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复习卷10
-
48. 试述我国历史上主要的语言文字规范行为。
-
47. 试述宋明理学的宗教功能。
-
44. 简述中国古代婚姻仪礼的家族原则。
-
46. 统一是中国自古以来占主导倾向的追求,其表现有哪些?
-
45. 简述20世纪后期人们对汉字的思考和讨论的成绩。
-
43. 简述中医药学形成的民族文化基础。
-
42. 简述以工补,以商求富观念的文化价值。
-
40. 古代婚姻“六礼”就是婚礼的六道仪式,它们包括( )
- A.纳采、问名、纳吉
- B.定聘、拜天地、闹洞房
- C.问话、拜堂、回门
- D.纳征、请期、亲迎
- E.分大小、拜舅姑、庙祭
-
41. 简述两税法实施的关键作用。
-
38. 夏人的大本营包括( )
- A.豫西
- B.楚西
- C.晋南
- D.鲁西
- E.越北
-
39. 下列各项中,属于节日饮食的有( )
- A.元宵
- B.米饭
- C.月饼
- D.馒头
- E.粥
-
37. 《禹贡》九州中的梁州包括( )
- A.华山以南地区
- B.怒江以东的汉中、四川盆地
- C.渤海、泰山之间的地区
- D.黄河、淮河之间的地区
- E.湘江以北地区
-
35. 马克思指出,在欧洲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包括( )
- A.火药
- B.罗盘
- C.印刷术
- D.造纸术
- E.铸铁
-
36. 下列选项中,属于文化政策的有( )
- A.民族政策
- B.文艺政策
- C.财政政策
- D.宗教政策
- E.语言文字政策
-
34. 新文化运动所提出的主要文字改革主张和措施,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字改革运动中得以延续,当时提出的文字改革的任务有( )
- A.简化汉字
- B.推行普通话
- C.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
- D.废除其他民族语言文字
- E.推行拼音文字
-
32. 隋唐时期的“三省”包括( )
- A.中书省
- B.外史省
- C.尚书省
- D.行省
- E.门下省
-
33. 中国古代农政思想的核心是( )
- A.“天时”观
- B.“地利”观
- C.“政绩”观
- D.“勤农”观
- E.“荒政”观
-
29. 孔子要求人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记载这句话的是( )
- A.《周礼》
- B.《仪礼》
- C.《老子》
- D.《论语》
-
30. 唐代最有名的软舞是( )
- A.《胡腾》
- B.《胡旋》
- C.《绿腰》
- D.《霓裳羽衣舞》
-
31. 司马迁把当时的“天下”划分为四大基本经济区,即( )
- A.关中地
- B.山东地区
- C.江南地区
- D.龙门一碣石以北农牧交错地带
- E.西北地区
-
28. 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 )
- A.仁、义、礼
- B.孝、悌、忠
- C.礼、智、信
- D.恭、敬、诚
-
27. 在宗法制度下,周代王位的传递实行( )
- A.父子相承
- B.兄弟相及
- C.五等爵位制
- D.嫡长子继承制
-
26. 南北朝时期,北方常处在游牧人群向农业居民转化的时期,但占有很大比重的仍是( )
- A.牧业经济
- B.狩猎经济
- C.牧业及狩猎经济
- D.农业经济
-
25. “五四”以后的20世纪20年代,主张“儒学复兴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贺麟和冯友兰
- B.梁漱溟和熊十力
- C.唐君毅和牟宗三
- D.余英时和杜维明
-
24. 中外文化的第二次交汇开端于( )
- A.15世纪初
- B.15世纪末叶
- C.16世纪初
- D.16世纪末叶
-
23.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碑刻经书的方式对经典语言文字进行规范的伟大工程是( )
- A.熹平石经
- B.广政石经
- C.御书石经
- D.二字石经
-
22. 在近代否定汉字的主潮中,明确提出汉字与拼音文字优劣互补主张的学者是( )
- A.章炳麟
- B.吴稚晖
- C.鲁迅
- D.钱玄同
-
21. 汉字主要的造字方法是( )
- A.象形
- B.指事
- C.会意
- D.形声
-
19. 首先提出“教学相长”命题的是( )
- A.《论语》
- B.《大学》
- C.《中庸》
- D.《礼记》
-
20. 唐代最有名的大型舞蹈是( )
- A.《胡旋》
- B.《凉州》
- C.《绿腰》
- D.《霓裳羽衣舞》
-
17. 中国传统的整体思维的特点是( )
- A.重逻辑推理
- B.辩证思维
- C.重体悟的、以经验为基础的直观思维
- D.运用对立统一观点认识自然现象
-
18. 佛教的三藏指的是( )
- A.戒、定、慧
- B.经、律、论
- C.集、灭、道
- D.义、经、讲
-
16. 清明节俗的中心内容是( )
- A.家族饮宴
- B.会亲友
- C.祭祖扫墓
- D.祭财神
-
14. 宗法制度原则的本质就是( )
- A.亲亲伦理政治原则
- B.家族制度的政治化
- C.植根于农业社会
- D.君主专制制度
-
15. 从传统礼俗的等差关系看,传统礼俗重点在于( )
- A.调节邻里关系
- B.保障尊者的权益
- C.保障幼者的权益
- D.培育个人道德情操
-
12. 隋唐时期孙思邈编写的医学著作是( )
- A.《伤寒杂病论》
- B.《神农本草经》
- C.《千金要方》
- D.《素问》
-
13. 中国社会传统的礼俗规约属于( )
- A.生产生活文化
- B.制度文化
- C.精神文化
- D.语言文字文化
-
11. 在历史上,七巧板是以下哪个民族民间流传的智力玩具?( )
- A.汉族
- B.匈奴族
- C.契丹族
- D.苗族
-
9. 明代在立国之初,加强中央政府对全国土地、人口直接控制的工作不包括( )
- A.清丈田亩
- B.实施“一条鞭法”
- C.订定赋税
- D.编造赋役黄册
-
10. 中国传统算学的特点,首先是( )
- A.应用性
- B.筹算记数法
- C.以算术、代数为主
- D.以几何学为主
-
8. “宇宙便是吾心”这一论点出自( )
- A.李贽
- B.程颐
- C.王阳明
- D.朱熹
-
7. 下列不属于朱熹注释过的“四书”的是( )
- A.《论语》
- B.《孟子》
- C.《周易》
- D.《大学》
-
5. 狭义的西域指的是( )
- A.中亚
- B.伊朗
- C.新疆地区
- D.巴基斯坦
-
6. 记载魏晋时期名士“清谈”之风故事最多的书是( )
- A.《文心雕龙》
- B.《世说新语》
- C.《淮南子》
- D.《白虎通》
-
2. 下列关于狭义文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狭义文化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
- B.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
- C.狭义文化关注的是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
- D.狭义文化的定义不但适用于人类文化学,而且适用于民族文化学
-
4. 在文化史上,春秋战国时代被称作是( )
- A.中国文化的发生时代
- B.文化观念的原创时代
- C.中国文化的鼎盛时代
- D.文化在曲折中的演进时代
-
3. 中华文化由中国境内56个民族构成共同体文化,而不是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
- A.它有着共同的文化源
- B.多元的各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交流、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 C.汉民族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中起主导作用
- D.各民族文化平行发展
-
1. 在处理好人的先天自然素质和后天人为修养的关系方面,人们常常引用“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句话出自( )
- A.《论语》
- B.《诗经》
- C.《易经》
- D.《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