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学前儿童体育教育(00392)自考真题及答案
-
案例:某幼儿园教师在教一套新操中的某一节操时,在示范讲解的基础上让幼儿进行模仿练习。为保证动作质量,该教师在幼儿模仿练习的初始阶段,就十分注重动作的细节,并严格要求每一位幼儿的动作都做到准确,到位,整齐划一。试根据体育活动应遵循的原则,分析该教师教法中的不当之处。
-
简述“三浴”锻炼的含义及其作用。
-
为什么每套徒手操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练习?
-
试述在动作技能形成的泛化过程和分化过程中,教师应如何根据动作的表现特点,实施针对性的教学。
-
简述走、跑、跳、投等基本动作练习的指导重点。
-
简述集体体育游戏的特点。
-
与学校体育活动相比,学前儿童体育活动有何特点?
-
学前儿童体育课
-
为使体育活动能促进学前儿童身体形态结构的发展,组织学前儿童进行体育活动时,应注意哪些运动卫生要求?
-
体质测定
-
轻器械操
-
适量性原则
-
身体素质
-
所谓体质,就是指人的身体的________。
-
早操活动一般由准备部分、________部分和结束部分组成。
-
一般来说,对体育游戏的分类宜采用________分类的方法。
-
蹦蹦床属于________类运动器械。
-
队列和队形是指全体儿童按照统一的________,站成一定的队形,从事协调一致的动作。
-
爬的动作种类很多,适合学前儿童练习的种类主要有手膝着地爬和________着地爬两种。
-
在运动过程中,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状况,通常可具体地分为上升阶段、________和下降阶段。
-
形成动作(运动)技能的过程,依次为泛化过程、分化过程、巩固过程和________过程。
-
柔韧是指人体活动时,关节、肌肉、肌腱和韧带的________或伸展能力。
-
不属于幼儿生理机能发育项目指标的是【】
- A.呼吸差
- B.安静心率
- C.身高
- D.血压
-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主要是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对儿童身体施加一定的运动________的手段来实现的。
-
与制定体育活动目标关系不大的因素是【】
- A.儿童的生理发展水平
- B.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
- C.教师的教态
- D.活动的实际条件
-
摇马属于固定性运动器械中的【】
- A.摆动类
- B.颠簸类
- C.旋转类
- D.平衡类
-
一般来说,个人体育游戏【】
- A.应有游戏规则和教师指导
- B.应有游戏规则,但无所谓教师指导
- C.无所谓游戏规则,但应有教师指导
- D.无所谓游戏规则和教师指导
-
关于学前儿童体操能力的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 A.1岁-2岁儿童以婴儿操和模仿操为主,每套4节
- B.3岁-4岁儿童以徒手操为主,每套4节-5节
- C.4岁-5岁儿童以徒手操为主,每套6节-8节
- D.5岁-6岁儿童以轻器械操为主,每套6节-8节
-
对学前儿童体育游戏具有目标定向作用的是【】
- A.游戏任务
- B.游戏内容
- C.游戏规则
- D.游戏方式
-
婴儿被动操一般适用于【】
- A.6个月以内的婴儿
- B.6个月-8个月的婴儿
- C.8个月-10个月的婴儿
- D.10个月-12个月的婴儿
-
不属于动力性平衡练习的内容是【】
- A.窄道移动
- B.快跑急停
- C.单足站立
- D.闭目自转
-
体育课中,儿童做练习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是体育课的【】
- A.综合密度
- B.一般密度
- C.单一密度
- D.练习密度
-
主要依靠视觉表象来控制和调节动作的阶段是【】
- A.粗略掌握动作的阶段
- B.改进和提高动作的阶段
- C.动作的巩固阶段
- D.动作的运用自如阶段
-
下列叙述,有错误的是【】
- A.激烈运动后不要立即停止不动
- B.体育活动后不宜立即吃饭
- C.剧烈运动后应大量补充水分
- D.体育活动后不宜吹风偷凉
-
在体育活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适应—提高—再适应—再提高”的方法,体现了【】
- A.身体全面发展原则的要求
- B.适量性原则的要求
- C.循序渐进原则的要求
- D.从实际出发原则的要求
-
培养儿童的耐力素质,主要是要逐步提高儿童的【】
- A.瞬发力
- B.协调能力
- C.有氧代谢能力
- D.无氧代谢能力
-
反映肌肉收缩与放松交替快慢程度的是【】
- A.速度
- B.灵敏性
- C.力量
- D.耐力
-
增强儿童体质的最有效的手段是【】
- A.自然因素锻炼
- B.卫生保健
- C.体育活动
- D.加强膳食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