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全国自考真题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卷
-
某教师入职两年后,觉得当老师当得身心疲惫。家长的过高期望让他喘不过气来;学校的各项考评让他如履薄冰;家庭琐事又时时让他烦心。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厌倦了,我很无奈。我每天早上起床后一想到工作就很烦。”结合案例,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试述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⑵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
试述教师在职教育的具体实施模式。
-
试述中小学教师如何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
-
简述教师职业对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作用。
-
简述“为人师表”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
简述影响教师职业生涯设计的关键因素。
-
简述教师职业纪律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区别。
-
职业纪律
-
职业素养
-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
教师的角色意识
-
教师职业素养的核心是________。
-
教师职业
-
教师的职业作风,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________和行为。
-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现的是教师职业的________。
-
根据《教育法》和《教师法》制定的,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最重要的行业性纪律是《________》。
-
教师专业发展评价要做到质性评价方法和________方法统一,质性评价的基本形式和手段是________。
-
教师职业理想包含多层次多方面的内容,________是教师职业理想的核心。
-
伯顿提出教师生涯循环发展理论,将教师专业发展分为________阶段,适应阶段和________阶段。
-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除了具有社会道德评价的一般特征,还具有其自身的特征或表现形式:________,空间的广泛性和________。
-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应遵循的________和必备的________的总和。
-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由一定社会的________决定的,只是道德比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具有更大的________。
-
基础教育改革的成败在教师,只有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造就高质量的教育。()
- 正确
- 错误
-
真实性原则是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则。()
- 正确
- 错误
-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原则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充实。()
- 正确
- 错误
-
准教师必须重视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
- 正确
- 错误
-
教育科学知识素养主要是指教师掌握教育学方面的知识。()
- 正确
- 错误
-
教师良好职业道德品质形成的最主要、最关键的途径是外部的影响和教育。()
- 正确
- 错误
-
教师是否能够做到严谨治学、勇于创新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准高低的一个起码尺度。()
- 正确
- 错误
-
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受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制约。()
- 正确
- 错误
-
教师担任班主任期间应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
- 正确
- 错误
-
以“关注阶段”论首开教师发展阶段研究先河的是()。
- A.弗朗斯?富勒
- B.费斯勒
- C.卡内基
- D.伯顿
-
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
- A.德育
- B.智育
- C.体育
- D.美育
-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教师职业形成的基础。()
- 正确
- 错误
-
“教师从教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这体现了教师是()。
- A.课程的开发者
- B.教育的研究者
- C.终身学习的楷模
- D.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
把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分为具体评价和元评价的依据是()。
- A.评价参照的标准不同
- B.运用的方法不同
- C.评价的作用和功能不同
- D.研究的对象不同
-
“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一教育方针于1978年正式载入()。
- A.《教师法》
- B.《义务教育法》
- C.《宪法》
- D.《教育法》
-
教师职业道德较之于其他职业道德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更大的文化含量,这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
- A.鲜明的独特性
- B.独特的示范性
- C.高度的自觉性
- D.较高的责任性
-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
- A.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认识
- B.陶冶职业道德情感
- C.坚定职业道德信念
- D.培养职业道德行为和习惯
-
在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活动开始之前,为了使其更为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评价称为()。
- A.量化评价
- B.诊断性评价
- C.形成性评价
- D.总结性评价
-
具备了独立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学科教学的教师,处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
- A.教师成家阶段
- B.基本功阶段
- C.形成经验和技能阶段
- D.教师成名阶段
-
师范院校的师德培养工作必须依据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品德形成的规律进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这遵循的是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原则的()。
- A.引导性原则
- B.内化性原则
- C.差异性原则
- D.连贯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