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章节练习卷3
- 
				
28. 请以实例说明典范人物对特定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
 - 
				
26. 简述我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主要成就。
 - 
				
27. 统一是中国自古以来占主导倾向的追求,其表现有哪些?
 - 
				
23. 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湖泊水吞吐量急剧下降、中下游水患严重的原因有
- A.过分追求眼前利益
 - B.过分追求粮食生产
 - C.过度拓宽湖泊而积
 - D.大片地围湖造田
 - E.土地沙化
 
 - 
				
24. 《阿房宫赋》
 - 
				
25. 简述构成区域文化的因素。
 - 
				
21. 隋朝大运河西以洛阳为中心,偏向东北一支和偏向东南一支的包括
- A.永济渠
 - B.通济渠
 - C.广济
 - D.惠民河
 - E.金水河
 
 - 
				
22. 宋元明清以后地域文化的新现象,是东南沿海一带因海洋贸易所发展起来的一些影响一方的商业都会,这些商业都会包括
- A.广州
 - B.福州
 - C.泉州
 - D.明州
 - E.豫州
 
 - 
				
19.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功是依靠
- A.和平
 - B.联合
 - C.融会
 - D.谦让
 - E.战争
 
 - 
				
20. 司马迁将楚地一分为三,其分别叫作
- A.东南楚
 - B.东楚
 - C.西南楚
 - D.南楚
 - E.西楚
 
 - 
				
17. “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的提出者及出处各是
- A.《管子》
 - B.管仲
 - C.《齐民要术》
 - D.贾思勰
 - E.《绎史》
 
 - 
				
18. 《禹贡》九州中的梁州包括
- A.华山以南地区
 - B.怒江以东的汉中、四川盆地
 - C.渤海、泰山之间的地区
 - D.黄河、淮河之间的地区
 - E.湘江以北地区
 
 - 
				
16. 在二十四正史中,较为全面地描绘秦汉时期各地区域文化特色的是在太史公司马迁《史记》一书中的
- A.《滑稽列传》
 - B.《秦始皇本纪》
 - C.《货殖列传》
 - D.《游侠列传》
 
 - 
				
14. 《隋书·地理志》里“好祀鬼神”、“尊崇道教,犹有张鲁之风焉”描述的是
- A.三晋地区
 - B.南楚地区
 - C.齐鲁地区
 - D.汉中地区
 
 - 
				
15. 秦汉时期,为防止匈奴进犯,在一些边关要塞处广种
- A.杨树
 - B.柳树
 - C.榆树
 - D.松树
 
 - 
				
12. 准备建造一支海军船队,在南京周围种植了近5000万棵梧桐树和棕榈、漆树的皇帝是
- A.孙权
 - B.朱元璋
 - C.朱棣
 - D.康熙
 
 - 
				
13. 青藏高原地区居住于黄河上游河、潢谷地的羌族人,在西汉时被称为
- A.西夏
 - B.西戎
 - C.西狄
 - D.西芜
 
 - 
				
11. 宋代之所以把郜城建在平原地区的开封,主要是为了就汴河的
- A.水源
 - B.水运
 - C.水量
 - D.水利
 
 - 
				
9. 古代所谓“西南夷”杂居的地区是指
- A.青藏高原
 - B.云贵高原
 - C.四川盆地
 - D.黄土高原
 
 - 
				
10. 北宋疏凿了广济河、金水河及惠民河,与哪条河共称“通漕四渠”?
- A.汴水
 - B.济水
 - C.灵渠
 - D.新河
 
 - 
				
7. 《五帝本纪》载于
- A.《史记》
 - B.《汉书》
 - C.《后汉书》
 - D.《三国志》
 
 - 
				
6. 在公元前1100年—公元1400年这个寒暖交错期中,西周前期为
- A.寒冷期
 - B.干旱期
 - C.温暖期
 - D.寒暖交错期
 
 - 
				
8. 中国古代将天下划分为九州。其中占济水、黄河之间为
- A.充州
 - B.青州
 - C.梁州
 - D.荆州
 
 - 
				
5. 被司马迁誉为“有泱泱大国之风”的国家是
- A.齐国
 - B.鲁国
 - C.秦国
 - D.楚国
 
 - 
				
4. 从文献记载可以看到,蒙古高原上最早的人群是
- A.匈奴
 - B.猃狁
 - C.契丹
 - D.鲜卑
 
 - 
				
3. 典范人物是一个地区的
- A.民智资源
 - B.区域意识
 - C.文化导
 - D.文化观念
 
 - 
				
2. 中国古代文明国家最早兴起于
- A.长江中下游
 - B.长江上游
 - C.黄河中下游
 - D.黄河上游
 
 - 
				
1. 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
- A.基础条件
 - B.先决条件
 - C.根本原因
 - D.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