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0年4月学前教育原理自考真题及答案
-
晨间活动的时候,有一个幼儿(5岁半)突然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蚕蛾这么久了还不出来呢?”经她一说,其余的幼儿也表现得很有兴趣,便纷纷议论起来。另一个幼儿说:“已经过了日子了,为什么蚕蛾还不出来?”原来教室的自然角养了蚕,幼儿目睹了蚕虫吐丝结茧的过程,教师曾说过大约过两星期,蚕蛾便会咬破蚕茧走出来。他们在日历上把预定的日期画上记号,但预定的日期已经过了一星期,仍看不到蚕茧有什么变化。其中一个幼儿问教师:“梁老师,你是不是说错了?”如果你是那位梁老师,当幼儿对你说的话提出疑问时,你会怎样去处理,请您用精神环境中因人施教的原理去分析。
-
结合实际,分析幼儿教师如何从新手发展为专业化教师。
-
班级生活与管理的发展适宜性要求是什么?
-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建立优质的师幼关系。
-
多元智慧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
简述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系统性原则。
-
幼儿的学习活动有什么特点?
-
观察法
-
学前教育效益
-
社区教育
-
全纳式教育
-
“超前教育”、“神童教育”等,无视儿童发展的规律,鼓吹()
- A.学前教育万能论
- B.教育无能论
- C.遗传决定论
- D.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论
-
保证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科学性的关键是()
- A.正确合理的评价标准
- B.先进的评价理念
- C.规范的评价模式
- D.合适的效率标准
-
把课程设计过程概括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价学习结果这样四个步骤的研究专家是()
- A.博比特
- B.泰勒
- C.惠勒
- D.布鲁纳
-
过去的环境创设中,从设计到布置再到评价都由教师完成,并且在环境布置的内容方面,通常考虑的是老师擅长什么就布置什么,幼儿常常被当作被动的受体,这主要违背了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
- A.挑战性原则
- B.主体性原则
- C.适合性原则
- D.丰富性原则
-
从活动形式来看,家园(所)之窗、家园(所)专栏属于家庭与托幼机构合作中的()
- A.宣传工作
- B.托幼机构组织的活动
- C.教师的日常工作
- D.征集意见工作
-
美国适宜于0-8岁儿童发展的课程方案强调适宜发展性包括适宜于年龄与适宜于()
- A.智力
- B.个体
- C.群体
- D.心理
-
园舍内部建筑设计方面,窗户的高度起于幼儿的视线为宜,面积应是地面的()
- A.1/5~1/3
- B.1/3~1/2
- C.1/10~1/5
- D.1/4~1/2
-
环境内容应随季节、节日、教学任务、幼儿兴趣爱好等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这是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中的()
- A.动态性原则
- B.启发性原则
- C.适合性原则
- D.效用性原则
-
了解儿童学习后的发展状况,发展状况与课程目标的符合程度,产生的预期结果及教师的变化与提高等,属于()
- A.课程方案评价
- B.课程实施过程评价
- C.课程效果评价
- D.课程教学评价
-
下面全部属于幼儿园户外环境的是()
- A.园艺区、活动场地、种植区、活动室陈设的变更方式与变更频率
- B.园艺区、种植区、大型玩具、活动区的材料与布置
- C.自然生态环境、活动场地、活动室的墙饰
- D.自然生态环境、活动场地、大型玩具及其他体育器材
-
由教师向幼儿提出问题和任务,通过言语或直观,尽力使幼儿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的方法,这属于教学活动的()
- A.直接指导的方法
- B.间接指导的方法
- C.支架教学
- D.合作教学
-
实践中,有的教师认为既然教育要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性,那么就应该让幼儿自由的发展,不能进行任何干预,否则就限制了幼儿的自由。这主要违背了我国学前教育基本理论中的()
- A.学习与发展的幼儿主体观
- B.活动是教与学的共同基础的教育途径观
- C.发展的多因素相互作用观
- D.教育促进和参与发展的教育作用观
-
