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章节试题练习3
-
25. 简析《麦地》的主题意蕴。
-
24. 分析《就是那一只蟋蟀》中“蟋蟀”的象征意蕴。
-
23. 分析《双桅船》中“船”和“岸”的多重象征含义,以及全诗的主题意蕴。
-
22. 简析《智慧之歌》在音韵、节奏方面的特点。
-
20. 简析《乡愁》在结构方式、表现手法、音韵、节奏上的艺术特点及其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
21. 分析《智慧之歌》的主题意蕴及诗中智慧与痛苦、痛苦与欢喜的关系。
-
19. 简析《乡愁》中的四个核心意象。
-
18. 简析《相信未来》在表现手法、结构形式上的艺术特点。
-
16. 简析《麦坚利堡》的艺术特点。
-
17. 分析《相信未来》的主题意蕴。
-
15. 简析《麦坚利堡》的主题意蕴。
-
14. 简析《有赠》的艺术特点。
-
13.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有赠》所表达的复杂情感内涵及其主题意蕴。
-
12. 简析《望星空》在结构和手法上的艺术特点。
-
10. 臧克家(1905—2004),男,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等,生于山东诸城。被誉为“______”。代表作有诗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
11.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望星空》的主题意蕴。
-
9.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生于安徽怀宁。1984年创作成名作______和______,第一次使用“海子”作为笔名。1989年3月26日在河北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代表作有诗集______、______、______等。______与______、______等构成书写“麦地”的一组作品,海子也被人称为“______”。
-
8. 流沙河(1931—),原名余勋坦,生于四川金堂。代表作有诗集______、______、______等。
-
6.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生于天津,原籍浙江海宁。1934年在《南开中学生》发表散文诗______时始用笔名“穆旦”。“ ______”代表诗人之一。代表作有诗集______、______等,组诗______、______等。20世纪50年代被打成“反革命”而剥夺写作权利后,以本名查良铮翻译了______、______等大量西方经典诗作,影响广泛。晚年恢复名誉后又写下______、______等诗作。
-
7. 舒婷(1952—),女,原名龚佩瑜,生于泉州,原籍福建厦门。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是“______”的代表诗人之一。代表作有诗集______、______、______等。
-
3. 罗门(1928—),原名韩仁存。生于海南文昌。台湾著名现代派诗人,曾任“______”社长。代表作有诗集______、______、______等。
-
5. 余光中(1928一),生于南京,原籍福建永春。1949年以后赴台湾。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______”。代表作有诗作______、______,散文______等。
-
2. 曾卓(1922—2002),原名曾庆冠,生于湖北武汉,原籍湖北黄陂。“______”成员之一。代表作有诗集______、______、______等。
-
1. 郭小川(1919—1976),原名郭恩大,笔名郭苏、湘云等。生于河北丰宁。代表作有诗集______、______、______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