论
    • D.功能主义方法论
  44. 非介入性研究法是指( )

    • A.观察法
    • B.文献法
    • C.访谈法
    • D.实验法
  45. 为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属于社会学研究功能中的( )

    • A.预测性功能
    • B.规范性功能
    • C.解释性功能
    • D.描述性功能
  46. 著名资产阶级社会学家斯宾塞是( )

    • A.法国人
    • B.德国人
    • C.英国人
    • D.美国人
  47. 法兰克福学派所主张的理论道路是( )

    • A.社会批判理论
    • B.常人方法学
    • C.交换理论
    • D.结构功能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