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全国2011年10月自学考试《心理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小明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常因学习成绩不好而受到教师和父母的责备;但小明却热衷于玩电脑游戏,经常废寝忘食,并被同伴称为“电脑高手”。试分析:(1)小明为什么爱玩电脑而不爱学习?请用成就动机的理论解释这一现象。(2)教师和家长应如何帮助小明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2. 请列举四个主要的心理学流派,说明每个派别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3. 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4. 简述知觉的特性。

  5. 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6. 简述三种提高记忆能力的通用方法。

  7. 简述弗洛伊德关于梦与无意识关系的观点。

  8. 简述人际沟通的功能。

  9. 简述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10. 假性失眠

  11. 关键期

  12. 挫折

  13. 课堂上听课时常出现的走神现象,属于下列哪种意识状态()

    • 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 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 C.白日梦状态
    • D.催眠状态
  14. 长时记忆

  15. 格式塔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 A.意识的结构
    • B.意识的体验
    • C.意识的功能
    • D.可观察的行为
  16. 反应慢、但精确性高的学生,其认知方式属于()

    • A.冲动型
    • B.沉思型
    • C.场独立型
    • D.场依存型
  17. 人们在感知、记忆、思维、想像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属于性格的()

    • A.情绪特征
    • B.理智特征
    • C.意志特征
    • D.态度特征
  18. “视觉悬崖”实验的目的在于研究()

    • A.婴儿的爬行能力
    • B.婴儿的深度知觉
    • C.婴儿的距离知觉
    • D.婴儿与母亲的关系
  19. 脑电波中α波的频率变化范围在()

    • A.2~4CPS
    • B.4~7CPS
    • C.8~12CPS
    • D.13~24CPS
  20. “海因兹偷药救妻”的故事是下列哪种心理现象研究中所使用的一种方法()

    • A.儿童道德判断能力
    • B.儿童认知发展能力
    • C.儿童人格发展能力
    • D.儿童情绪情感发展能力
  21. 马斯洛认为人的最高级需要是指()

    • A.自尊的需要
    • B.归属和爱的需要
    • C.自我实现的需要
    • D.安全的需要
  22. 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挫折后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称为()

    • A.合理化
    • B.转移
    • C.退行
    • D.投射
  23. “暴怒、狂喜、恐惧、绝望”等情绪状态,都属于()

    • A.激情的表现
    • B.心境的表现
    • C.应激的表现
    • D.热情的表现
  24. 智力的差异表现在团体与团体之间最为明显的是()

    • A.发展水平
    • B.发展过程
    • C.结构
    • D.性别
  25. 一个八岁的儿童通过了十岁组的全部智力测验项目,它的比率智商是()

    • A.80
    • B.100
    • C.120
    • D.125
  26. 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所带来的住房、乘车以及公共场所的拥挤,对人的身心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损害,有人称之为“拥挤综合症”。这种压力源属于()

    • A.心理性压力源
    • B.社会性压力源
    • C.文化性压力源
    • D.躯体性压力源
  27. 人脑对已有现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称为()

    • A.综合
    • B.想象
    • C.抽象
    • D.联想
  28. 短时记忆中信息的主要储存形式是()

    • A.视觉代码
    • B.语义代码
    • C.数字代码
    • D.声音代码
  29.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首先系统地对长时记忆和遗忘进行了研究,得出的著名曲线是()

    • A.学习曲线
    • B.记忆曲线
    • C.遗忘曲线
    • D.回忆曲线
  30. 听觉的适宜刺激是()

    • A.声音
    • B.振动
    • C.声波
    • D.语音
  31. 几个人一起骑自行车比一个人骑自行车速度快,这种心理现象是()

    • A.从众心理
    • B.社会助长作用
    • C.模仿作用
    • D.服从心理
  32. 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用感受性的大小来说明的,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

    • A.感觉
    • B.知觉
    • C.感觉能力
    • D.知觉能力
  33. 相似性是影响个体间相互吸引的重要因素,在相似性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态度相似
    • B.兴趣相似
    • C.能力相似
    • D.性格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