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章节练习卷5
-
30. 今天应当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的传统思维模式。
-
29. 试述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
28. 简要分析中国古代建筑的人文性。
-
26. 简述宋代文人画的特点。
-
27. 简述尊崇自然的审美观念的哲学基础及其在文学中的表现。
-
23. 明清两朝,中国戏曲的发展高潮迭起,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有
- A.《牡丹事》
- B.《桃花扇》
- C.《西厢记》
- D.《窦娥冤》
- E.《梧桐雨》
-
25. 简述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
-
24. 中国古代建筑表现出的显善特点有
- A.结构上以木结构为主
- B.布局上左右对称
- C.外观的多样性
- D.强烈的人文性
- E.在建筑物中寄寓着浓厚的思想观念
-
22. 下列有关“天人合一”观念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 A.“天人合一”观念起源于西周
- B.“天人合一”的专有名称是由汉代董仲舒提出的
- C.荀子《天论》篇中提出了“天人交胜”的观点
- D.“合一”是指对立的双方有着密切的联系
- E.“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独特的观点
-
21. 下列思想家中,论述过“知行观”的有
- A.孔子
- B.荀子
- C.程颐
- D.朱熹
- E.王阳明
-
19. 《易·系辞传上》说:“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这句话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思维模式是
- A.整体思维
- B.类比思维
- C.辩证思维
- D.抽象思维
-
18. 中国建筑在结构上的最大特点是
- A.左右对称
- B.飞檐挑角
- C.以木结构为主
- D.精巧秀丽
-
20. 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有
- A.“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 B.中庸之道的价值观
- C.“知行合一”的实践观
- D.强调个性的伦理观
- E.祖先崇拜的宗教观
-
16. 儒家对教育所提出的最高目标是
- A.明德
- B.亲民
- C.平天下
- D.止于至善
-
17. 中国诗歌形式美的极致是
- A.汉代的乐府诗
- B.东晋的山水诗
- C.唐代的格律诗
- D.宋词
-
14. 下列文献记载,体现中国传统类比思维模式的是
- A.“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 B.“上下与天地同流。”
- C.“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
- D.“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
15. 唐代最有名的大型舞蹈是
- A.《胡旋》
- B.《凉州》
- C.《绿腰》
- D.《霓裳羽衣舞》
-
13. 下列不是墨子提出的三大施政纲领的是
- A.有力者疾以助人
- B.有财者勉以分人
- C.有道者劝以教人
- D.有德者乐以感人
-
11. 最早提出“生生”与“日新”,肯定宇宙问的事物永恒运动的占代典籍是
- A.《老子》
- B.《易》
- C.《论语》
- D.《春秋繁露》
-
12. 著有《抱朴子》、《金匮药方》等书的著名道士是
- A.寇谦之
- B.丘处机
- C.孙思邈
- D.葛洪
-
10. 最早对五行理论作了系统论述的著作是
- A.《尚书·洪范》
- B.《吕氏春秋》
- C.《易经》
- D.《白虎通义》
-
9. 提出“文以载道”艺术命题的是
- A.韩愈
- B.周敦颐
- C.柳宗元
- D.曹丕
-
7. 最早提出学思结合原则的是
- A.王守仁
- B.黄宗羲
- C.顾炎武
- D.孔子
-
8. 因材施教的最早实践者是
- A.孔子
- B.孟子
- C.苟子
- D.王阳明
-
6. 西周以后,文献中频繁出现“皇天”、“上天”、“曼天”、“昊天”、“苍天”,表明一种信仰已广泛流传。这种信仰是
- A.日崇拜
- B.月崇拜
- C.鬼魂崇拜
- D.上帝崇拜
-
4. “三纲”一词最早见于
- A.《孟子》
- B.《春秋公羊》
- C.《春秋繁露》
- D.《朱子语类》
-
5. 下列典籍中,运用类比思维最多的是
- A.《周礼》
- B.《庄子》
- C.《周易》
- D.《诗经》
-
2. 佛教禅宗的()观点,启发理学家以人格的自我完善为齐家治国的出发点,以遵循“天理”为人格完善的唯一途径。
- A.“直指本心”
- B.“知为心体”
- C.“知觉是性”
- D.“轮回说”
-
3. 提出“行先知后”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 B.程颐
- C.王夫之
- D.黄宗羲
-
1. 下列能够体现中国古代整体思维模式的是
- A.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 B.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 C.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D.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