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全国2005年10月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00390)真题及答案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材料:在户外游戏时,小明在草地上发现了几只瓢虫。他开心极了,旁边的小朋友也一起围了过去。他们一起数瓢虫背上有多少个点,还把瓢虫放在手心让它慢慢地爬。这时,老师看见了,走过来对他们说:“脏死了,快扔掉。”

    请问这是一个什么类型的科学活动?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样做?

  2. 对下列大班科学活动“认识四季”的目标进行评析并修改。

    认识四季(大班)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四季的名称、顺序及主要特征;

    (2)启发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年中某个季节的主要特征;

    (3)培养幼儿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3. 为小班正规性科学活动“认识小手”设计两种不同的导入方法。

  4. 结合实例,分析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科学经验和初级科学概念之间的关系。

  5. 简述散步和采集方法的指导要点。

  6. 社会资源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作用有哪些?

  7. 学前儿童的科学技术教育可以有哪些具体内容?

  8. 简述正规性科学活动的特点。

  9. 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有哪些?

  10. 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分为课程评价、________评价和环境评价。

  11. 学前儿童学科学的要素有哪些?

  12.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包括________、物质材料和心理环境等要素。

  13. 学前儿童科学实验的种类一般有________和教师演示实验两种。

  14. 学前儿童可以探索的有关自然科学现象的内容包括气候和________现象、常见的物理现象以及简单、安全的化学现象。

  15. 正规性科学活动的设计包括活动课题、活动目标、________和活动过程的设计等方面。

  16.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教师指导要和________相结合。

  17. ________是指对周围环境中的新异刺激的积极反应倾向。

  18. ________是学前儿童建构科学概念的基础。

  19. 不符合客观性要求的观察记录是()

    • A.他对自然角很有兴趣
    • B.他今天早晨来园后第一件事是观察自然角
    • C.他在自然角持续观察了20分钟
    • D.他今天带了一只小乌龟放到自然角中
  20. 关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各种评价中,较多采用非正式评价的是()

    • A.诊断性评价
    • B.课程评价
    • C.终结性评价
    • D.形成性评价
  21. 通过评价揭示、暴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以便使教育者明确教育中的症结所在,这体现了教育评价的()

    • A.鉴别作用
    • B.诊断作用
    • C.预测作用
    • D.改进作用
  22. 关于科学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材料要精心考虑,不必求全
    • B.避免放置与教学内容重复的材料
    • C.要根据儿童年龄放置材料
    • D.要根据儿童的兴趣放置材料
  23. 不适合儿童种植的植物是()

    • A.水稻
    • B.向日葵
    • C.蚕豆
    • D.芝麻
  24. 分析教育环境的各个维度中,反映环境所提供或要求儿童的运动量的维度是()

    • A.简单——复杂
    • B.高活动量——低活动量
    • C.冷硬——柔和
    • D.干预——隐退
  25. 有关观察指导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教师应教给儿童相应的观察方法
    • B.教师应引导儿童只用视觉观察物体
    • C.教师应尽可能让儿童自己观察
    • D.教师应引导儿童学习有顺序的观察方法
  26. 有关电教媒体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应选择构图美观、色彩鲜艳、声音动听的电教材料
    • B.电教媒体运用得越多,效果越好
    • C.电教媒体应发挥其他方法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 D.电教媒体应和儿童的探索学习相结合
  27. 挑选分类活动一般适用于()

    • A.大班
    • B.中班
    • C.小班
    • D.小班和中班
  28. 不属于偶发性科学活动作用的是()

    • A.能保证每个儿童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技能
    • B.能有效拓展儿童学科学的时间、空间及学习的范围
    • C.能培养儿童对周围世界的敏感和关注
    • D.有利于具有科学潜能的儿童进一步发展
  29. 在人为控制条件下,通过操纵变量来观测相应的现象和变化的科学教育方法是()

    • A.分类法
    • B.观察法
    • C.科学实验
    • D.测量法
  30. 不属于开放性问题的是()

    • A.“你有什么主意?”
    • B.“它像什么?”
    • C.“你们发现了什么?”
    • D.“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
  31. 学前儿童最难理解的科学教育内容是()

    • A.沙、石
    • B.土
    • C.水
    • D.空气
  32. 没有体现“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教育内容是()

    • A.认识生活中的各种竹制品
    • B.参观奶牛场
    • C.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 D.了解动物园中的人工喂养
  33.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要求中不包括()

    • A.科学性和启蒙性要求
    • B.学科性和系统性要求
    • C.地方性和季节性要求
    • D.时代性和民族性要求
  34. 关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的目标都各有特点,互不关联
    • B.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幼儿园科学教育比其他教育领域更为重要
    • C.幼儿园应该在儿童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渗透科学教育
    • D.在艺术教育活动中不能渗透科学教育
  35. 在影响儿童科学探索的外部因素中,居主导地位的是()

    • A.材料
    • B.时间和空间
    • C.同伴
    • D.教师
  36. 关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过程和结果关系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 A.过程重要,结果并不重要
    • B.结果重要,过程并不重要
    • C.过程和结果是不可兼得的
    • D.过程和结果是统一的
  37. 一般来说,“能在成人的感染下表现出关心、爱护周围事物的情感”,这一目标适合于()

    • A.小班
    • B.中班
    • C.中班和大班
    • D.大班
  38. “发展儿童的好奇心”这一目标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体系中的()

    • A.知识方面
    • B.方法方面
    • C.情感个性方面
    • D.技能方面
  39. 在科学活动中,儿童的操作活动与简单摆弄的最主要区别在于()

    • A.对材料、工具的依赖性不同
    • B.游戏化程度不同
    • C.思维的参与程度不同
    • D.目的性、程序性不同
  40. 老师对小朋友说:“在草地上走,会把小草踩疼的。”儿童就信以为真,都不去踩小草了。这反映了儿童学科学具有()

    • A.好奇的特点
    • B.好探索的特点
    • C.自我中心的特点
    • D.好动的特点
  41. 一般来说,儿童开始用提问方式表露对世界的困惑是在()

    • A.一岁左右
    • B.一岁半
    • C.三岁以后
    • D.两岁以后
  42. 关于科学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科学以改造自然为目的
    • B.科学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
    • C.科学是获得新知识的过程
    • D.科学是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