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自考国际企业管理综合卷(一)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38. 国际企业对中间商的激励主要有哪些方法?

  2. 39. 假设某企业生产5万个产品,其总固定成本为20万元,总的变动成本为30万元,其利润加成率定为20%。请用成本加成定价法计算其单位产品价格。

  3. 35. 20世纪8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不断调整对外投资战略,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 36. 简述独资经营的优点。

  5. 37. 论述新产品开发的程序。

  6. 34. 简述国际企业进口与当地采购决策的影响因素。

  7. 33. 简述诉讼与仲裁的区别。

  8. 32. 简述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的差异。

  9. 31.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什么?

  10. 30. 国际企业在进行融资战略设计时应注意的特殊问题主要有 ( )

    • A.外汇风险、政治风险
    • B.技术和贸易壁垒
    • C.各国税收政策和制度
    • D.公司的资本结构
    • E.各种可得资金来源及相应的融资成本
  11. 29. 影响消费品市场需求差异性的因素主要有 ( )

    • A.地理区域
    • B.人口统计
    • C.消费者心理
    • D.产品用途
    • E.最终用户
  12. 28. 企业的增值活动可以分为“上游环节”和“下游环节”两大类,下列选项属于“上游环节”的是 ( )

    • A.产品开发
    • B.生产
    • C.原材料供应
    • D.成品储运
    • E.市场营销
  13. 27. 下列选项属于国际市场包装策略的有 ( )

    • A.统一包装
    • B.分档包装
    • C.再使用包装
    • D.配套包装
    • E.开窗包装
  14. 26. 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们认为,文化强制的类型包括 ( )

    • A.间接文化强制
    • B.冲突性文化强制
    • C.相关文化强制
    • D.直接文化强制
    • E.非冲突性文化强制
  15. 25. 下列选项属于国际战略联盟兴起的原因的有 ( )

    • A.分担研究费用
    • B.减少风险
    • C.实现优势互补
    • D.占领更多的市场
    • E.应对不确定性
  16. 23. 营销学中所讲的新产品的类型包括 ( )

    • A.创新产品
    • B.改进产品
    • C.仿制产品
    • D.换代产品
    • E.核心产品
  17. 24. 跨国公司在海外的研究与开发机构的类型有 ( )

    • A.职能产品单位
    • B.本土技术单位
    • C.全球技术单位
    • D.区域产品单位
    • E.转移技术单位
  18. 22. 下列属于买方讨价还价能力的影响因素的有 ( )

    • A.企业产品对用户的重要程度
    • B.用户后向一体化的可能性
    • C.有无其他供货来源
    • D.买方集中程度
    • E.转移成本
  19. 20. 政治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国体和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有关制度。一般来说,若某种政治体制政策、法规的透明度较高,政策的稳定性较好,这种政治体制属于 ( )

    • A.集权制
    • B.代议制
    • C.独裁制
    • D.君主制
  20. 21. 下列属于组织原则的有 ( )

    • A.分工与协作原则
    • B.适度分权原则
    • C.适当管理幅度原则
    • D.统一指挥原则
    • E.个人服从集体原则
  21. 19. 造成文化差异最根本、最直接的因素是 ( )

    • A.自然地理环境
    • B.各民族普遍存在的“民族优越感”的思想
    • C.文化本身的因素
    • D.语言上的障碍
  22. 18.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社会结构的是 ( )

    • A.亲属关系
    • B.社会阶层
    • C.人口结构
    • D.性别群体
  23. 16. 下列节日是基督教节日的有 ( )

    • A.圣诞节和宰牲节
    • B.圣诞节和斋月
    • C.圣诞节和逾越节
    • D.圣诞节和复活节
  24. 17.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说法体现的观念是 ( )

    • A.时间观念
    • B.消费观念
    • C.审美观念
    • D.质量观念
  25. 15. 下列选项不属于体态语言特点的是 ( )

    • A.可靠性
    • B.隐喻性
    • C.繁琐性
    • D.多意性
  26. 14. 具有跨文化意识的人,能够敏锐地感觉到并客观地观察、评估和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他们有着较强的 ( )

    • A.“文化冲击”症
    • B.文化敏感性
    • C.“文化休克”症
    • D.文化偏见
  27. 11. 一个社会或群体的民族特征、风俗习惯、语言、宗教信仰、道德伦理、价值观念、科学技术、教育、社会结构等的总和称为 ( )

    • A.法律
    • B.体制
    • C.制度
    • D.文化
  28. 13. 不属于衡量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的标准的是 ( )

    • A.个体主义与团体主义
    • B.权力差距
    • C.不确定性的规避
    • D.文化冲击
  29. 12. 将文化划分为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的是 ( )

    • A.罗斯托
    • B.邓宁
    • C.霍尔
    • D.阿绍克.卡普尔
  30. 9. 在收入指标中,反映人们生活水平的高低,衡量购买力的最重要指标是 ( )

    • A.个人可支配收入
    • B.国民收入
    • C.人均国民收入
    • D.个人可自由支配收入
  31. 10. 从理论上讲,一国发生通货膨胀,将出现以下哪种情况 ( )

    • A.人们的名义收入下降
    • B.购买力上升
    • C.需求下降
    • D.企业成本控制简单化
  32. 8. 下列选项不属于罗斯托提出的经济发展的“五阶段论”的是 ( )

    • A.传统阶段
    • B.起飞阶段
    • C.走向成熟阶段
    • D.成熟阶段
  33. 7.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完全取消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建立对非成员国的统一关税,在实现货物自由移动的同时,还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移动。这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是 ( )

    • A.自由贸易区
    • B.共同市场
    • C.关税同盟
    • D.经济同盟
  34. 5. 下列属于商品出口的渠道或方式的是 ( )

    • A.出口管理公司
    • B.许可证贸易
    • C.对外直接投资
    • D.国际BOT方式
  35. 6. 当企业仅具有“所有权特定优势”和“内部化特定优势”时,通常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是 ( )

    • A.出口
    • B.合同式资源转移
    • C.补偿贸易
    • D.对外直接投资
  36. 4. 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80年代初的全球第四次并购潮的特征是 ( )

    • A.以生产和经营方面互为上下关系的企业间的纵向并购为主
    • B.以有竞争关系、经济领域相同或生产产品相同的同行企业之间的横向并购为主
    • C.以行业内的横向并购为特征,并购后产业规模之大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并重归专业化经营
    • D.以跨行业的混合并购为主要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众多的多样化公司
  37. 3. 处在企业国际化第三阶段的国际企业,其组织结构为 ( )

    • A.传统国内型
    • B.国际部
    • C.国际科
    • D.全球结构
  38. 2. 国际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典型业务模式中,若企业国内国外决策的不连续性减少到最低程度,此时企业所处的阶段是 ( )

    • A.出口型公司
    • B.国际公司
    • C.多国公司
    • D.内向型公司
  39. 1. 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中的两个或更多企业,为实现某一目标而建立的互为补充、相互衔接的合作关系的组织称为 ( )

    • A.国际战略联盟
    • B.经济联盟
    • C.关税同盟
    • D.政治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