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卷5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48. 试述明清之际学风变化的原因。

  2. 45. 简述中国古代原始宗教的种类。

  3. 47. 试述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传播及南北特点。

  4. 46. 传统语文教育包括哪几项主要内容?

  5. 44. 简述中国古代原始宗教的社会作用。

  6. 43. 简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征。

  7. 42. 简述中国传统知行合一实践观的特点。

  8. 41. 简述“返本开新”。

  9. 40.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功是依靠( )

    • A.和平
    • B.联合
    • C.融会
    • D.谦让
    • E.战争
  10. 39. 汉武帝在遣使通西南夷的过程中,先后派出的使者有( )

    • A.唐蒙
    • B.司马相如
    • C.班超
    • D.许慎
    • E.张骞
  11. 38. 下列有关“天人合一”观念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

    • A.“天人合一”观念起源于西周
    • B.“天人合一”的专有名称是由汉代董仲舒提出的
    • C.苟子《天论》篇中提出了“天人交胜”的观点
    • D.“合一”是指对立的双方有着密切的联系
    • E.“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独特的观点
  12. 37. 据《史记》记载,上古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包括( )

    • A.战争
    • B.宗教
    • C.农耕
    • D.渔猎
    • E.天灾
  13. 35. 中外文化第二次交汇的特点是( )

    • A.交汇对象起了变化
    • B.交汇兴趣起了变化
    • C.交汇时间长
    • D.交流反差大
    • E.交流的双向互渗性
  14. 36. 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有( )

    • A.渔业的布局
    • B.盐业的兴办
    • C.水利的兴修
    • D.运河的开凿
    • E.土地的开垦
  15. 34. 宋代的文字规范著作有( )

    • A.郭忠恕的《佩篇》
    • B.张有的《复古编》
    • C.颜元孙的《干禄字书》
    • D.张参的《五经文字》
    • E.唐玄度的《九经字样》
  16. 32.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从社会文化角度看,礼是( )

    • A.日常生活的指南
    • B.贵族等级的标志
    • C.乡里庶族的规范
    • D.立身处世的准则
    • E.沟通天人的仪式
  17. 33. 我国古代血祭社稷的方式有(  )

    • A.将血直接滴入酒中
    • B.将血直接滴入土中
    • C.涂血于社稷神主之上
    • D.供血于神位之前
    • E.将血洒在神位之前
  18. 31. 魏晋以来的中国文人画,大体有两大渊源,即( )

    • A.玄学影响下的山水画
    • B.佛教绘像影响下的人物画
    • C.经学影响下的仕女画
    • D.理学影响下的工笔画
    • E.社会生活影响下的风俗画
  19. 30. 在中国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早在公元前四五千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已出现了( )

    • A.畜牧业的萌芽
    • B.制陶业的萌芽
    • C.农耕业的萌芽
    • D.手工业的萌芽
  20. 29. 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将明清以来的中外文化第二次大交汇的历程分为( )

    • A.三个阶段
    • B.五个阶段
    • C.六个阶段
    • D.七个阶段
  21. 27. 我国药学理论的出现是在( )

    • A.先秦时期
    • B.西汉时期
    • C.东汉时期
    • D.三国时期
  22. 28. 下列选项中,演化出汉赋的是( )

    • A.楚辞
    • B.大雅
    • C.小雅
    • D.周颂
  23. 25. 中国现代新儒学著名的“三大书院”不包括( )

    • A.马一浮在四川乐山乌尤寺办的复兴书院
    • B.梁漱溟在重庆北碚金刚碑办的勉仁书院
    • C.张君劢在云南大理办的民族文化书院
    • D.冯友兰在北京办的西山书院
  24. 26. 天子自称为“朕”开始于( )

    • A.轩辕黄帝
    • B.秦始皇赢政
    • C.汉高祖刘邦
    • D.汉武帝刘彻
  25. 22. 中国古代汉字正字的总结之作是( )

    • A.《五经定本》
    • B.《九经字样》
    • C.《干禄字书》
    • D.《康熙字典》
  26. 23. 中国的翻译文学首先是( )

