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全国自考真题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卷
-
一个老师这样说:“我当教师快七年了。我也是十分敬业的,领导安排的课、校本教研、校本课程开发、校本师资培训,我都参加了、救了。可我总觉得自身没有发展和改变。后来我才渐渐明白,原来,生活中很多人不能取得成功,不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或情商低,也不是因为他们不够勤奋,而是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人生规划,缺乏自己的奋斗目标,且不能持久坚持呀。”
请从教师职业生涯设计角度对上述案例进行评析。
-
简述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
试述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联系与区别。
-
试述教师行为规范及内容来源。
-
简述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目标设计的依据和原则。
-
简述教师在职教育的主要内容。
-
《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当履行哪些义务?
-
职业作风
-
心理健康
-
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 正确
- 错误
-
教师职业
-
教师素养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教师教育学生就是加工,就是制造。()
- 正确
- 错误
-
职业理想具有差异性、发展性和时代性。()
- 正确
- 错误
-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 正确
- 错误
-
教师是党和国家与学生联系的纽带。()
- 正确
- 错误
-
教师职业道德从“应当怎样”和“不应当怎样”的外在尺度来规范教师言行。()
- 正确
- 错误
-
各种工作守则、劳动规程、行动须知,是职业道德的具体形式。()
- 正确
- 错误
-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不仅作为劳动的对象出现,也作为劳动的主体出现。()
- 正确
- 错误
-
在某种道德赖以存在的社会经济关系变更后,这种道德会马上消失。()
- 正确
- 错误
-
19世纪德国教育学家、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________进一步强调了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和权威地位。
-
我国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奴隶社会末期。()
- 正确
- 错误
-
教师职业理想的核心是忠诚________。
-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做到爱国________。
-
林崇德、申继亮等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对教师________的研究成果,为我国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特别是独处、无人监督时,都能坚持按照教师道德要求行事,这是用________的传统方法进行道德修养。
-
教师的角色意识是指教师对自身角色地位、相应________及角色扮演的觉察、认识、理解与体验。
-
职前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主要以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和教师为主。
-
自我效能感包括________预期和效能预期两个成分。
-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低目标是________目标。
-
教师能力素养包括________能力素养、学习与科研能力素养。
-
教师职业道德,作为一种价值规范体系,产生和形成于________实践中。
-
人民教师要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必须坚决贯彻党的________,遵循教育________,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
1902年,张骞创办了________,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私办的________和独立的师范学校。
-
1966年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教师是________性职业。”
-
下列关于教师生涯设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其方案一般包括前言与说明、阶段目标等内容
- B.可以用表格或者图表的形式表达
- C.最终要以一定的成果形式表现出来
- D.从理论上讲,其主体应该是学校
-
以教育引起的人的发展、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变化来评判人们行为的道德价值,这依据的是()。
- A.动机论
- B.效果论
- C.实践态度论
- D.行为过程论
-
在教师团体内,以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所处的地位与他人相比较而进行的评价是()。
- A.常模参照评价
- B.质性评价
- C.诊断性评价
- D.即时评价
-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 A.传道授业
- B.塑造学生灵魂
- C.教书育人
- D.传承精神文明
-
下列选项中属于职业道德教育中的显性课程的是()。
- A.课余生活
- B.专业实践
- C.活动课程
- D.科研活动
-
将高校与中小学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的教师培养的新形式是()。
- A.“高校为本”模式
- B.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 C.专门学科教育
- D.教师入职辅导
-
下列关于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前者体现的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 B.后者具有持恒性和实践性
- C.前者具有自省性
- D.前者和后者没有任何联系
-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核心问题是()。
- A.锻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
- B.养成教师职业道德习惯
- C.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
- D.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
-
心理健康的标准的依据为()。
- A.个体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 B.年龄特征和社会适应
- C.个体心理健康和年龄特征
- D.社会适应和行为表现
-
人长期从事一些单调、机械的工作活动,致使人对工作、生活的热情和兴趣明显降低,这就是()。
- A.心理疲劳
- B.职业枯竭
- C.社会适应不良
- D.抑郁
-
职业素养具体量化表现为()。
- A.职商
- B.智商
- C.情商
- D.业商
-
纪律具有历史性、强制性和()。
- A.职业性
- B.安全性
- C.阶级性
- D.自律性
-
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创办第一所“私学”的是()。
- A.孟子
- B.老子
- C.庄子
- D.孔子
-
“二战”后的教育以“学会生存”为其根本职能,其教育原则是()。
- A.学会认同、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 B.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 C.学会认同、学会学习、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 D.学会认知、学会学习、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
教师职业形成的现实前提是()。
-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
-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C.学校教育的存在
- D.学生学习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