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自考真题及答案2018年10月(00149)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天津某进出口公司向国外出口一批机械设备,货物分两批装运,支付方式为不可撤销的即期信用证,每批分别由国外莱银行开立一份信用证。第一批货物装运后,出口方在有效期内顺利交单并收回货款。进口方在收到货物后,发现货物品质与合同要求不相符,因而要求开证行对第二份信用证项下的单据拒绝付款。试问:进口方的要求合理吗?为什么?

  2. 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我国重庆某出口公司对新西兰莱进口商出口1000公吨大豆,国外开来信用证规定:不允许分批装运。结果我出口方在规定的期限肉分别在重庆、武汉两地各装500公吨于同一航次的同一船上,提单注明了不同的装运地和不同的装船日期,但为同一目的地。当我方凭两套提单同时向银行议付时,遭到银行拒付。试问:银行拒付是否有理?为什么?

  3. 简述一项发盘应具备的条件。

  4. 试述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5. 简述不可抗力的含义及其法律后果。

  6. 简述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

  7. 简述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溢短装条款的含义及其意义。

  8. 解决国际贸易争议的方式有()。

    • A.调解
    • B.协商
    • C.诉讼
    • D.仲裁
    • E.公证
  9. 2015年,我国货物出口总值为2.27万亿美元,货物进口总值为1.68万亿美元,请计算2015年我国的货物贸易差额并说明我国的货物贸易平衡状况。

  10. 我国某公司出口商品报价每公斤100美元CFRC5%纽约,请计算CFR净价和佣金各为多少?如对方要求将佣金减少到3%,我方同意,但出口净收入不能减少。试问CFRC3%应报何价?(请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2位)

  11. 通常情况下,出口商在投保选择保险险别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 A.货物的种类、性质和特点
    • B.货物的包装情况
    • C.货物的运输情况
    • D.目的地的政治局势
    • E.发生在港口和装卸过程中的损耗情况
  12. 下列支付方式中,属于商业信用的有()。

    • A.信用证
    • B.跟单托收
    • C.信汇
    • D.票汇
    • E.电汇
  13. 下列关于出口信贷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有()。

    • A.信贷发放以货物出口为基础
    • B.贷款利率较高
    • C.出口信贷的金额一般为合同金额的60%
    • D.出口信贷发放与出口信贷保险相结合
    • E.出口信贷是政府促进出口的手段
  14. 凭商标或牌号买卖,一般只适用于()。

    • A.一些品质稳定的工业制成品
    • B.经过科学加工的初级产品
    • C.木材、冻虾等商品
    • D.造型上有特殊要求的商晶
    • E.大宗农产品
  15. 由设备供应方向设备进口方承诺购买一定数量或金额的由该设备直接生产出来的产品,这种补偿贸易的做法称为()。

    • A.间接产品补偿
    • B.直接产品补偿
    • C.劳务补偿
    • D.多边补偿
  16. 政府机构、市政部门采购物资或设备时,经常采用()。

    • A.拍卖方式
    • B.招标方式
    • C.包销方式
    • D.委托代理方式
  17. 寄售方式是()。

    • A.凭说明买卖
    • B.凭等级买卖
    • C.凭规格买卖
    • D.现货买卖
  18. 外商来电:“接受你方发盘,价格降低5%”,该电函的性质是()。

    • A.接受
    • B.还盘
    • C.询盘
    • D.发盘
  19. 下列关于仲裁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 A.一裁终局
    • B.当事人意思自治
    • C.具有公开性
    • D.费用较为合理
  20. 唯一可以享有利用信用证支取款项权利的人是()。

    • A.受益人
    • B.开证申请人
    • C.通知行
    • D.议付行
  21. 对进口方而言,下列支付方式风险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 A.付款交单>承兑交单>信用证
    • B.信用证>承兑交单>付款交单
    • C.承兑交单>信用证>付款交单
    • D.信用证>付款交单>承兑交单
  22. “离岸品质、离岸重量”是指()。

