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自考古代汉语(00536)2014年10月真题及答案解析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四)翻译“且汝知小計,而不知大會也”,并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说明“小計”、 “大會”的具体内容。

  2. (三)指出下列句中“食”的词义、词性与用法。

    (1)(食)鳧雁者必以粃,無以粟。

    (2)鳥(食)鄒之秕,不害鄒之粟而已。

  3. (二)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3、夫百姓暴背而耕,勤而不惰者,豈爲鳥獸也哉!

    54、民聞之,皆知其私積之與公家爲一體也。

  4. 鄒穆公有令,(食鳧雁者必以秕,無以粟)。於是倉秕盡,而求易於民,二石粟而得壹石秕。吏以爲費,請以粟食之。穆公曰:“去!非汝所知也!(夫百姓暴背而耕,勤而不惰者,豈爲鳥獸也哉)!米粟,人之上食也,奈何其以養鳥?(且汝知小計,而不知大會也)。周諺曰:‘囊漏貯中。’汝獨不聞耶?夫君者,民之父母。取倉之粟,移之於民,此非吾粟耶? (鳥食鄒之秕,不害鄒之粟而已)。粟之在倉與在民,於我何擇耶?”(民聞之,皆知其私積之與公家為一體也。)此之謂知富國矣。

    (一)解释文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

    47、易

    48、費

    49、去

    50、奈何

    51、獨

    52、擇

  5. 请将下面文言文抄到答题卡上,并用现代标点符号标点。

    趙 田 部 吏 趙 奢 收 租 稅 平 原 君 家 不 肯 出 趙 奢 以 法 治 之 殺 平 原 君 用 事 者 九 人 平 原 君 怒 將 殺 之 趙 奢 曰 君 於 趙 爲 貴 公 子 今 縱 君 家 而 不 奉 公 則 法 削 法 削 則 國 弱 國 弱 則 諸 侯 加 兵 是 無 趙 也 君 安 得 有 此 富 乎 以 君 之 貴 奉 公 如 法 則 上 下 平 上 下 平 則 國 强 國 强 則 趙 固 而 君 爲 貴 戚 豈 輕 於 天 下 邪 平 原 君 以 爲 賢 言 之 於 王 王 使 治 國 賦 國 賦 太 平 民 富 而 府 庫 實

  6. 根据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於”,归纳介词“於”的主要用法,并将例子归到各类用法的后面。

    (1)丈夫智惑於似其子者而殺於真子。

    (2)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

    (3)苛政猛於虎也。

    (4)趙氏求救於齊。

    (5)子於是日哭,則不歌。

    (6)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

    (7)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8)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

  7. 聖王在上而民不凍饑者,非能耕而食之,織而衣之也,(爲開其資財之道)也。故堯、禹有九年之水,湯有七年之旱,而(國亡捐瘠者),(以畜積多而備先具也)。今海內爲一,土地人民之衆不避湯、禹,加以亡天災數年之水旱,而畜積未及者,何也?地有遺利,民有餘力,(生榖之土未盡墾),山澤之利未盡出也,遊食之民未盡歸農也。民貧,則姦邪生。貧生於不足,不足生於不農,(不農則不地著),不地著,則離鄉輕家,民如鳥獸。雖有高城深池,嚴法重刑,猶不能禁也。(夫寒之於衣,不待輕暖);飢之於食,不待甘旨;飢寒至身,不顧廉恥。人情一日不再食則飢,終歲不制衣則寒。

    (40)爲開其資財之道

    (41)國亡捐瘠者

    (42)以畜積多而備先具也

    (43)生榖之土未盡墾

    (44)不農則不地著

    (45)夫寒之於衣,不待輕煖

  8. 指出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哪些用的是本义,哪些用的是借义,并说明如何区分本义和借义。

    (1)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

    (2)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3)曾子怒曰:“商!(女)何無罪也?”

