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学自考试题真题及答案解析2014年4月(00292)
-
由于资金高度密集的重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影响和城乡分离、城乡“隔绝”的政策失误,同时单一的国家投资建城的建设方式限制了城市的更快发展,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滞后。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化水平滞后带来了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城市化发展的滞后首先带来人口结构、资源占用和收入分配结构上的不合理。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29.9%和70.1%,而同期城乡居民的年末储蓄存款余额却分别占存款总量的80.1%和19.9%,农村集体和农户生产性固定资产占有的比例也偏低;其次,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不对称。我国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只有18.7%,而第一产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却仍然高达49.9%;第三,加大了产业重组的难度,限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国际经验表明,在城市化水平滞后的前提下,第三产业不可能有正常的发展。第三产业的不发达,极大地削弱了我国产业在其结构推移过程中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使农民的就业领域没有得到充分扩展,从而也使产业结构调整可能带来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整个经济发展的潜力不能充分释放出来。
结合案例分析:
(1)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迫切性;
(2)你对我国城市化战略发展方向的看法。
-
简述城市公共安全通告机制的必要性。
-
论述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
-
我国城市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的原则是什么?
-
简要说明城市人口管理的意义。
-
简述我国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在城市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
简述市政职能的原则。
-
简要说明我国原有市政体制的弊端。
-
城市公共安全通告的对象主要有
- A.中央国家机关
- B.对外机构
- C.城市各基层单位
- D.市民
- E.驻华组织
-
市政绩效的特点有
- A.公共性
- B.系统性
- C.技术性
- D.工具性
- E.动态性
-
城市人口管理的内容有
- A.户籍管理
- B.居民身份证管理
- C.人口普查与预测
- D.流动人口管理
- E.计划生育管理
-
城市公共安全通告机制的基本内容有
- A.传播公共安全预防知识和技能
- B.通报公共安全事件的真实情况和进展
- C.公共安全防御体系构建
- D.宣传应对政策和措施
- E.公共安全责任追究
-
我国城市土地有偿使用主要是通过征收税费进行的,税费形式有
- A.土地出让金
- B.土地使用税
- C.土地规划税
- D.土地增值税
- E.土地使用费
-
城市公共事业基础管理包括
- A.规划管理
- B.准入管理
- C.价格管理
- D.税收管理
- E.防灾管理
-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有
- A.以人为主体
- B.非完整性
- C.非稳定性
- D.脆弱性
- E.协调性
-
现代城市基础设施的种类有
- A.能源设施
- B.交通设施
- C.邮电通信设施
- D.环保设施
- E.防灾设施
-
近代城市规划史上影响较大的理论和实践有
- A.市区公园
- B.田园城市
- C.功能分区
- D.卫星城
- E.增长极核
-
市政社会职能关心的重点有
- A.市民生活质量
- B.市民素质
- C.城市经济水平
- D.公共安全秩序
- E.社会风尚
-
城市发展的人文地理条件包括
- A.劳动力的传统优势
- B.人口年龄结构
- C.人口文化结构
- D.人口就业、收入结构
- E.人口消费结构
-
城市规划的特性包括
- A.政策性
- B.综合性
- C.权威性
- D.地方性
- E.科学性
-
市长负责制的优点有
- A.结构优化
- B.责任明确
- C.效率较高
- D.权力集中
- E.行动迅速
-
市政管理手段主要分为
- A.经济手段
- B.法律手段
- C.金融手段
- D.道德手段
- E.行政手段
-
市政体制涉及的方面包括
- A.决策审批
- B.人事任免
- C.经费分配
- D.业务指导
- E.工作联系
-
市政绩效管理的基本前提是
- A.设置科学的市政绩效指标
- B.明确城市发展战略和价值导向
- C.明确市政绩效管理的法定地位
- D.制定市政绩效管理协议
-
市政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是
- A.市政管理机构
- B.市政管理人员
- C.市政绩效指标
- D.市政绩效评估
-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是
- A.维护社会治安
- B.实施卫生防疫
- C.防范恐怖事件
- D.预防和抵御自然灾害
-
应对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问题和事件应贯彻的方针是
- A.因地制宜
- B.正确决策
- C.预防为主
- D.效率至上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生态城市”的概念是在
- A.1971年
- B.1972年
- C.1973年
- D.1974年
-
我国城市主要的社会救济制度是
- A.慈善捐赠制度
- B.养老保险制度
- C.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D.贫困人口救济制度
-
对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应采取
- A.落地管理
- B.限制管理
- C.综合治理
- D.区别治理
-
衡量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是
- A.城市的资源质量
- B.人群健康
- C.生态状况
- D.环境污染程度
-
城市政府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成本费用的分摊,要与社会成员从城市政府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收益相联系,这是城市公共收入的
- A.支付能力原则
- B.受益原则
- C.效率原则
- D.平衡原则
-
城市的电力、煤气、天然气和液化气属于城市基础设施中的
- A.生产设施
- B.能源设施
- C.生活设施
- D.防灾设施
-
城市公共事业管理的效益关系应当是
- A.社会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
- B.经济效益为主,兼顾社会效益
- C.社会效益优先、经济效益为主,兼顾环境效益
- D.环境效益优先、社会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
-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是
- A.国际贷款
- B.社会融资
- C.国家和城市的财政支出
- D.企业投资
-
20世纪以来,对城市规划影响最大的文献是
- A.《雅典宪章》
- B.《马丘比丘宪章》
- C.《理想的城市》
- D.《明日之城市》
-
第一次把城市中的工业区、港口、铁路与居住区在用地布局上严格区分开,将城市空间结构按现代化城市的功能进行分区的是
- A.英国记者霍华德
- B.美国建筑师欧姆斯特
- C.英国伦敦规划委员会顾问昂温
- D.法国建筑师夏纳尔
-
发生在城市化初级阶段的是
- A.积极型城市化
- B.消极型城市化
- C.集中性城市化
- D.离心型城市化
-
城市发展战略的先导和关键是
- A.经济发展战略
- B.科技发展战略
- C.社会发展战略
- D.文化发展战略
-
我国正式开始使用地级市的行政建制名称是在
- A.1980年
- B.1982年
- C.1983年
- D.1985年
-
对科学馆等文化设施的修建、维护和管理属于政府的
- A.规划职能
- B.社会福利和保障职能
- C.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职能
- D.文化教育职能
-
某市公安局要修建刑侦大楼,其获取土地的方式是
- A.划拨
- B.出让
- C.转让
- D.赠与
-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实质是
- A.政府权力下放
- B.政府权力向社会回归
- C.人民直接参与政府管理
- D.人民管理社会
-
以下国家中较多采用市委员会制的是
- A.美国
- B.法国
- C.英国
- D.日本
-
认为市政主体是城市全部政治力量和政治组织,既包括城市的国家权力政治系统,也包括城市的国家非权力政治系统,这种理解是
- A.广义的市政
- B.狭义的市政
- C.中义的市政
- D.统一的市政
-
目前我国城市市民的主要政治表达方式是
- A.上访
- B.参加社会团体
- C.通过听证制度影响决策
- D.游行集会
-
世界城市发展史上,城市公用设施得到普遍发展是在
- A.早期城市阶段
- B.中世纪城市阶段
- C.近代城市阶段
- D.现代城市阶段
-
最早对城市进行观察和研究的是
- A.城市社会学
- B.地理学
- C.城市经济学
- D.城市政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