    • A.装运港(地)装船前检验
    • B.产地(或工厂)仓库检验
    • C.目的港(地)卸货前检验
    • D.收货入仓库检验
  23. 凭不附有单据的汇票付款的信用证是()。

    • A.可撤销信用证
    • B.对开信用证
    • C.光票信用证
    • D.保兑信用证
  24. 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入的票据是()。

    • A.汇票
    • B.本票
    • C.支票
    • D.发票
  25. 根据我国《海洋运输货物保险条款》的规定,承保责任范围最大的基本险别是()。

    • A.平安险
    • B.水渍险
    • C.一切险
    • D.罢工险
  26. 出口货物一批,CIF货价为10万美元,如果合同没有其他规定,按照国际保险市场惯例,投保金额应该是()。

    • A.9万美元
    • B.10万美元
    • C.11万美元
    • D.12万美元
  27. 我国某公司出口稻谷一批,因保险事故被海水浸泡多时而发芽,丧失其原有用途,这种损失属于()。

    • A.单独海损
    • B.实际全损
    • C.共同海损
    • D.推定全损
  28. 按照《2010通则》的解释,FAS条件下买卖双方风险划分的界限是()。

    • A.装运港船边
    • B.装运港船上
    • C.目的港船边
    • D.目的港船上
  29. 签发多式联运提单的承运人的责任是()。

    • A.只对第一程运输负责
    • B.必须对全程运输负责
    • C.对运输不负责
    • D.只对最后一程运输负责
  30. 按照国际贸易惯例,对包装费用的规定是()。

    • A.一般不包括在货价之内,应另计价
    • B.一般包括在货价之内,但须在包装条款中另行订明
    • C.一般包括在货价之内,在包装条款中无须另行订明
    • D.一般不包括在货价之内,也无须在包装条款中另行订明
  31. 我国现行的法定度量衡制度是()。

    • A.公制
    • B.国际单位制
    • C.英制
    • D.美制
  32. 《1932年华沙一牛津规则》由国际法协会制定,专门解释()。

    • A.FOB合同
    • B.CFR合同
    • C.CIF合同
    • D.FCA合同
  33. 《2010通则》中卖方承担责任最大的贸易术语是()。

    • A.EXW
    • B.CIF
    • C.DAT
    • D.DDP
  34. 反倾销与反补贴体现的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

    • A.非歧视原则
    • B.关税减让原则
    • C.一般禁止数量限制原则
    • D.公平竞争原则
  35. 全面规定两国间经济贸易关系的贸易条约与协定是()。

    • A.通商航海条约
    • B.贸易协定
    • C.贸易议定书
    • D.支付协定
  36. 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列举的非关税措施,下列属于技术性非关税措施的是()。

    • A.反倾销
    • B.反补贴
    • C.专营
    • D.绿色壁垒
  37. 下列欧盟机构中代表成员国利益的是()。

    • A.欧洲理事会
    • B.欧洲议会
    • C.欧洲法院
    • D.欧盟委员会
  38. 中心一外围论的提出者是()。

    • A.小岛清
    • B.李斯特
    • C.汉密尔顿
    • D.普雷维什
  39. 下列属于进口附加税的是()。

    • A.进口税
    • B.过境税
    • C.反倾销税
    • D.差价税
  40. 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是()。

    • A.16世纪~18世纪中叶
    • B.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
    • C.19世纪中叶~二次大战
    • D.二次大战后
  41. 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交易的市场形式为()。

    • A.商品交易所
    • B.拍卖
    • C.博览会
    • D.展览会
  42. 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是()。

    • A.农业是一国财富的基础,交换不能产生财富
    • B.各国存在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
    • C.贸易的基础是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
    • D.贸易利益实现的前提是贸易政策
  43. 目前我国的货物出口结构,按《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比重最高的是()。

    • A.食品
    • B.机械及运输设备
    • C.化工产品
    • D.劳动密集型产品
  44. 从一参加方境内向任何其他参加方境内提供服务,这种服务提供方式是()。

    • A.跨界供应
    • B.境外消费
    • C.商业存在
    • D.自然人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