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国际企业管理综合卷(一)
-
38. 国际企业对中间商的激励主要有哪些方法?
-
39. 假设某企业生产5万个产品,其总固定成本为20万元,总的变动成本为30万元,其利润加成率定为20%。请用成本加成定价法计算其单位产品价格。
-
35. 20世纪8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不断调整对外投资战略,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36. 简述独资经营的优点。
-
37. 论述新产品开发的程序。
-
34. 简述国际企业进口与当地采购决策的影响因素。
-
33. 简述诉讼与仲裁的区别。
-
32. 简述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的差异。
-
31.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什么?
-
30. 国际企业在进行融资战略设计时应注意的特殊问题主要有 ( )
- A.外汇风险、政治风险
- B.技术和贸易壁垒
- C.各国税收政策和制度
- D.公司的资本结构
- E.各种可得资金来源及相应的融资成本
-
29. 影响消费品市场需求差异性的因素主要有 ( )
- A.地理区域
- B.人口统计
- C.消费者心理
- D.产品用途
- E.最终用户
-
28. 企业的增值活动可以分为“上游环节”和“下游环节”两大类,下列选项属于“上游环节”的是 ( )
- A.产品开发
- B.生产
- C.原材料供应
- D.成品储运
- E.市场营销
-
27. 下列选项属于国际市场包装策略的有 ( )
- A.统一包装
- B.分档包装
- C.再使用包装
- D.配套包装
- E.开窗包装
-
26. 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们认为,文化强制的类型包括 ( )
- A.间接文化强制
- B.冲突性文化强制
- C.相关文化强制
- D.直接文化强制
- E.非冲突性文化强制
-
25. 下列选项属于国际战略联盟兴起的原因的有 ( )
- A.分担研究费用
- B.减少风险
- C.实现优势互补
- D.占领更多的市场
- E.应对不确定性
-
23. 营销学中所讲的新产品的类型包括 ( )
- A.创新产品
- B.改进产品
- C.仿制产品
- D.换代产品
- E.核心产品
-
24. 跨国公司在海外的研究与开发机构的类型有 ( )
- A.职能产品单位
- B.本土技术单位
- C.全球技术单位
- D.区域产品单位
- E.转移技术单位
-
22. 下列属于买方讨价还价能力的影响因素的有 ( )
- A.企业产品对用户的重要程度
- B.用户后向一体化的可能性
- C.有无其他供货来源
- D.买方集中程度
- E.转移成本
-
20. 政治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国体和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有关制度。一般来说,若某种政治体制政策、法规的透明度较高,政策的稳定性较好,这种政治体制属于 ( )
- A.集权制
- B.代议制
- C.独裁制
- D.君主制
-
21. 下列属于组织原则的有 ( )
- A.分工与协作原则
- B.适度分权原则
- C.适当管理幅度原则
- D.统一指挥原则
- E.个人服从集体原则
-
19. 造成文化差异最根本、最直接的因素是 ( )
- A.自然地理环境
- B.各民族普遍存在的“民族优越感”的思想
- C.文化本身的因素
- D.语言上的障碍
-
18.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社会结构的是 ( )
- A.亲属关系
- B.社会阶层
- C.人口结构
- D.性别群体
-
16. 下列节日是基督教节日的有 ( )
- A.圣诞节和宰牲节
- B.圣诞节和斋月
- C.圣诞节和逾越节
- D.圣诞节和复活节
-
17.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说法体现的观念是 ( )
- A.时间观念
- B.消费观念
- C.审美观念
- D.质量观念
-
15. 下列选项不属于体态语言特点的是 ( )
- A.可靠性
- B.隐喻性
- C.繁琐性
- D.多意性
-
14. 具有跨文化意识的人,能够敏锐地感觉到并客观地观察、评估和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他们有着较强的 ( )
- A.“文化冲击”症
- B.文化敏感性
- C.“文化休克”症
- D.文化偏见
-
11. 一个社会或群体的民族特征、风俗习惯、语言、宗教信仰、道德伦理、价值观念、科学技术、教育、社会结构等的总和称为 ( )
- A.法律
- B.体制
- C.制度
- D.文化
-
13. 不属于衡量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的标准的是 ( )
- A.个体主义与团体主义
- B.权力差距
- C.不确定性的规避
- D.文化冲击
-
12. 将文化划分为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的是 ( )
- A.罗斯托
- B.邓宁
- C.霍尔
- D.阿绍克.卡普尔
-
9. 在收入指标中,反映人们生活水平的高低,衡量购买力的最重要指标是 ( )
- A.个人可支配收入
- B.国民收入
- C.人均国民收入
- D.个人可自由支配收入
-
10. 从理论上讲,一国发生通货膨胀,将出现以下哪种情况 ( )
- A.人们的名义收入下降
- B.购买力上升
- C.需求下降
- D.企业成本控制简单化
-
8. 下列选项不属于罗斯托提出的经济发展的“五阶段论”的是 ( )
- A.传统阶段
- B.起飞阶段
- C.走向成熟阶段
- D.成熟阶段
-
7.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完全取消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建立对非成员国的统一关税,在实现货物自由移动的同时,还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移动。这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是 ( )
- A.自由贸易区
- B.共同市场
- C.关税同盟
- D.经济同盟
-
5. 下列属于商品出口的渠道或方式的是 ( )
- A.出口管理公司
- B.许可证贸易
- C.对外直接投资
- D.国际BOT方式
-
6. 当企业仅具有“所有权特定优势”和“内部化特定优势”时,通常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是 ( )
- A.出口
- B.合同式资源转移
- C.补偿贸易
- D.对外直接投资
-
4. 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80年代初的全球第四次并购潮的特征是 ( )
- A.以生产和经营方面互为上下关系的企业间的纵向并购为主
- B.以有竞争关系、经济领域相同或生产产品相同的同行企业之间的横向并购为主
- C.以行业内的横向并购为特征,并购后产业规模之大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并重归专业化经营
- D.以跨行业的混合并购为主要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众多的多样化公司
-
3. 处在企业国际化第三阶段的国际企业,其组织结构为 ( )
- A.传统国内型
- B.国际部
- C.国际科
- D.全球结构
-
2. 国际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典型业务模式中,若企业国内国外决策的不连续性减少到最低程度,此时企业所处的阶段是 ( )
- A.出口型公司
- B.国际公司
- C.多国公司
- D.内向型公司
-
1. 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中的两个或更多企业,为实现某一目标而建立的互为补充、相互衔接的合作关系的组织称为 ( )
- A.国际战略联盟
- B.经济联盟
- C.关税同盟
- D.政治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