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自考练习试题卷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23. 在政策调整过程中,需要纠正调整过程中易出现的偏差,加以监控的有

    • A.目标调整
    • B.人员调整
    • C.财力调整
    • D.物力调整
    • E.部门调整
  2. 21. 内部评估活动的监控要求体现为

    • A.评估过程是否真实可信
    • B.评估人员是否掌握相关的评估知识与技巧
    • C.评估标准是否规范
    • D.评估程序和方法是否科学合理
    • E.评估结论是否公正合理
  3. 22. 外部评估活动的监控要求反映在

    • A.评估信息是否客观全面
    • B.评估环节是否完备合理
    • C.评估方法是否具有可行性
    • D.评估标准是否合理
    • E.评估过程是否真实可信
  4. 19. 公民对公共政策的监控方式主要现在

    • A.面访
    • B.写信
    • C.发E-mail
    • D.投诉
    • E.提起诉讼
  5. 20. 在政策制定阶段,容易导致政策锚定上的缺陷的有

    • A.决策者个体有较强的利益偏好,不宅于听取不同的意见
    • B.决策所依据的信息不完整、不真实、才能满足决策所处理的公共问题
    • C.决策程序没有遵守严格的和科学的劫范,容易引发必经程序的疏漏
    • D.决策方案的不完备,没有进行有效的筛趔
    • E.所制定的政策偏离客观需求,政策目杨选择错位,无法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6. 17. 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监控主要表现在

    • A.接近
    • B.提供信息
    • C.游说
    • D.提供竞选支持
    • E.掌握国家和政府权力
  7. 18. 利益集团通过接近政策制定者,了解政策制定者的

    • A.家庭背景
    • B.知识基础
    • C.能力程度
    • D.个人偏好
    • E.社会关系
  8. 14. 公共政策监控按照实施监控的时间先后为标准,分为

    • A.预防性监控
    • B.过程性监控
    • C.结果监控
    • D.经常性监控
    • E.引发性监控
  9. 15. 公共政策监控以监控的经常性为标准,分为

    • A.经常性监控
    • B.引发性监控
    • C.过程监控
    • D.结果监控
    • E.预防性监控
  10. 16. 公共政策监控以监控的参与程度为标准,分为

    • A.单方面监控
    • B.抗辩性监控
    • C.经常性监控
    • D.引发性监控
    • E.过程监控
  11. 12. 政策监控的主体包括

    • A.立法机关
    • B.行政机关
    • C.司法机关
    • D.大众传媒
    • E.利益集团
  12. 13. 政策监控具有静态性,根据监控的目的要求,建立起相应的内外部监控机制,包括

    • A.人员的配备
    • B.机构的设置
    • C.规则的确
    • D.物资的提供
    • E.规则的制定
  13. 11. 量化评估建立在( )等技术条件的基础上。

    • A.测量方法
    • B.统计分析
    • C.实验设计
    • D.定性分析
    • E.定量分析
  14. 10. 属于政策评估指标体系的价值取向的有

    • A.经济效益取向
    • B.主观性的福利取向
    • C.公平性取向
    • D.个人价值取向
    • E.利益取向
  15. 9. 有些政策目标设定的出发点不在于解决问题本身,而是建立在满足政治需求的基础之上,下列属于政治需求的有

    • A.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
    • B.突出政绩的需要
    • C.解雇相关官员的需要
    • D.解决社会问题的需要
    • E.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需要
  16. 7. 人们往往判断妨碍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和次要因素的主要标准是

    • A.影响幅度大小
    • B.影响时间长短
    • C.影响效力高低
    • D.影响范围广泛
    • E.影响受益多少
  17. 8. 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有

    • A.政策信息、资料
    • B.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
    • C.政策目标
    • D.政策的沉淀成本
    • E.政策评估方式、方法和规范
  18. 5. 政策评估的技术标准的内容包括

    • A.多样化
    • B.系统化
    • C.数量化
    • D.具体化
    • E.数字化
  19. 6. 政策评估的技术多样化中,使用的技术有

    • A.民意测验
    • B.自动化技术
    • C.信息技术
    • D.控制技术
    • E.数字技术
  20. 4. 在以效率衡量政策时,应考虑

    • A.定量效率的因素
    • B.定性效率的因素
    • C.关注个别效率的因素
    • D.整体效率的因素
    • E.时间效率的因素
  21. 2. 政策评估中的事实标准主要包括

    • A.政策效率
    • B.政策效益
    • C.政策影响
    • D.回应性
    • E.政策考察
  22. 3. 政策效率高低通过以下哪些方面来衡量?

    • A.投入或成本
    • B.行政开支与业务开支的关系
    • C.人均开支或单位开支
    • D.政策执行的好坏
    • E.政策收益
  23. 1. 评估条件涉及方方面面,包括

    • A.评估组织的设置
    • B.人员的配备
    • C.经费的落实
    • D.设备的购买
    • E.确定评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