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3年1月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00390)真题及答案
-
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创设的要求,分析和评价你所在幼儿园的教育环境。
-
设计一个能体现动植物和环境关系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要求写出活动的目标及具体内容(不必进行活动过程设计)。
-
试述集体教学活动的优缺点及在教育实践中扬长避短的做法。
-
以中班儿童为对象,设计三个不同的影子游戏。要求分别写出游戏的玩法及其蕴含的科学内容。
-
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
简述早期科学阅读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意义。
-
简述科学发现室提供的材料应具有的特点。
-
简述学前儿童学科学的特点。
-
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情感目标。
-
简述教师的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含义及在指导儿童学科学中的作用。
-
学前期儿童处在“前科学”阶段的认识,有时是违背事实的,但其中不乏想象力和创造性思考,我们应采取一种________的态度来对待。
-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儿童自己的________过程。
-
STS教育就是以STS科学观为指导的科学、技术和________教育。
-
“发展儿童好奇心和积极的科学态度”这一目标的核心是培养________。
-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包括________、物质材料和心理环境等要素。
-
从儿童发展的角度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促进儿童学习科学,而且在于促进________的全面发展。
-
学前儿童科学实验的种类一般有________和教师演示实验两种。
-
对于中、大班儿童,我们可以通过“________”的问题来指导儿童认识事物之间简单、明显、外在的联系。
-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第三个步骤是()
- A.设计评价方案
- B.确定评价目的
- C.实施评价方案
- D.处理评价结果
-
通过评价揭示、暴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以便使教育者明确教育中的症结所在,这体现了教育评价的()
- A.鉴别作用
- B.诊断作用
- C.预测作用
- D.改进作用
-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中,收集资料的方法有()
- A.观察分析法、事件详录法和访谈法。
- B.观察分析法、行为检核法和事件详录法
- C.观察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 D.情境观察法、事件详录法和访谈法
-
请科学家到幼儿园来向儿童介绍南极考察的经历,这一做法是利用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社会资源中的()
- A.信息资源
- B.材料资源
- C.人力资源
- D.组织资源
-
分析教育环境的各个维度中,反映环境中材料的数量多少和功能多寡的是()
- A.简单——复杂
- B.高活动量——低活动量
- C.冷硬——柔和
- D.干预——隐退
-
符合学前儿童心理环境创设要求的正确做法是()
- A.教师及时制止儿童之间的争论
- B.教师提醒儿童不要乱发表意见
- C.在儿童科学探索遇到困难时,教师激励儿童继续探索
- D.教师对儿童不合逻辑、幼稚可笑的推理给予批评并纠正
-
儿童用脚步测量两棵树的距离,这属于()
- A.观察测量
- B.非正式量具的测量
- C.正式量具的测量
- D.目测
-
关于学前儿童科学活动的重要性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有利于儿童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
- B.让儿童享受科学探索过程带来的乐趣
- C.可以帮助儿童记忆一些科学术语
- D.让儿童尽快地得到科学结论
-
关于偶发性科学活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有经验的教师常常可以事先估计到儿童的偶发性科学活动
- B.活动的时间、地点固定不变
- C.活动过程不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
- D.活动的主体具有强烈的内在探索动机
-
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儿童感知客观事物与现象的基本方法是()
- A.观察
- B.科学实验
- C.分类
- D.测量
-
适宜于冬季进行的科学教育活动内容是()
- A.雾和霜
- B.昆虫
- C.彩虹
- D.小草
-
属于开放性问题的教师提问设计是()
- A.“这是什么颜色的?”
- B.“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蝴蝶?”
- C.“你喜不喜欢蝴蝶?”
- D.“它叫什么?”
-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既向儿童介绍电动豆浆机,又让儿童认识另一种做豆浆的工具一石磨。这充分体现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
- A.科学性和启蒙性要求
- B.广泛性和代表性要求
- C.地方性和季节性要求
- D.时代性和民族性要求
-
最适合学前儿童探索的科学内容是()
- A.颜色混合的现象
- B.风的成因
- C.物体振动和声音的关系
- D.常见家用电器的工作原理
-
影响儿童科学探索的外部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材料
- B.时间和空间
- C.同伴
- D.教师
-
关于儿童科学活动组织形式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应以小组活动形式替代集体活动形式
- B.集体活动形式是最重要的儿童科学活动形式
- C.要灵活地、综合地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
- D.小组活动形式是最重要的儿童科学活动形式
-
某儿童在科学活动“玩水”中,发现积木漂在水面上,然后他就不停地将积木往下按,还自言自语地说:“下去!下去!”但是积木总是会漂在水面上。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名儿童()
- A.既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也获得了科学探究的结果
- B.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但没有获得科学探究的结果
- C.既没有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也没有获得科学探究的结果
- D.产生了科学探究的问题,但并没有对这个问题的探究过程
-
关于科学方法和技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观察技能是将信息系统化、概括化的能力
- B.测量技能是加工已有信息、获得结论的能力
- C.思考技能是形成并验证结论的能力
- D.表达技能是总结、传达或交流科学过程和结论的能力
-
儿童用脚踩打气筒给气球充气的技能属于()
- A.测量技能
- B.制作技能
- C.实验技能
- D.操作技能
-
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学科依据是()
- A.社会科学的学科特点
- B.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
- C.儿童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 D.学前教育学的学科特点
-
就目前我国的现状来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主要集中在()
- A.0—3岁
- B.2—4岁
- C.3—6岁
- D.0—6岁
-
“帮助儿童学会按照指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这一目标适合于()
- A.小班
- B.中班
- C.大班
- D.中班、大班
-
在儿童学科学诸要素中,最活跃、最不稳定的要素是()
- A.探索态度
- B.探索对象
- C.探索过程
- D.探索结果
-
关于科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科学是对客观世界的固定不变的正确解释
- B.科学回答的是“做什么”的问题
- C.科学是正确、系统化的知识
- D.科学是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