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单项选择题)强化训练4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25. 中国的翻译文学首先是

    • A.英美文学
    • B.基督文学
    • C.佛教文学
    • D.拉美文学
  2. 23.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其中繁荣阶段指的是

    • A.东汉魏晋时期
    • B.东晋南北朝时期
    • C.隋唐时期
    • D.宋元明清时期
  3. 24. 据资料,世界上660多种主要栽培作物中,起源于中国的有

    • A.400多种
    • B.325种
    • C.246种
    • D.136种
  4. 22. 中国能归属的语系之一是

    • A.阿尔泰语系
    • B.高加索语系
    • C.乌拉尔语系
    • D.德拉维达语系
  5. 20. 佛教的三藏指的是

    • A.戒、定、慧
    • B.经、律、论
    • C.集、灭、道
    • D.义、经、讲
  6. 21. 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的第一人是

    • A.黄帝
    • B.伏羲
    • C.仓颉
    • D.嫘祖
  7. 19. 提出“天人交胜”观点的是

    • A.孟子
    • B.荀子
    • C.张载
    • D.刘禹锡
  8. 18. 周代,人们四时祭祀祖先,秋祭叫

    • A.杓
    • B.稀
    • C.尝
    • D.烝
  9. 15. 春秋时期,最早推行什伍制的列国是

    • A.齐国
    • B.鲁国
    • C.晋国
    • D.秦国
  10. 17. 反映作家渴望回归自然的典范之作是

    • A.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 B.柳宗元的“永州八记”
    • C.陶渊明的田园诗
    • D.苏轼的《石钟山记》
  11. 16. 下列典籍中,运用类比思维最多的是

    • A.《周礼》
    • B.《庄子》
    • C.《周易》
    • D.《诗经》
  12. 13. 北魏全盛时代,在洛阳宣阳门外设立的用于接待外国客商的场所是

    • A.“十三行”
    • B.“四夷馆”
    • C.“同文馆”
    • D.“互市”
  13. 14. 下列关于制度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无组织的社会规范系统
    • B.它是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C.它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
    • D.它在文化体系中具有相对的不稳定性
  14. 10. 在宋代成书,是中国也是世界少见的法医专著是

    • A.《灵枢》
    • B.《素问》
    • C.《难经》
    • D.《洗冤集录》
  15. 12. 中国南北各地的“打春牛”活动,发生在以下哪一节气?

    • A.春分
    • B.夏至
    • C.秋分
    • D.冬至
  16. 11. 我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是在

    • A.公元6世纪
    • B.公元8世纪
    • C.公元12世纪
    • D.公元16世纪
  17. 9. 周人极端重视的是

    • A.渔业
    • B.农业
    • C.林业
    • D.手工业
  18. 8. 清朝的税制改革为

    • A.募役法
    • B.初税亩
    • C.租庸调法
    • D.摊丁入亩
  19. 7. 把秦汉以来的历史总结为从大乱到小乱再到大乱的循环的著作是

    • A.仲长统《理乱篇》
    • B.崔寔《政论》
    • C.王符《潜夫论》
    • D.苟悦《申鉴》
  20. 6. 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之祖是

    • A.上古神话
    • B.唐宋时期的“话本”
    • C.宋杂剧
    • D.魏晋南北朝小说
  21. 4. 对秦汉的乡治发出由衷的赞美,称“三代明王之治亦不越乎此”的是

    • A.董仲舒
    • B.黄宗羲
    • C.顾炎武
    • D.王守仁
  22. 3. 古代所谓“西南夷”杂居的地区是指

    • A.青藏高原
    • B.云贵高原
    • C.四川盆地
    • D.黄土高原
  23. 5. 庄子哲学宗旨的最高表现是

    • A.修身
    • B.逍遥
    • C.自然
    • D.兼爱
  24. 2. 所谓的“三晋之地”包括

    • A.韩、赵、魏
    • B.燕、赵、魏
    • C.齐、鲁、赵
    • D.燕、韩、齐
  25. 1. 《易·贲卦》说:“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其中,“人文”是指

    • A.礼治
    • B.文治教化
    • C.社会现象和规律
    • D.自然现象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