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生产与作业管理试题及答案2008年4月(00145)
-
某铣床组共有铣床3台,年制度工作时间306天,两班制生产,每班8小时。铣床停修率为5%,加工A、B、C、D四种产品的台时定额及年计划产量如下表:
要求:(1)请用假定产品法确定铣床组的生产能力。(具体计算及其计算结果直接填入表中)
(2)评价计划年度铣床组生产能力与计划产量是否相平衡,若不平衡,请提出相应的措施。
-
已知某工程项目网络图及其相关时间参数如下图所示。(时间单位:天)
要求:(1)计算各作业时差;
(2)确定关键路线及工程总工期。
-
现有五个工件需在两台设备M1、M2上加工,加工顺序相同,即先在设备M1加工,后在设备M2加工,所需工时列于下表。请用约翰逊算法确定最优加工顺序,并说明应用约翰逊算法进行排序的步骤。
(时间单位:分钟)
-
一批制品共有4件,需经5道工序完成其加工,各道工序的单件工时分别为:
t1=4分钟,t2=3分钟,t3=5分钟,t4=7分钟,t5=3分钟。
试利用计算公式求按平行顺序移动方式组织加工所需的总加工时间。
-
简述库存管理的衡量标准。
-
简述生产与作业战略实施的工作。
-
简述生产与作业管理的内容。
-
简述累计编号法的原理及其所适用的生产类型。
-
供应链管理
-
清洁生产
-
生产与作业系统
-
定置管理
-
生产间隔期
-
循环经济的杜邦模式属于( )
- A.社会循环经济模式
- B.企业之间循环经济模式
- C.企业内部循环经济模式
- D.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模式
-
实现敏捷制造的关键条件是建立高效的( )
- A.合作关系网络
- B.数据共享网络
- C.技术管理网络
- D.资金流通网络
-
清洁生产的目标对象是( )
- A.生产现场
- B.全企业
- C.企业周围环境
- D.全社会
-
相对于大规模生产模式而言,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的一个特点是( )
- A.多样化成本更高
- B.生产批量更大
- C.产品开发周期更长
- D.满足顾客个性化的要求更好
-
供应链的节点企业需要( )
- A.保持稳定
- B.长期稳定
- C.定期地更新
- D.动态地更新
-
敏捷制造的敏捷性特征的体现之一是( )
- A.持续变化性
- B.间隔变化性
- C.均衡变化性
- D.有序变化性
-
供应链的特点在于其所具备的( )
- A.单链结构
- B.双链结构
- C.多链结构
- D.网链结构
-
预防型的质量管理属于质量管理发展阶段中的( )
- A.质量检验阶段
- B.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 C.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 D.传统质量管理阶段
-
在使生产与作业现场良好状态持之以恒的活动属于( )
- A.整理活动
- B.清扫活动
- C.清洁活动
- D.素养活动
-
负责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的是( )
- A.专业技术人员
- B.专业管理人员
- C.后勤工人
- D.操作工人
-
降低调节库存的基本策略是( )
- A.尽量使生产速度与需求变化吻合
- B.短生产—配送周期
- C.订货时间尽量接近需求时间
- D.减小批量Q
-
在质量管理中,因果分析图的作用是( )
- A.寻找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原因
- B.分析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
- C.描述产品的统计规律
- D.寻找质量结果
-
当前项目管理已发展为三维管理,其中“三维”指的是( )
- A.计划维、组织维、控制维
- B.时间维、知识维、保障维
- C.质量维、安全维、成本维
- D.进度维、质量维、成本维
-
将生产进度日历与生产日报相比较,以控制每日出产、累计进度及均衡性的出产进度控制方法适用于( )
- A.大批大量生产条件
- B.成批生产条件
- C.成组生产条件
- D.单件小批生产条件
-
在年需求量和成本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经济订货批量是指( )
- A.物料总价值最低时的订货批量
- B.维持成本和订货成本之和最小时的订货批量
- C.价格最优惠、质量最高时的订货批量
- D.生产效益最好、各类费用最低时的订货批量
-
加工装配式企业应用JIT组织生产时,发送生产指令的方式采用( )
- A.推动式
- B.拉动式
- C.移动式
- D.流动式
-
在JIT的看板管理中,看板可分为( )
- A.信号看板和取货看板
- B.生产看板和信号看板
- C.信号看板和移动看板
- D.移动看板和生产看板
-
相对于MRPⅡ而言,ERP的管理范畴扩展到企业( )
- A.内部各资源的管理
- B.经营过程的管理
- C.综合能力的管理
- D.外部供应链的管理
-
市场对企业产成品的需求属于( )
- A.相关需求
- B.从属需求
- C.独立需求
- D.稳定需求
-
按技术特性划分,新产品可分为全新性产品、改进性产品、仿制性产品和( )
- A.用户委托开发新产品
- B.替代性产品
- C.独产研制的新产品
- D.国内新产品
-
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生产作业计划编制方法是( )
- A.生产周期法
- B.累计编号法
- C.提前期法
- D.在制品定额法
-
当企业长期生产能力与生产需求大致相等、短期生产能力小于生产需求时,企业生产能力与需求的平衡最可能采取的对策是( )
- A.加班和外协
- B.增购设备
- C.加强设备检修
- D.进行设备改造
-
根据时间标准和工艺参数标准来计算劳动定额的方法称为( )
- A.统计分析法
- B.类推比较法
- C.技术计算法
- D.经验估工法
-
某车间生产多品种产品,各品种产品的加工工艺路线不同,设备布置应采用( )
- A.作业相关图法
- B.物料流向图法
- C.从一至表法
- D.工序最优法
-
按组织生产的特点分类,加工制造型生产可分为( )
- A.订货生产、备货生产、混合型生产
- B.通用产品生产、专用产品生产
- C.流程型生产、加工装配型生产
- D.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单件生产
-
对象专业化形式的特点之一是( )
- A.生产周期短
- B.在制品占有量多
- C.对品种变换适应性强
- D.生产管理复杂
-
生产与作业过程中,表示加工工作的符号是( )
- A.□
- B.→
- C.○
- D.△
-
生产与作业战略的特征是( )
- A.目标性、计划性、协调性
- B.目标性、协调性、层次性
- C.计划性、协调性、控制性
- D.计划性、协调性、层次性
-
直接影响生产与作业管理战略制定的因素之一是( )
- A.企业生产系统的任务
- B.生产与作业的控制
- C.生产与作业系统的运行
- D.生产与作业系统的设计
-
与传统的生产与作业管理相比,现代生产与作业管理的管理( )
- A.界限更明确
- B.范围更宽阔
- C.对象更集中
- D.品种更单一
-
企业是采用新技术,还是采用追随领先者技术的决策属于( )
- A.车间及设备的决策
- B.生产与作业计划的决策
- C.产品设计和工艺的决策
- D.组织与管理的决策
-
生产与作业系统结构化要素之一是( )
- A.生产对象
- B.生产信息
- C.生产手段
- D.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