陈鹤琴先生认为,幼稚园课程的实施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在他的课程实施中主要采用()
- A.小组教学法
- B.游戏法
- C.整个教学法
- D.故事教学法
-
善于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结合幼儿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对教育活动进行设计,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这种能力主要属于幼儿教师能力结构中的()
- A.观察和了解儿童的能力
- B.与幼儿沟通的能力
- C.适应新情境的能力
- D.设计教育活动的能力
-
幼儿的厌食症、遗尿症、口吃、咬指甲等属于()
- A.生理方面的行为问题
- B.品行方面的行为问题
- C.心智发展方面的行为问题
- D.个性发展方面的问题
-
托幼机构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主要由园长、所长或其他领导接待家长的来访,以了解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方式是()
- A.家长开放日
- B.家长接待日
- C.咨询接待日
- D.家长会
-
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与中小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一样,都是教育情境中的学习。所不同的是,幼儿学习的基础是()
- A.直接经验
- B.间接经验
- C.语言经验
- D.替代经验
-
教育要着眼于儿童即将达到的或有可能达到的水平,课程要具有过渡性、衔接性,提供给系统化的知识。这是哪一幼儿园课程流派的基本理论?()
- A.蒙台梭利教育法
- B.认知主义的幼儿园课程
- C.结构主义的幼儿园课程
- D.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
-
认为教师是幼儿学习的管理者、强化者、评估者和榜样的理论是()
- A.成熟主义理论
- B.精神分析理论
- C.行为主义理论
- D.建构主义理论
-
在与儿童的教学互动中,不断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包括兴趣、问题、经验、建议等)调节、修订与完善课程计划。这样的幼儿园课程组织方式是()
- A.幼儿园的项目活动
- B.幼儿园单元主题活动
- C.幼儿园生成课程教学
- D.幼儿园学科教学
-
从历史上看,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的()
- A.唐代
- B.南宋
- C.元代
- D.商朝
-
从承受对象的差异来划分,学前教育的功能可以分为个体功能和()
- A.基本功能
- B.正向功能
- C.显性功能
- D.社会功能
-
强调学生的平等参与,加强学生参与的过程,主张要促进学生参与就近学校的文化、课程、社区活动,并减少排斥。这主要体现了现代学前教育发展趋势中的()
- A.重视对处境不利儿童的补偿教育
- B.重视多元文化教育,强调课程的文化适宜性
- C.关注特殊儿童“回归主流”,实施全纳式教育
- D.托幼机构教育职能进一步加强
-
俗话说:“智慧出在手指尖儿上”,它强调的是对儿童发展起重要作用的()
- A.操作活动
- B.活动空间
- C.游戏活动
- D.教学活动
-
实践中,有的教育者认为识字、唱歌、数数等是最重要的,至于和同伴的交往能力、身体发展等,都是无关紧要,可以忽视的。这主要违背了()
- A.和谐发展、全面培养的原则
- B.教育影响协调一致的原则
- C.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原则
- D.教育引导发展的原则
-
个人接受学前教育,终身所能获得的收入扣除所支付的教育成本的净收益,指的是学前教育效益中的()
- A.社会经济效益
- B.社会精神效益
- C.个人经济效益
- D.个人精神效益
-
强调应以个人天性的发展为目的,应该为自己和自己的爱好而生存的著作是()
- A.《理想国》
- B.《爱弥尔》
- C.《教育论》
- D.《明日之学校》
-
学前教育的实施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即学前家庭教育和()
- A.学前公共教育
- B.幼儿园
- C.社区学前教育
- D.托幼机构教育
-
下面不属于学前教育功能主要特征的是()
- A.多样性
- B.主观性
- C.整合性
- D.方向性
-
幼儿班级生活的安排是()
- A.以一日生活为基础
- B.以教学活动为基础
- C.以游戏活动为基础
- D.以室内活动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