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章节练习卷8
-
34. 从( )起,理学兴盛起来。理学人物在北宋有( )、( )、( )、( ),在南宋则有( )、( )。
-
31. ( )是( )的发祥地。
-
33. ( )士大夫出现类似后世“党派”的政治群体。
-
32. 中国的科技发展有( ),分别是( ),( ),( )。
-
29. 唐代前期陶瓷制造业中心在北方,逐渐南移,到宋代( )已经变为天下瓷都。
-
30. 记录“说话”的文章叫( ),是后来( )。
-
27. 佛教在唐代达到了极盛的局面,( )、( )、( )、( )、( )、( )纷纷成立。诸多宗派各呈异彩,分流并进,最终形成( )独占天下的局面。
-
28. ( )后,中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向( )转移。
-
26. 科举制大致分( )和( )两项,制科由皇帝临时安排,以待非常之才,官员和平民子弟都可参加。常科基本每年一次,科目主要有( )、( )等六科。其中进士一科要考经典、诗赋和时务策论,难度大、录取率低,中举后前程好,所以特别受士子重视。
-
24. 佛教最早传入中国的教义是小乘教派的( )。( ),中国有了正式的出家人。大体而言,魏晋南北朝佛家教义的流行可分为两大阶段,前期以般若学为主,后期以涅槃学为主。般若学的代表是( )、( ),涅槃学的代表是( )。
-
25. 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朝廷设置的行政机构。三省即( ) (隋称内史省)、( )、( )。中书省负责诏书起草,是决策机构;门下省职掌封驳,为审议机构;尚书省负责政策执行,属行政机构。尚书省下设六部,即( )、( ) (隋称民部)、( )、( )、( )、( ),各部长官称尚书,各司其职。
-
22. 士人群体出现于先秦,但真正构变成一个享有社会实际权益的社会阶层,是在( )。
-
23. 魏晋时期,最重要的学术现象是( ),玄学之风的一个重要现象是( )。大量记载魏晋时期名士“清谈”之风故事的书是( ),( )的故事就出自该书。
-
21. 两汉儒学独尊的一个重要结果是( )的养成。
-
19. 论述佛教南北之分的特点。
-
20. 在地方,秦与西汉是( )、( )两级制。
-
18. 论述两汉朝廷选拔官员的文化标准。
-
16. 分析秦汉时期边疆的开拓与文明的同步发展。
-
17. 分析秦汉王朝政治的新格局。
-
14. 简述唐朝实旋两税法的作用。
-
15.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
13. 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
-
12. 简述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大势。
-
11. 简述“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
9. 简述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主要特征。
-
10. 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名家思想的主要特征。
-
7. “荫子”之制
-
8. 简述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
-
6. 永嘉之乱
-
5. 重农主义
-
2. “三皇五帝”
-
4. 察举制
-
3. 分封制
-
1. 新石器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