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模拟卷八
-
42. 为什么说诗、乐、舞三位一体是中国上古时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
41. 试述农政思想的历史地位。
-
40. 中国的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什么?为什么要确立这样一个基本点?
-
39. 简述婚姻仪礼的家族原则。
-
38. 市商贸易的方式有哪几种?
-
35. 语言崇拜
-
36. 简述中国文化史上的山西居“天下形势”。
-
37. 简述“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
34. 五礼
-
33. 姻缘关系
-
31. 文化事象
-
3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30. 下列哪些方言属于现代汉语的七大方言? ( )
- A.北方话
- B.南方话
- C.客家话
- D.吴语
- E.湘语
-
29. 古代国家礼仪制度中所谓“五礼”包括 ( )
- A.吉
- B.凶
- C.军
- D.宾
- E.嘉
-
28. 由血缘关系形成的传统美德包括______等。 ( )
- A.祖宗观念
- B.乡土观念
- C.耕读观念
- D.家庭观念
- E.孝养观念
-
27. 永嘉之乱后,北方边地民族大举内侵,内侵的民族主要有 ( )
- A.匈奴
- B.鲜卑
- C.羯
- D.氐
- E.羌
-
26. 文化事象在内容和形式上往往有彼此类似的性质,同时又有在传播过程中的某些变异,两者分别称作文化事象的 ( )
- A.类型性
- B.差异性
- C.变异性
- D.传统性
- E.特殊性
-
25. 最早提出“中体西用”一词的人是 ( )
- A.张之洞
- B.沈寿康
- C.孙家鼐
- D.冯桂芬
-
23. 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第一次从汉到唐这段时间是佛教的传人,它是由哪个国家传入的? ( )
- A.印度
- B.阿富汗
- C.泰国
- D.尼泊尔
-
24. 鸦片战争以后,洋务派中一批具有新观念的知识分子提出的口号是 ( )
- A.孔孟之道不可变
-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全盘西化
- D.打倒孔家店
-
21. 语言是什么的媒介? ( )
- A.信息传播
- B.文化传播
- C.经验传播
- D.文字传播
-
22. 现在北京的许多地名对原地名改进所用的方式是( )
- A.谐音
- B.删字
- C.拆字
- D.缺笔
-
18. 佛教的基本教义是 ( )
- A.“二谛”法
- B.“四谛”法
- C.轮回法
- D.十二因缘
-
19. “礼”在中国古代可以指整个社会的一种道德规范,叫( )
- A.礼制
- B.礼让
- C.礼仪
- D.礼貌
-
20. 杂剧《窦娥冤》的作者是 ( )
- A.汤显祖
- B.关汉卿
- C.王实甫
- D.洪昇
-
16. 无论是先秦的儒家还是道家,都是把人与天地万物看做是一个 ( )
- A.整体系统
- B.综合系统
- C.系统工程
- D.阴阳体系
-
17. 荀子提出“天人之分”观点的文章是 ( )
- A.《礼论》
- B.《正论》
- C.《天论》
- D.《乐论》
-
15. 用儒家经义改造法律的最好方式是通过立法把儒家精神、礼制原则以及礼的规范直接融入法律之中。因此,东汉以后持续地开展了引礼入法的运动过程,这一过程至唐代得以完成这一过程完成的标志是 ( )
- A.《春秋断狱》的完成
- B.《唐律》的颁布
- C.《唐律疏议》的颁行
- D.《法经》的颁布
-
14. 秦朝,中央主管兵权的军事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军务的是 ( )
- A.太宰
- B.丞相
- C.太尉
- D.御史大夫
-
13. 宗法制度瓦解的时期是 ( )
- A.西周时期
- B.春秋时期
- C.秦朝
- D.汉朝
-
12. 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药学百科全书是( )
- A.《神农本草经》
- B.《伤寒杂病论》
- C.《素问》
- D.《本草纲目》
-
11. 中国北方传统民居形式比较普遍的是 ( )
- A.四合院
- B.天井院
- C.石室
- D.坞壁院
-
9. 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在距今四千余年的________遗址中已经出现了初具规模的农业定居场所。 ( )
- A.仰韶文化
- B.龙山文化
- C.河姆渡文化
- D.屈家岭文化
-
10. 我国市商贸易有一定的发展,并已开始使用货币是在( )
- A.夏朝时期
- B.商周时期
- C.春秋时期
- D.战国时期
-
8. 王安石变法时期,对变法主张进行猛烈批判和抵制的“旧党”领袖是 ( )
- A.苏轼
- B.欧阳修
- C.范仲淹
- D.司马光
-
7. 在中国,首先实行“九品中正制”的皇帝是 ( )
- A.汉武帝
- B.魏文帝
- C.晋武帝
- D.唐太宗
-
6. 氏族制度形成于 ( )
- A.旧石器时代
- B.新石器时代
- C.夏代
- D.商代
-
4. 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文明时,首先面临的特点是 ( )
- A.大地域上自然环境优越
- B.大地域上社会环境优越
- C.大地域上人口构成多族群
- D.大地域上人口构成较松散
-
5. 被司马迁称为有“先王之遗风”的地区是 ( )
- A.四川盆地
- B.关中地区
- C.山东地区
- D.河套地区
-
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化事象的是 ( )
- A.词盛行于宋代
- B.行业禁忌
- C.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动作
- D.文学上所说的建安风骨
-
3. 在中国境内,地形呈阶梯状分布,总体来看,地势的走向是 ( )
- A.西高东低
- B.东高西低
- C.北高南低
- D.南高北低
-
1. 文化的“文”,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因为花纹总是画在载体上的,所以,在人类认知领域里,“文”引申为后天形成的 ( )
- A.道德规范
- B.品德修养
- C.文治教化
- D.礼治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