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4年10月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00390)真题及答案
-
列举三种不同类型的科学游戏,要求分别写出游戏适合的年龄段、玩法,并说明科学游戏的指导要点。
-
材料:户外活动时,琪琪在花坛里发现了几只小蜗牛。她高兴极了,和旁边的小朋友一起找起了小蜗牛,比较谁找的蜗牛大,还把蜗牛放到手里仔细地看它们的触角和壳的花纹。这时,老师看见了……
请你根据创设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良好心理环境的要求,谈谈教师面对这一事件应如何处理。
-
试比较科学游戏和科学探索活动。
-
设计一个与人体的结构、功能及保护有关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要求写出活动的目标及具体内容(不必进行活动过程设计)。
-
简述幼儿园室外自然环境创设的内容。
-
简述在组织儿童分类活动时教师的指导要点。
-
在选择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时,怎样做到广泛性和代表性相结合?
-
简述在正规性科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要点。
-
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知识目标的内容。
-
如何在实践中贯彻集体活动、个人活动和小组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
教育评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有鉴别作用、________和改进作用。
-
科学发现室提供的材料应该结构________且可探索,种类和数量充足。
-
儿童对某一自然物或自然现象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叫做________。
-
总的来说,教师设计的问题应以________问题为主,避免限制儿童的思维。
-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包括:人体、自然生态环境、________和科学技术教育四个方面。
-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过程和结果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________的。
-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范围,从它的教育对象来看,应该包括________~6岁儿童的科学启蒙教育。
-
学前儿童科学知识的两种层次是科学经验和________。
-
请当消防员的幼儿家长来园为儿童介绍消防车,这一做法是利用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社会资源中的()
- A.信息资源
- B.材料资源
- C.人力资源
- D.组织资源
-
从整个课程的角度,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实践进行整体性的评价叫做()
- A.儿童发展评价
- B.课程评价
- C.环境评价
- D.终结性评价
-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第三个步骤是()
- A.设计评价方案
- B.确定评价目的
- C.实施评价方案
- D.处理评价结果
-
关于教育环境的维度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开放一封闭维度反映了环境的物理性质
- B.干预一隐退维度反映了环境对儿童行为的限制程度
- C.简单一复杂维度反映了儿童和环境互动的维度
- D.冷硬一柔和维度反映了环境的物理性质
-
适合小班儿童种植的品种是()
- A.大蒜
- B.辣椒
- C.棉花
- D.玉米
-
儿童用吸管测量桌子的长度,这属于()
- A.正式量具测量
- B.非正式量具测量
- C.比较测量
- D.观察测量
-
关于学前儿童科学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实验操作技术要求较高
- B.实验的设备越高级越好
- C.一般有儿童操作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两种
- D.所选择的科学实验的内容应该是生活中不常见的
-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最基本、运用最多的一种方法是()
- A.实验
- B.分类
- C.观察
- D.测量
-
正规性科学活动的作用是()
- A.能保证每个儿童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技能
- B.能有效拓展儿童学科学的时间、空间及学习的范围
- C.学习形式以小组学习为主
- D.注重的是儿童的记忆而不是理解
-
最适合学前儿童探索的科学内容是()
- A.颜色混合的现象
- B.风的成因
- C.物体振动和声音的关系
- D.常见家用电器的原理和功能
-
在正规性活动目标的设计中,为适应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化,目标应具有()
- A.针对性
- B.灵活性
- C.可操作性
- D.层次性
-
儿童在非正规性科学活动中最主要的学习形式是()
- A.集体教学
- B.分组学习
- C.小组讨论
- D.个人探索
-
对农村儿童来说,下列活动中最容易开展的是()
- A.参观科技馆
- B.认识电梯
- C.观察昆虫
- D.认识地铁
-
属于自然生态环境教育的内容是()
- A.了解人体的外部结构、功能
- B.观察常见的天气现象
- C.认识水的重要性
- D.探索摩擦起电的现象
-
儿童在探索过程中表现为尝试性地摆弄物体,这说明儿童处于()
- A.“瞎忙”阶段
- B.“探究”阶段
- C.“领悟”阶段
- D.“尝试”阶段
-
和其它组织形式相比,集体教学的特点是()
- A.充分发挥和体现儿童的主体性
- B.教师的直接指导多,缩短了儿童的“瞎忙”时间
- C.易于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
- D.教师的指导能照顾到不同儿童
-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过程()
- A.比科学教育结果重要
- B.是儿童自发的科学探索过程
- C.与科学教育的结果不可兼得
- D.是学前儿童在教师不同程度指导下的科学探索过程
-
一般来说,“引导儿童观察周围常见自然现象的明显特征,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这一目标适合于()
- A.小班
- B.中班
- C.大班
- D.大班和中班
-
“学习推论和预测”这条目标属于()
- A.实验技能
- B.表达技能
- C.操作技能
- D.思考技能
-
“培养儿童对科学技术及其对社会的作用的关注”这一目标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体系中的()
- A.知识方面
- B.方法方面
- C.情感个性方面
- D.技能方面
-
儿童认为下雨是因为天上的云彩伤心地哭了,说明了儿童在认知方面具有()
- A.好奇的特点
- B.好探索的特点
- C.好动的特点
- D.自我中心的特点
-
儿童的科学经验是()
- A.科学知识的最高层次
- B.儿童认识事物的必经之路
- C.对事物本质的、抽象的认识
- D.不全面、错误的
-
在儿童学科学诸要素中,最能反映学前儿童学科学的本质特点的是()
- A.探索态度
- B.探索对象
- C.探索过程
- D.探索结果
-
关于科学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科学知识是一成不变的
- B.科学知识就是真理
- C.科学知识的获得离不开科学的探究过程
- D.科学知识来自前人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