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公文写作与处理自考模拟试题卷10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38. 试述公文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2. 37. 归档文件整理的意义有哪些?

  3. 35. 什么是开幕词?

  4. 36. 简述决定在党的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的适用范围。

  5. 33. 简述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6. 34. 简述附件与正件的关系。

  7. 32. 机关工作活动中形成的电报,应根据其保存价值与文件统一立卷,实行“文电合一”制度。

  8. 31. 上级机关发来本机关的文件,特别是对要及时回复的文件的催办是公文催办工作中的对外催办内容。

  9. 30. 总结类文书有综合性总结和专题性总结两种类型。

  10. 29. 通报的署名和日期,一般放在正文之后的右下角。

  11. 28. 发文机关标识一般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组成。

  12. 26. 公文登记的作用主要有 ( )

    • A.便于秘书工作
    • B.便于管理和保护文件,防止积压和丢失
    • C.便于检查和检索文件
    • D.便于文件的统计和催办工作
    • E.作为核对与交接文件的凭据
  13. 27. 从一个单位的对外文件来说,可以按照它们的行文关系,文件的去向,划分为上行文、多行文和下行文三类。

  14. 25. 公文处理工作的组织主要包括 ( )

    • A.组织系统
    • B.组织机构
    • C.组织领导
    • D.组织人员
    • E.组织形式
  15. 23. 决定的特点有 ( )

    • A.内容重要
    • B.政策性强
    • C.无约束力
    • D.有约束力
    • E.指挥型强
  16. 24. 调查研究是一种普遍的经常运用的工作方法,但并非所有的调查研究都需要写成调查报告,一般是在哪些情况下需要些调查报告 ( )

    • A.社会普遍关注或需要引起社会关注的问题的调查,写成后供传媒发表
    • B.为领导重要决策服务的有关情况和信息的调查,写成后供传媒发表
    • C.为领导重要决策服务的有关情况和信息的调查,写成后供领导参考
    • D.为解决较复杂问题服务的专题调查,写成后供有关人员参考
    • E.为解决较复杂问题服务的专题调查,写成后供领导参考
  17. 22. 下列关于公文写作基本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 )

    • A.要保证公文内容在政治上的正确性
    • B.实事求是,在业务上符合客观规律
    • C.对文字表述不做要求,可以任意发挥
    • D.公文起草要符合统一规定的体式与程序
    • E.书写的载体材料并不属于需要注意的事项
  18. 21. 公文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 )

    • A.公文有法定的作者
    • B.公文有法定的权威
    • C.公文有特定的效用
    • D.公文有规范的体式
    • E.公文有规范的处理程序
  19. 20. 复制字迹模糊或易褪变的文件时,一般采用复印的方式进行复制,并且最好采用( )

    • A.整体复印
    • B.分散复印
    • C.单面复印
    • D.双面复印
  20. 18. 容易保存,适宜按时问顺序进行登记,迄今仍应用比较普遍的一种登记形式是 ( )

    • A.电脑式登记
    • B.簿册式登记
    • C.联单式登记
    • D.卡片式登记
  21. 19. 2000年12月6日,国家档案局颁布的《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宗旨是 ( )

    • A.大力改革、提高效率
    • B.简化整理、深化检索
    • C.维持资料的完整
    • D.遵循传统、继续努力
  22. 17. 避免办理拖沓,文件积压,克服官僚主义,加速文件运转,提高机关办事效率的重要措施是 ( )

    • A.建立催办制度
    • B.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 C.提高工作人员办事效率
    • D.增加工作人员工资
  23. 16. 机关公文的处理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的贯彻执行,这体现了公文处理工作的哪种特点 ( )

    • A.规范性
    • B.机要性
    • C.时限性
    • D.政治性
  24. 14. 毛泽东同志的《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一文是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 ( )

    • A.开幕词
    • B.发言稿
    • C.工作报告
    • D.闭幕词
  25. 15. 在某机关中,通过公文的上送下达,使本机关的意图被有关人员了解,以利于机关任务的完成,这体现了公文处理工作的 ( )

    • A.助手作用
    • B.纽带作用
    • C.查考作用
    • D.联系作用
  26. 11. 根据行文目的的不同,请示可分为三大类,其中不包括 ( )

    • A.请求支援类
    • B.请求批准类
    • C.请求帮助类
    • D.请求批转类
  27. 13. 根据其性质和作用,可将调查报告分为三大类,其中不包括 ( )

    • A.新闻性调查报告
    • B.政务性调查报告
    • C.整体性调查报告
    • D.个案性调查报告
  28. 12. 机关之间办理日常公务的交往性公文是 ( )

    • A.通知
    • B.报告
    • C.函
    • D.指示
  29. 9. 下列关于公告、通告的说法,错误的是 ( )

    • A.公告、通告是性质相近而有一定差别的文种
    • B.公告和通告的内容都是公开的,发布的目的是要让大家知道或遵守
    • C.一般而言,公告涉及的范围广,通告涉及的范围小
    • D.公告公布的都是不重要的事情,通告公布的是比较重大的事情
  30. 10. 在一定范围内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事项的告知性文件是 ( )

    • A.公告
    • B.通报
    • C.公报
    • D.通知
  31. 8. 党政机关对重要事项发表的对工作有指导性质的文件是 ( )

    • A.意见
    • B.指示
    • C.决议
    • D.命令
  32. 6. 有关全国性的重大政策问题,有权作出决定的机关是 ( )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B.国务院
    • C.党中央
    • D.国家主席
  33. 7. 行政令的正文组成部分一般不包括 ( )

    • A.命令原由
    • B.命令事项
    • C.执行安排
    • D.执行要求
  34. 4.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从何时起开始实施 ( )

    • A.2000年
    • B.2005年
    • C.2010年
    • D.2013年
  35. 5. 公文的眉首部分不包括 ( )

    • A.公文份数序号
    • B.成文时间
    • C.秘密等级
    • D.发文字号
  36. 3. 保证和提高公文写作质量的重要和唯一途径是 ( )

    • A.确立主旨
    • B.调查研究
    • C.依照提纲
    • D.反复修改
  37. 2. 符合客观规律是公文写作的 ( )

    • A.文字表达要求
    • B.行文规范要求
    • C.业务要求
    • D.政治要求
  38. 1. 我国最早的一部政治文件汇编本是 ( )

    • A.《春秋》
    • B.《尚书》
    • C.《资治通鉴》
    • D.《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