    (4)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

  9. 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

  10. 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并与括号中的今义比较,说明古今词义差异的类型。

    (1)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憂,不能(造)朝。(今义:制造)

    (2)今也制民之產,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今义:儿子)

    (3)子為父死亡所(恨)。(今义:怨恨)

  11.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12. 長驅到齊,晨(而)求見。

  13.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词性和用法。

    (韓說)(以)太初三年為遊擊將軍。

  14. 其下魏、晉氏,鳴者不及於古,(然)亦未嘗絕也。

  15. (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餘人。

  16.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17. 長不滿七尺,滑稽多辯(數)使諸侯,未嘗屈辱。

  18. 二國(圖)其社稷,而求紓其民,各懲其忿以相宥也。

  19.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20. 郭璞《尔雅注》中“誕,音但”所用的注音方法是()

    • A.直音
    • B.读若
    • C.反切
    • D.譬况
  21. (21)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 );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22)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爲之泣,( ),亦哀之矣。

    (23)雖有佳肴,( )。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24)聲亦如味,一氣,二體,三類,四物,五聲,六律,七音,( )。

    (25)數罟不入洿池,( )。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26)孰知其極?其無正?( )。人之迷,其日固久。

  22.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其”为语气词的是()

    • A.吾有卿之名,而無(其)實。
    • B.得(其)人則存,失其人則亡
    • C.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 D.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
  23. 下列古注属于义疏类注释类型的是()

    • A.《汉书补注》
    • B.《一切经音义》
    • C.《五经正义》
    • D.《尚书传》
  24. 下列句子属于判断句的是()

    • A.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衆。
    • B.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
    • C.不及黃泉,無相見也。
    • D.為湯武毆民者,桀與紂也。
  25. 下列句子含有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进行时的状态的是()

    • A.童子隅坐而執燭。
    • B.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
    • C.劍斬虞常已
    • D.今而後知君之犬馬畜伋
  26. 下列句子含有数词作谓语的是()

    • A.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 B.吾日三省吾身。
    • C.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爲也。
    • D.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27. “天生民而立之君”一句属于()

    • A.被动句
    • B.宾语前置句
    • C.双宾语句
    • D.判断句
  28. 下列句子含有形容词意动用法的是()

    • A.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 B.唯有德者能以寬服民。
    • C.刑仁講讓,示民有常。
    • D.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
  29.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意义解释正确的是()

    • A.治國無法則亂,守法而弗變則(悖)。(悖:逆,违背事理)
    • B.客果有能也,吾(負)之;未嘗見也。(負:负责)
    • C.是皆有以(參)天地之化,關盛衰之運。(參:参考)
    • D.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御:防御)
  30. “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句中,动词“從”和宾语“百餘騎”的语义关系是

    • A.受动关系
    • B.使动关系
    • C.为动关系
    • D.宾语是动作行为的处所
  31. 下列“视”和“望”的词义辨析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色彩褒贬不同:“视”是褒义词,“望”是中性词。
    • B.语法功能不同:“视”不可以带宾语,“望”可以带宾语。
    • C.程度深浅不同:“视”程度深,“望”程度浅。
    • D.性状情态不同:“视”强调“看”的动作,“望”表示抬头向远处看。
  32.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古今词义相同的是()

    • A.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 B.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
    • C.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 D.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厭,其(速)怨於民多矣。
  33.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用引申义的是()

    • A.律謂武曰:“副有罪,當相(坐)。”
    • B.見靈輒(餓),問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 C.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對。
    • D.棄甲曳兵而(走)。
  34.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部分为复合词的是()

    • A.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
    • B.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 C.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 D.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35. 下列各组词中全是连绵词的是()

    • A.猶豫 囹圄 逍遙
    • B.匍匐 知識 輾轉
    • C.參差 剛强 伶俐
    • D.俊傑 流連 憔悴
  36.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用通假字的是()

    • A.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 B.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
    • C.癸酉,師(陳)於鞌
    • D.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
  37. 下列各组字属于分化字关系的是()

    • A.泪——淚
    • B.解——懈
    • C.韭——韮
    • D.偷——媮
  38. 下列各组字,原来不是异体字关系,后来把它们当做异体字认同的是()

    • A.砲——炮
    • B.份——彬
    • C.皂——皁
    • D.傘——繖
  39. 下列各组自全都是会意字的是()

    • A.牧 息 吹
    • B.春 貧 高
    • C.祝 恭 秉
    • D.殺 名 臭
  40. 下列各组字声符全部相同的是()

    • A.穎 題 領
    • B.衷 哀 裹
    • C.溪 谿 鷄
    • D.問 閩 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