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1年4月自考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真题(全国统一命题)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试述艾斯纳关于发展美感知觉能力六个层面的相关论点。

  2. 请根据下列大班《小小服装设计师》的教学过程,设计其教学目标和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①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教师:前几天我们欣赏了许多漂亮的服装,今天我们来做一次小小设计师,自己动脑筋设计服装。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两组材料:一组是用铅画纸和笔来设计;另一组是用各色花纸和材料撕贴制作成服装。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组材料来设计。 

    ②分组选择设计材料 

    教师:设计前先欣赏桌上的服装设计书,这些服装是什么式样的?颜色是怎么搭配的?设计师用什么纹样来装饰的?装饰在服装的什么部位?每个小组的幼儿共同欣赏服装设计书,积极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教师总结。 

    ③确定设计式样,进行设计制作小组讨论设计要求(款式、颜色、纹样)。 

    教师巡回,引导和参与讨论。 

    ④展示幼儿作品教师引导幼儿从色彩、款式、纹样等方面欣赏与评价作品。 

    结束活动。

  3. 试论如何引起和激发儿童对绘画的兴趣。

  4. 在引导儿童进行泥工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哪些问题?

  5. 小班手工教育目标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6. 美术欣赏的可接受性原则

  7. 对儿童会产生涂鸦现象的著名解释有哪几种?

  8. 泥工中的团圆

  9. 手工教育

  10. 灌输法是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程实施的基本指导方法。()

  11. 丹尼·伍尔夫把儿童的审美认知划分为理解视觉系统时期和理解艺术性选择时期。()

  12. 创造性原则

  13. 比纳认为3~6岁的儿童能说出关于人或动物所做事情的简单的语句。()

  14. 儿童绘画按使用材料性质可分为实物画、动物画、人物画、风景画、故事画、装饰画等。()

  15. 学前儿童平面手工活动主要有粘贴、剪贴、撕贴、折纸、染纸等形式。()

  16. 在教育内容方面,我国当前幼儿美术教育强调对自然的模仿和再现。()

  17. 符号性表象能力的发展是大班儿童画的重大特征。()

  18. 奥地利美术教育家弗兰兹·西泽克认为评价儿童绘画要以“像不像”为标准。()

  19. 丁祖荫把儿童对图画的感知能力的发展分为认识“ ”时期、认识“空间联系”时期、认识“因果联系”时期和认识“对象总体”时期。

  20. 美术欣赏的指导有 的指导、形式分析阶段的指导、解释阶段的指导和评价阶段的指导。

  21. 比纳认为儿童对图画的感知可分为罗列对象时期、 和解释时期。

  22. 儿童美术欣赏应具备的能力包括美感知觉能力和叙述视觉形式能力,其中叙述视觉形式能力包括 、解释和评价。

  23. 学前儿童手工发展经历了无目的的活动期、 和样式化期三个阶段。

  24. 剪纸有目测剪、 和折叠剪三种。

  25. 儿童绘画中在感受力的旋转时,用 线条表现。

  26. 法国儿童画研究者吕凯把儿童绘画的第三阶段称为 阶段。

  27. 我国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把儿童绘画发展分为涂鸦期、象征期、和写实期四个时期。

  28. 在操作层面上,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方法具体有:作品临摹法、情景观察法、语言描述法、法和游戏练习法。

  29. 不属于学前儿童立体手工活动的是 ()

    • A.折纸
    • B.染纸
    • C.废旧材料制作
    • D.果蔬制作
  30. 加登纳认为儿童艺术知觉发展的第三阶段是 ()

    • A.符号认知期
    • B.写实高峰期
    • C.审美参与的危机期
    • D.写实终结和审美感受初期
  31. 属于手工创作过程中构思阶段的指导是 ()

    • A.在欣赏作品中明确制作意图
    • B.帮助儿童积累多种表象
    • C.提供练习机会
    • D.学习工具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
  32. 在剪纸活动中基本能剪出自己所希望的形状的儿童年龄约为 ()

    • A.2~4岁
    • B.3~4岁
    • C.4~5岁
    • D.5~7岁
  33. 属于面状材料的一组为 ()

    • A.草棒和高粱秆
    • B.牙膏盖和谷物
    • C.泥和纸盒
    • D.羽毛和树叶
  34. 哥仙修泰纳把儿童画分为 ()

    • A.三个阶段
    • B.四个阶段
    • C.五个阶段
    • D.七个阶段
  35. 尊重学前儿童的个别差异,设立有弹性的美术课程,这是 ()

    • A.发展性原则的实施要点
    • B.兴趣性原则的实施要点
    • C.低控制原则的实施要点
    • D.因材施教原则的实施要点
  36. 对视觉艺术的兴趣和积极投入的态度是美术教育中 ()

    • A.审美感知目标的要求
    • B.审美情感目标的要求
    • C.审美创造目标的要求
    • D.年龄目标的要求
  37. 日常生活用品经过艺术化处理以后,使之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的产品,这种美术形式被称为()

    • A.绘画
    • B.雕塑
    • C.工艺美术
    • D.建筑艺术
  38. 依据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分类,美术是一种 ()

    • A.空间艺术
    • B.视觉艺术
    • C.静态艺术
    • D.造型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