    • A.英美文学
    • B.基督文学
    • C.佛教文学
    • D.拉美文学
  27. 24. 最早提出“中体西用”一词的是( )

    • A.冯桂芬
    • B.沈寿康
    • C.魏源
    • D.郑观应
  28. 20. 世界上的文字分为两大类,即( )

    • A.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
    • B.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
    • C.象形文字和表音文字
    • D.楔形文字和表意文字
  29. 21. 下列不属于用汉字记录的少数民族文献的是( )

    • A.《越人歌》
    • B.《颜氏家训》
    • C.《白狼歌》
    • D.《蒙古秘史》
  30. 19. 世界语言大约有5000种,其中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 )

    • A.汉语
    • B.英语
    • C.法语
    • D.德语
  31. 18. 中国建筑在结构上的最大特点是( )

    • A.左右对称
    • B.飞檐挑角
    • C.以木结构为主
    • D.精巧秀丽
  32. 17. 在历史上享有“佛画之祖”美誉的是( )

    • A.吴道子
    • B.曹不兴
    • C.阎立本
    • D.张择端
  33. 16. 中国戏曲最主要的特点是其表演方式的( )

    • A.多样化
    • B.模式化
    • C.虚拟化
    • D.程式化
  34. 15. 中国诗歌形式美的极致是( )

    • A.汉代的乐府诗
    • B.东晋的山水诗
    • C.唐代的格律诗
    • D.宋词
  35. 13. 儒家认为整个教育程序的最终阶段是( )

    • A.修身
    • B.齐家
    • C.治国
    • D.平天下
  36. 14. 子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说明了中国古代教学思想中的( )

    • A.因材施教
    • B.启发诱导
    • C.学思结合
    • D.教学相长
  37. 12. 儒家对教育所提出的最高目标是( )

    • A.明德
    • B.亲民
    • C.平天下
    • D.止于至善
  38. 11. 将个体生命加以社会程序规范与对个体社会属性进行确认的标志是( )

    • A.人生仪礼
    • B.三纲五常
    • C.宗法制度
    • D.伦理秩序
  39. 10. 《仪礼.士婚礼》中记述的贵族婚礼的仪式“纳采”是指( )

    • A.男方以雁为礼品,到女家求婚
    • B.男方将女方名字取回后到祖庙占卜,卜得吉兆后备雁往告女家
    • C.男方送上聘礼,正式确定婚姻关系
    • D.男方卜得吉日,送女家请求同意婚期
  40. 9. 汉代由地方官僚察访人才,向朝廷举荐的方式称为( )

    • A.征辟
    • B.察举
    • C.策问
    • D.九品中正制
  41. 8. 下列器官不属于中医学上“脏”的是( )

    • A.心
    • B.肝
    • C.胃
    • D.肾
  42. 7. 下列医书中,以针刺疗法为主的是( )

    • A.《素问》
    • B.《灵枢》
    • C.《神农本草经》
    • D.《洗冤录》
  43. 5. 中国最典型的家庭制度是( )

    • A.五服
    • B.九族
    • C.家谱
    • D.家风
  44. 4. 北魏全盛时代,在洛阳宣阳门外设立的用于接待外国客商的场所是( )

    • A.“十三行”
    • B.“四夷馆”
    • C.“同文馆”
    • D.“互市”
  45. 6. 中国传统历法的基本元素是( )

    • A.年、月、H
    • B.日、气、朔
    • C.阴历、农历
    • D.太初历、四分历、乾象历
  46. 3. 唐代的边疆民族政策带来的历史结果是( )

    • A.北宋立国的艰难
    • B.北宋的民族压迫政策
    • C.北宋的民族融合特色
    • D.北宋靠武力征服欧亚大陆
  47. 2. 中国历代王朝抑制商业、手工业为内容的“重农主义”可以在______中,找到它最早的根芽。( )

    • A.以族群相处的夏代
    • B.尊崇神权的商代
    • C.西周的农耕政道
    • D.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
  48. 1. 下列关于文化传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 B.文化传统带有各时代的普遍特性
    • C.文化传统对社会发展只有负面作用
    • D.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