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自考真题
-
阅读下面的早期阅读活动设计的方案,根据早期阅读活动目标的要求、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原则,对此方案进行分析与评价。
认识交通工具(大班)
活动目标:
(1)引导儿童掌握汉字:卡车、轿车、出租车、火车、轮船、飞机:
(2)帮助儿童感知汉字的结构,正确书写汉字。
活动准备:
(1)汉字卡片一套;
(2)交通工具挂图一张。
活动过程:
(1)请儿童观察交通工具的图片和汉字卡片,引发兴趣;
(2)教师带领儿童认读汉字;
(3)引导儿童初步感知汉字的结构。
(4)归纳阅读内容:
①采用交通工具挂图帮助儿童巩固已学过的汉字;
②组织儿童开展有关驾驶交通工具的游戏活动,使儿童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阅读活 动。
-
试述日常语言教育活动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日常语言教育活动的形式各举一例说明。
-
简述讲述活动的特点。
-
简述谈话活动的主要作用。
-
简述社会相互作用论的语言模式的主要观点。
-
简述文学活动设计和组织的基本思路。
-
简述基本语言教育活动的主要特点。
-
活动教育观
-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
-
非语言策略
-
语言操作能力
-
故事表演游戏
-
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呈现教育情景的主要形式有演示静态画面与场景、穿插动画或录像 等视频信息以及()
- A.播放配乐朗读录音及各种音乐
- B.演示教学步骤
- C.演示游戏操作步骤
- D.穿插教师画外音
-
划分学前儿童双语教育类型的标准有:以时间为参照物、以活动内容为参照物和()
- A.以教育者为参照物
- B.以受教育者为参照物
- C.以教育目标为参照物
- D.以教育形式为参照物
-
决定文学作品活动特征的是()
- A.活动对象的特点
- B.文学作品的特点
- C.活动组织者
- D.教学环境
-
儿童早期识字行为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
- A.开始阶段、初期阶段和掌握阶段
- B.开始阶段、初期阶段和流畅阶段
- C.萌发阶段、初期阶段和掌握阶段
- D.萌发阶段、初期阶段和流畅阶段
-
在编构故事活动中,大班编构故事的重点是编构()
- A.故事结局
- B.有趣情节
- C.完整故事
- D.故事人物
-
在幼儿园听说游戏中,语言学习的重点孕育在()
- A.游戏的控制中
- B.游戏的材料中
- C.游戏的规则中
- D.游戏的动机中
-
关于幼儿园听说游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听说游戏是语言教学的游戏
- B.听说游戏可以不考虑语言教育目标
- C.听说游戏就是语言游戏
- D.听说游戏是为培养幼儿参与游戏的能力而专门设计的
-
在讲述活动的语言教育目标中,培养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的能力,有益于幼儿增强()
- A.独白语言的表达能力
- B.言语交际能力
- C.综合信息汲取的能力
- D.言语调节能力
-
在幼儿园谈话活动中,当幼儿进入“围绕话题自由交谈”时,教师()
- A.不必在场
- B.让幼儿随便谈话
- C.不必参与谈话
- D.要观察幼儿谈话情况
-
讲述活动的设计和组织的第二个步骤是()
- A.巩固和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 B.运用已有经验讲述
- C.引进新的讲述经验
- D.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
关于谈话活动,合理的说法是()
- A.幼儿园的谈话活动需着重培养幼儿与他人交谈的语言运用能力
- B.谈话活动是幼儿园语言教育可有可无的一种类型
- C.谈话活动与日常交谈之间几乎没有任何差异
- D.谈话活动和“总结性谈话”无太明显的区别
-
幼儿学会谈话的第一步是()
- A.自言自语
- B.倾听
- C.交谈
- D.谈论
-
幼儿园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组织原则有:让幼儿积极活动的原则、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 原则、示范与练习相结合的原则以及()
- A.示范与活动相统一的原则
- B.教师主导的原则
- C.自由与规范相统一的原则
- D.教师主体的原则
-
显示说话人对交际对象反馈的敏感性较好的是()
- A.多次重复原话
- B.听话人不解时,对讲述内容加以修正
- C.对听话人的不解给予沉默
- D.不理睬听话人的不解
-
能够分辨听到的不同内容,属于倾听行为中的()
- A.辨析性倾听
- B.有意识倾听
- C.理解性倾听
- D.欣赏性倾听
-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总目标的制定依据包含社会的要求、语言的学科性质和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特点以及()
- A.语言的教育功能
- B.学前儿童发展的规律
- C.社会价值观
- D.文化需求
-
在活动教育观看来,影响儿童认知与语言发展的四个因素有成熟、物质环境的经验、社会环境的作用和()
- A.心理环境
- B.平衡化
- C.精神环境
- D.人工环境
-
儿童语言的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以新生儿的“哭”为起点,经历了3个阶段:非语言交际、口头语言的使用和()
- A.言语交际
- B.声音表达
- C.动作表达
- D.书面语言的使用
-
完整语言教育观认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学习都是从把握()
- A.整体开始的
- B.部分开始的
- C.句法结构开始的
- D.语法结构开始的
-
在儿童语言学习系统理论的“四范畴说”中,语言操作范畴包括言语感知、理解、语言制作和()
- A.概念化
- B.记忆
- C.说话
- D.表征
-
儿童语言发展有赖于三种知识的整合习得,即()
- A.社会知识、认知知识、语言知识
- B.情感知识、认知知识、语言知识
- C.社会知识、情感知识、认知知识
- D.社会知识、情感知识、语言知识
-
“儿童语言发展以其认知的发展为基础”的观点出自()
- A.行为主义的语言学习模式
- B.先天论的语言学习模式
- C.认知相互作用论的语言学习模式
- D.社会相互作用论的语言学习模式
-
语言与认知之间联系的桥梁是认知中的()
- A.想象
- B.记忆
- C.知觉
- D.概念
-
行为主义的语言学习模式认为,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是()
- A.榜样
- B.强化
- C.建构
- D.认知
-
幼儿理解句子的常用策略有语义策略、词序策略和()
- A.动作策略
- B.口形策略
- C.语音策略
- D.非语言策略
-
有研究表明,汉语言儿童的前语言交际倾向出现于()
- A.0~4个月
- B.4~10个月
- C.10~18个月
- D.12~18个月
-
谈话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应该是()
- A.直接引导
- B.间接引导
- C.直接和间接引导
- D.直接或间接引导
-
前语言期是一个儿童在语言获得过程中的()
- A.语义核心敏感期
- B.词语核心敏感期
- C.语音核心敏感期
- D.语法核心敏感期
-
婴儿出生后至一岁半左右逐渐发展起来的前语言感知能力可分成三种水平层次,即()
- A.辨义一辨音一辨调
- B.辨音一辨义一辨调
- C.辨义一辨调一辨音
- D.辨音一辨调一辨义
-
儿童语言的获得包括对语音、语义、语法的理解和表达以及()
- A.文学能力的获得
- B.语调能力的获得
- C.语言运用能力的获得
- D.句子能力的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