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全国自考(00509)机关管理试题及答案
-
材料:200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平均录取率达到50∶1,远远高于高考和考研。在报考8662个中央国家机关职位的近百万考生中,通过审核的考生近40万,占报名总数的40%。统计数字显示,全国报考人数与2005年的54万相比,2006年翻了将近一番。突破一个职位千人竞争的共有5个。民革中央的一个职位,录取比例是400∶1。近年来,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的人数均高于往年,竞争更趋激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舒教授认为,国家公务员考试已经当仁不让地从昔日被誉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和考研那里接过了“中国竞争最激烈的考试”的接力棒。一位姓付的考生十分感叹地说:“没想到会有一个旅的人和我竞争,我的后背开始流汗了。”问题:(1)国家公务员考试引进了机关人事管理的何种机制?(2)国家公务员考试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是什么?(3)请你简要地分析国家公务员“报考热”的原因。
-
试述机关的环境状态可以表征机关管理的成效并举例加以说明。
-
试述机关管理制度产生的基础及其制定原则。
-
简述机关管理方法的具体内容。
-
简述我国党政机关三个层次的管理效率。
-
简述机关管理控制工作的类型。
-
简述分权制机关的含义及其优点。
-
机关内层次的高低与管理幅度的大小是呈正比的。
-
机关管理实践都围绕着“事”这一基本问题展开。
-
机关管理的高效率必须讲成果,讲消耗,还应讲时效。
-
机关审计监督的主体有( )
- A.国家审计机关
- B.机关财务会计
- C.机关监察部门
- D.单位内部审计机构
- E.受委托的审计人员
-
封建社会皇帝集大权于一身,全国军政大事均由皇帝决定,也就无所谓设立机关了。
-
科学的编制管理有利于( )
- A.防止人浮于事
- B.提高人员素质
- C.减轻国家财政困难
- D.提高整体效能
- E.增加就业岗位
-
机关管理的基本方式有( )
- A.财务管理
- B.现场管理
- C.会议管理
- D.公文管理
- E.人事管理
-
机关管理制度的修改原因主要有( )
- A.时代发展的促动
- B.制度存在的不足
- C.领导有不同意见
- D.机关发展的要求
- E.科技进步的压力
-
各级民政机关在汶川地震重建工作中高质量提前完成了安置灾民的任务。测定这种效率所采取的方法是( )
- A.行政费用测量法
- B.管理职能测量法
- C.投入产出测量法
- D.标准比较测量法
-
机关信息筛选的一般要求主要有( )
- A.准确
- B.重大
- C.新颖
- D.完整
- E.有用
-
机关管理体制是一种制度化的关系模式,它是( )
- A.围绕权力的划分和运行形成的
- B.围绕权力的划分和领导形成的
- C.围绕权力的划分和制度形成的
- D.围绕权力的划分和控制形成的
-
各级机关召开一次会议最主要的准备工作应是( )
- A.制定好会议预案
- B.确定好会议中心议题
- C.安排好会场服务
- D.确定好领导人
-
从事物的整体性、层次性、关联性和运动性出发,去认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机关管理方法是( )
- A.系统方法
- B.目标管理方法
- C.网络规划技术
- D.科学预测方法
-
机关工作中强调协同一致体现的机关管理理论是( )
- A.注重人际关系学说的机关管理论
- B.以人为中心的机关管理理论
- C.以效率为中心的机关管理理论
- D.权变理论学派的机关管理理论
-
制定和实施机关管理各相关管理程序的因素是( )
- A.时间、空间、权责、事项
- B.时间、地点、权责、事项
- C.权责、事项、制度、法规
- D.法规、制度、步骤、时间
-
涉及机构的外在数量、形态变化的机关管理改革模式称为( )
- A.外延型改革
- B.外源型改革
- C.内涵型改革
- D.开放型改革
-
间接推动机关管理改革的因素是( )
- A.政治环境
- B.自然环境
- C.社会环境
- D.人员素质
-
影响机关管理效率的主要因素是( )
- A.机关的社会环境因素
- B.国家的政治体制因素
- C.机关系统的内部因素
- D.机关的人际关系因素
-
国家行政机关因公共利益的需要,不得不使公民遭受一定经济损失时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是( )
- A.补偿
- B.赔偿
- C.渎职
- D.失职
-
机关管理指挥过程中的关键阶段是( )
- A.调查研究、掌握情况
- B.执行政策、组织实施
- C.制定决策、形成方案
- D.检查总结、修正完善
-
机关日常运作的规范系统是( )
- A.管理体制
- B.管理程序
- C.管理法规
- D.管理制度
-
机关管理制度必须明确并与机关工作实际结合所体现的特征是( )
- A.范围的确定性
- B.具体的操作性
- C.功利的目标性
- D.层次的配套性
-
影响机关管理系统生存和发展的一切要素的总和是指( )
- A.机关管理组织
- B.机关管理制度
- C.机关管理环境
- D.机关管理效率
-
机关管理方法是实现机关管理的( )
- A.重要职能
- B.重要手段
- C.重要理念
- D.重要机制
-
执行计划是对已经制定的程序计划的( )
- A.分解细化
- B.调整归纳
- C.分析改进
- D.重新认定
-
管理中使不同主体活动在总目标上趋同的管理行为就是( )
- A.控制
- B.协调
- C.组织
- D.指挥
-
行政管理法治化需要行政法对以下关系作出调整( )
- A.行政关系
- B.组织关系
- C.行政管理关系
- D.行政法律关系
-
下列因素中,属于机关管理人文环境因素的是( )
- A.乡土人情
- B.政治制度
- C.价值取向
- D.创新意识
-
按报送信息材料的主题分类的方法称作( )
- A.按内容分类
- B.按地域分类
- C.按部门分类
- D.按单位分类
-
我国魏晋隋唐时期最高的政务机构是( )
- A.四司
- B.六部
- C.二十四司
- D.三省
-
政务信息不宜公开或没有必要公开的特性称为( )
- A.政策性
- B.内部性
- C.真实性
- D.思想性
-
机关管理的服务性的核心是( )
- A.为领导服务
- B.为群众服务
- C.为管理服务
- D.为决策服务
-
机关管理实践中,程序是机关各项工作有序运作的( )
- A.体现
- B.保障
- C.秩序
- D.条件
-
以贯彻领导机关的决策、计划为职责的机构是( )
- A.辅助机构
- B.服务机构
- C.顾问机构
- D.执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