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份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自考真题
-
结合题45表中有关符号来解释教育前实验设计中的单组前后测设计思路,并举例说明。
-
某地区有幼儿园教师约800名,其中中专学历的教师120名,大专学历的教师460名,本科学历的教师220名。 如果想从中选取120名教师做样本进行调研,应如何进行抽样?
-
某研究者为了研究中班幼儿合作行为的发生、发展及影响因素,采用了轶事记录法。
试问:
(1)什么是铁事记录法?轶事记录法适用于该研究吗?为什么?
(2)除了轶衷记录法外,该研究还适合采用哪种观察记录表格?请设计该记录表格。
-
某大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成绩为:37, 40, 42, 47, 32, 28, 39,37。试求: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方 差(计算过程和结果保留整数)。
-
简述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原则。
-
简述教育科研成果表述的基本步骤。
-
简述个案研究法的优、缺点。
-
简述影响问卷有效率的主要因素。
-
教育实验中来自主试的无关变量主要有哪些?
-
简述学前教育研究计划的主要内容。
-
直接观察法
-
内在效度
-
教育经验总结法
-
归纳
-
科研设计
-
测验法
-
全面调査
-
在“实现幼儿玩具系列化,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实验研究中,幼儿的智力发展是实验的无关变量。
-
用于验证己有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实验是探索性实验。
-
行动研究中研究对象的态度不易被操纵、控制,这可能导致行动研究法的可控牲强。
-
调查者通过向调查对象发放各种调查表格来收集资料的方法是访谈调査。
-
在某次学业考试中一名学生的成绩为58分,根据该卷及格分数为60分的评分标准,我们可以判定该学生成绩 不合格。这种测验是常模参照测验。
-
按照方法的不同,我们可将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分为实验室研究和现场研究。
-
运用自然观察法不易出现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
采用真实验的设计有助于提高教育实验的内在效度,但无助于外在效度的提高。
-
问卷有效率显指发放问卷数量占有效问卷数量的比例。
-
与调査法、测验法等收集资料的手段相比,观察法是一种间接的研究方法。
-
检索的准备工作包括两方面:一是确定要检索的资料的主题,找出 ,二是要确定合理的文献检索范围。
-
如果对10, 11, 14, 16, 21, 21, 21,23, 31这列数据绘制简单次数分布表,当组数(K) =7时,则组距CI)=
-
教育科研论文的基本结构包括题目或标题、内容摘要、序言、 、结论与讨论以及引文注释六个基 本组成部分。
-
文字资料整理的工作程序及主要内容可归纳为四点,即 、分类归类、摘要和编整加注。
-
教育经验总结法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即其所形成的 的精确性程度不高、理论概括性水平低。
-
在观察过程中研究者需要克服的主观偏见主要有 偏见、角色性偏见和期待性偏见三种类型。
-
与标准化测验相比,自编测验具有针对性强、 强、操作相对简便等优点。
-
按来源进行划分,教育实验中无关变量大致包括来自 的无关变量、来自主试的无关变量、来自实 验设计中的无关变量和来自资料统计的无关变量四种类型。
-
按编辑出版的形式不同,学前教育文献主要可分为 、期刊、报纸、教育档案类、电子文献等。
-
从整体上讲,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研究 阶段、研究实施阶段和研究总结阶段。
-
研究者对快速翻阅后选出的文献进行快速的通读,这是文献阅读方法中的()
- A.粗读
- B.静读
- C.浏览
- D.标记
-
调査问卷中反映幼儿在家阅读兴趣、爱好等情况的内容属于()
- A.人口资料
- B.事物的状态
- C.人的实际行为
- D.态度性问题
-
以逮立和发展某门学科的理论体系为目的的研究是()
- A.开发研究
- B.应用研究
- C.基础研究
- D.定量研究
-
在学前教育科研评价中,对研究经费使用情况、研究设备配备程度等的评价属于()
- A.研究成果评价
- B.研究条件评价
- C.研究方法评价
- D.研究目标评价
-
学前教育研究中的研究样本是指()
- A.全体研究对象的总和
- B.全体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类别个体
- C.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部分个体
- D.全体研究对象中的特别优秀的部分个体
-
研究者按照一定的标准来确定亊物或现象之间的异同的一种思维方法,是文字资料分析方法中的()
- A.分析
- B.分类
- C.综合
- D.比较
-
“己知事物A1具有性质B,事物A2具有性质B,事A3 具备性质B, An 有性质B,因此所有的事物A都具有 性质B。”这一思维方法是()
- A.归纳
- B.演绎
- C.比较
- D.分类
-
在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后研究者运用各种手段收集资料来追寻其形成原因,这是个案法中的()
- A.个案追踪研究
- B.个案追因研究
- C.个案临床研究
- D.实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