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汇与现代化)章节练习卷2
-
27. 试述中国制度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
26. 明清之际的耶稣会士在沟通中西文化方面着重做了哪些事情?
-
25. 简述影响20世纪中国文化趋势最重要的思潮。
-
24. 简述“返本开新”。
-
21. 中外文化第二次交汇的特点是
- A.交汇对象起了变化
- B.交汇兴趣起了变化
- C.交汇时间长
- D.交流反差大
- E.交流的双向互渗性
-
22. 耶稣会士在自己学习重国经典书籍的同时,还向两方介绍,如意大利的殷铎泽与葡萄牙的郭纳爵合译了
- A.《大学》
- B.《中庸》
- C.《论语》
- D.《孟子》
- E.《易经》
-
23. 儒学文化圈
-
19. 第一个提出全盘西化的是
- A.梁启超
- B.胡适
- C.吴稚晖
- D.陈序经
-
20. 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交流与融合是
- A.佛教的传入
- B.伊斯兰教的传入
- C.基督教的传入
- D.犹太教的传入
-
17. 两汉的文官制度是
- A.世卿世禄制
- B.军功爵制
- C.察举征辟制
- D.九品中正制
-
18. 不属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三大主要思潮的是
- A.中体西用论
- B.全盘西化论
- C.东方文化论
- D.儒学复兴论
-
14. 最早提出“中体西用”一词的是
- A.冯桂芬
- B.沈寿康
- C.魏源
- D.郑观应
-
15. 中国现代新儒学著名的“三大书院”不包括
- A.马一浮在四川乐山乌尤寺办的复兴书院
- B.梁漱溟在重庆北碚金刚碑办的勉仁书院
- C.张君劢在云南大理办的民族文化书院
- D.冯友兰在北京办的西山书院
-
16. 哪一种是中国受佛教影响产生的文学佯式
- A.唱导
- B.转读
- C.宝卷
- D.梵呗
-
13. 中国的翻译文学首先是
- A.英美文学
- B.基督文学
- C.佛教文学
- D.拉美文学
-
12. “五四”以后的20世纪20年代,主张。儒学复兴论”的代表人物是
- A.贺麟和冯友兰
- B.粱漱溟和熊十力
- C.唐君毅和牟宗三
- D.余英时和杜维明
-
11. 中外文化的第二次交汇开端于
- A.十五世纪初
- B.十五世纪末叶
- C.十六世纪初
- D.十六世纪末叶
-
10. 明清之际,许多外国传教士向中国广泛传播西方科技、文化,其中最有影响的是
- A.汤若望
- B.南怀仁
- C.利玛窦
- D.庞迪我
-
9. 最早传人中国的佛教典籍是
- A.《华严经》
- B.《四十二章经》
- C.《百喻经》
- D.《大正藏》
-
8.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
- A.儒家思想
- B.道家思想
- C.法家思想
- D.佛教思想
-
7. 佛教在中国的衰落阶段是
- A.东汉魏晋时期
- B.东晋南北朝时期
- C.隋唐时期
- D.宋元明清时期
-
5. 提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是
- A.陈独秀
- B.孙中山
- C.胡适
- D.章太炎
-
6. 据资料,世界上660多种主要栽培作物中,起源于中国的有
- A.400多种
- B.325种
- C.246种
- D.136种
-
4. 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成为禅宗正宗的是
- A.北宗
- B.南宗
- C.律宗
- D.密宗
-
3. 中国化最彻底的佛教宗派是
- A.天台宗
- B.禅宗
- C.华严宗
- D.密宗
-
2.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其中繁荣阶段指的是
- A.东汉魏晋时期
- B.东晋南北朝时期
- C.隋唐时期
- D.宋元明清时期
-
1. 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思想提出于20世纪
- A.60年代
- B.70年代
- C.80年代
- D.9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