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模拟卷六
-
42. 为什么说中国古代哲学的“知行”问题不仅是认识论的问题,更是一个伦理道德问题?
-
40. 谈谈对联常用的手法。
-
41. 试述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特点。
-
39. 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有什么特点?
-
38. 简述我国传统科技的民族文化基础。
-
37. 简述元代实行行省制度的内容。
-
36. 简述元明时期南北文化对峙的新变化。
-
35. 谚文
-
34. 法律制度
-
33. 服饰的环境标志
-
32. 重本抑末
-
31. 狭义文化
-
30. 古代诗歌节奏中的“平”指平声字,“仄”指哪三种声调的字? ( )
- A.上声
- B.下声
- C.去声
- D.入声
- E.平声
-
29. 世界三大宗教是 ( )
- A.佛教
- B.道教
- C.基督教
- D.伊斯兰教
- E.景教
-
27. 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已经有了农业定居生活,这是从哪些原始文化遗址得知的? ( )
- A.河姆渡文化遗址
- B.屈家岭文化遗址
- C.良渚文化遗址
- D.马家滨文化遗址
- E.龙山文化遗址
-
28. 秦朝确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中央官吏系统为三公九卿,其“三公”是 ( )
- A.丞相
- B.太师
- C.太尉
- D.御史大夫
- E.太保
-
24. 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中国制度文化主要是 ( )
- A.等级制度
- B.文官制度和科举制度
- C.官员考核制度
- D.世袭制度
-
25. 主张对“泰西之学”应取“欲求超越,必先会通”姿态的科学家是 ( )
- A.王征
- B.徐光启
- C.李之藻
- D.焦循
-
26. 北宋的运河以开封为中心,以汴河(通济渠的改称)为重要的经济补给线。另外,还疏凿了 ( )
- A.新河
- B.广济河
- C.金水河
- D.惠民河
- E.漕河
-
23. 有佛画圣手之称的唐代画家是 ( )
- A.阎立本
- B.李思训
- C.吴道子
- D.王维
-
22.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碑刻经书的方式对经典语言文字进行规范的伟大工程是 ( )
- A.熹平石经
- B.广政石经
- C.御书石经
- D.二字石经
-
20.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 )
- A.吴道子
- B.顾恺之
- C.张萱
- D.张择端
-
21. 我国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坚持 ( )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B.语文平等
- C.说话平等
- D.民族平等
-
19. 中国古代整个教育程序的起点是 ( )
- A.格物
- B.致知
- C.诚意
- D.正心
-
17. 中国古代哲学的“知行”问题不仅是认识论的问题,更是一个 ( )
- A.文以明道问题
- B.文以载道问题
- C.伦理道德问题
- D.政教功用问题
-
18. 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 ( )
- A.仁、义、礼
- B.忠、孝、仁
- C.礼、智、信
- D.恭、宽、信
-
15. 祭祀典礼在古代称为 ( )
- A.嘉礼
- B.宾礼
- C.吉礼
- D.凶礼
-
16. 下列文献记载,体现中国传统类比思维模式的是 ( )
- A.“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 B.“上下与天地同流”
- C.“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
- D.“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壁”
-
13. 《诗.小雅.北山》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主要表现的一项制度是 ( )
- A.分封制
- B.什伍里甲制度
- C.君主专制制度
- D.九品中正制
-
14. 科举制建立与全面推行的时代是 ( )
- A.明代
- B.宋代
- C.汉代
- D.隋唐
-
12. 造纸术发明者传说是 ( )
- A.蔡伦
- B.毕昇
- C.黄道婆
- D.张衡
-
10. _________的火候高、质地硬,形制和纹饰仿照青铜器,代表了商代制陶工艺的最高水平。 ( )
- A.白陶
- B.灰陶
- C.黑陶
- D.彩陶
-
11. 人们日常服饰各有不同标准。鲁迅小说《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出入咸亨酒店必穿长衫,它是 ( )
- A.信仰标志
- B.职业标志
- C.仪礼标志
- D.阶层标志
-
9. 秦代经济发展以_______为重点。 ( )
- A.关中地区
- B.岭南地区
- C.华北地区
- D.江淮地区
-
8. 元朝阿合马执政期间,任用色目商人实施的赋税制度是 ( )
- A.租庸调制
- B.两税法
- C.一条鞭法
- D.包税制度
-
6. 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重农抑商政策的时期是 ( )
- A.西周
- B.东周
- C.秦朝
- D.西汉
-
7. 北魏时期,拓跋氏统治者采用汉族知识分子的建议,实施______,切实地促进了鲜卑人从游牧向农业居民的转化。 ( )
- A.代田法
- B.两税法
- C.均田制
- D.一条鞭法
-
3. 今阴山以南的_____,从来都是中原人群与草原人群的必争之地。 ( )
- A.山西高原
- B.秦岭山脉
- C.汾河谷地
- D.河套地区
-
4. 元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和政治中心是 ( )
- A.南方是经济中心,北方是政治中心
- B.南方是政治中心,北方是经济中心
- C.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都在北方
- D.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都在南方
-
5.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用也;数罟不人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木,林木不可胜用也。”这段话的作者是 ( )
- A.孔子
- B.墨子
- C.老子
- D.孟子
-
1. 下列属于狭义的文化产品的是 ( )
- A.万里长城
- B.英雄交响曲
- C.哲学思维
- D.艺术家头脑中正在构思的艺术作品
-
2. 民俗学家钟敬文提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可以分为三种干流”,即上层文化、中层文化、下层文化。又将中下层文化归纳为 ( )
- A.民俗文化
- B.市民文化
- C.娱乐文化
- D.工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