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概论自考模拟试题卷3
-
43. 论述我国国家结构形式采用单一制的原因。
-
42. 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实质和含义的理解。
-
39. 简述福利国家制度的特点。
-
41. 简述政党的特征。
-
40. 简述国际政治基本政治力量的特点。
-
38. 简述现代政治文化的特征。
-
37. 简述国家权力的含义及其特点。
-
35. 民族区域自治
-
36. 简述原始氏族制度的主要特点。
-
34. 革命
-
32. 民族
-
33. 国家形式
-
30. 马基雅维里在《君主论》一书中所说明的主要观点是 ( )
- A.政治主要是权术活动
- B.政治活动是不讲道德的
- C.政治的根本是权力
- D.政治是现实的政治活动
- E.统治者要遵守诚信
-
31. 压力集团
-
27. 道家学说的主要主张是 ( )
- A.无为而治
- B.小国寡民
- C.为国以礼
- D.依法治国
- E.为政以德
-
2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国家的本质是专政
- B.国家是社会内部发展的结果
- C.国家的产生是战争征服的结果
- D.国家是统治机器
- E.国家是被人为废除的
-
29. 人类历史上已产生的国家历史类型有 ( )
- A.奴隶制国家
- B.封建制国家
- C.民族民主国家
- D.社会主义国家
- E.资本主义国家
-
25. 实证主义政治思想家的代表人物有 ( )
- A.圣西门
- B.付立叶
- C.孔斯坦
- D.孔德
- E.斯宾塞
-
26. 行为主义政治学主要运用的方法有 ( )
- A.现代社会学
- B.心理学
- C.文化人类学
- D.伦理学
- E.形而上学
-
22. 关于国家消亡的评论,属于马克思主义观点有 ( )
- A.国家消亡是“自行”的
- B.国家消亡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果
- C.国家消亡是无条件的
- D.国家消亡过程是渐进性与自发性的统一
- E.下个世纪国家就马上消亡
-
24. 雅典奴隶制国家的民主制主要表现为 ( )
- A.“人民大会”具有很大权力
- B.公职人员由选举和抽签产生
- C.元老院掌握重要权力
- D.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 E.“执政团”为最高管理机关
-
23. 国家权力的主要特性是 ( )
- A.强制力的垄断性
- B.有武装力量
- C.普遍的约束力
- D.主权性
- E.有疆域
-
20. 在国际法中,对正常状态下国家以及其他国际法主体的主权、管辖权、外交规则和外交惯例、谈判与条约的规则等的规定统称为 ( )
- A.平时法
- B.战争法
- C.中立法
- D.外交法
-
21. 行为主义政治学的主要特点是 ( )
- A.研究行为
- B.注重制度的研究
- C.注重价值判断
- D.注重经验研究
- E.注重心理因素研究
-
18. 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政治行为主体是 ( )
- A.国际组织
- B.主权国家
- C.政党
- D.政治团体
-
17. 把依法治国提到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的高度,突出强调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的是党的 ( )
- A.十二大
- B.十三大
- C.十四大
- D.十五大
-
19. 第三世界形成的标志是 ( )
- A.波茨坦会议
- B.巴黎公约
- C.万隆会议
- D.印度独立
-
15.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的作者是 ( )
- A.阿尔蒙德
- B.亨廷顿
- C.派伊
- D.鲍威尔
-
16. 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的第二阶段的研究重点是 ( )
- A.“现代化”理论
- B.第三世界各国政治发展道路
- C.政策研究
- D.国家机构
-
12. 国际组织起源于 ( )
- A.国际会议
- B.个人组织
- C.利益集团
- D.国际政党
-
14. 政治发展理论作为政治学研究的一个专门领域并使之系统化是始于 ( )
- A.近代
- B.20世纪初
- C.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
- D.20世纪50年代初期
-
13.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属于 ( )
- A.政治性国际组织
- B.经济性国际组织
- C.军事性国际组织
- D.文化科技性国际组织
-
11. 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第一阶段的代表作品是 ( )
- A.《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 B.《发展中地区的政治》
- C.《传统社会的消失》
- D.《政治发展的诸多方面》
-
10. 制约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根本制约因素是 ( )
- A.政治文化因素
- B.相互作用方式
- C.力量对比关系
- D.政治心理因素
-
8. 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研究中最根本的问题是 ( )
- A.政治发展的策略问题
- B.政治发展的动力问题
- C.政治发展的途径问题
- D.政治发展的方向问题
-
9. 东西关系矛盾问题是指 ( )
- A.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间的矛盾
- B.美苏争霸世界的矛盾
- C.发达国家间的矛盾
- D.发展中国家的内部矛盾
-
7. 从根本上说,产生革命的深刻社会根源是 ( )
- A.统治者的残暴
- B.启蒙思想的传播
- C.人民生活极端贫困
- 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
6. 西方学者按社会成员的参政倾向,将政治文化划分为 ( )
- A.参与型政治文化与协调型政治文化
- B.参与型政治文化与服从型政治文化
- C.协调型政治文化与服从型政治文化
- D.服从型政治文化与冲突型政治文化
-
5. 提出市场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的是 ( )
- A.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 B.党的十三大
- C.党的十四大
- D.党的十五大
-
3. 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最系统化和规范化的影响因素是 ( )
- A.社会
- B.家庭
- C.学校
- D.单位
-
2.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第一层次是 ( )
- A.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 B.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C.政府职能转变
- D.机构改革
-
4. 政治发展性质改变的标志是 ( )
- A.人民思想观念的改变
- B.社会舆论的改变
- C.国家政权性质的改变
- D.广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变
-
1. 政治社会化过程的起点是 ( )
- A.学校
- B.家庭
- C.传媒
- D.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