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自考真题
-
试以下面的童话故事《小红伞》为素材,设计一个幼儿园大班文学活动目标,并根据文学活动语言教育目标的设计原理,说明每一项目标设计的理由。
案例:小红伞
小象用长鼻子卷着小红伞,在月光底下走啊走。
小象走着走着,迎面碰上狮子。
狮子说:“长鼻子小象撑红伞。好玩,真好玩!”
小象说:“你也喜欢小红伞?咱们一起玩!”
小象驮着狮子,狮子的大脑袋顶着小红伞,在月光底下走啊走,迎面碰上梅花鹿。
梅花鹿说:“长鼻子小象驮狮子,长头发狮子顶红伞,好玩,真好玩!”
小象、狮子一起说:“你也喜欢小红伞,咱们一起玩!”
小象驮着狮子,狮子驮着梅花鹿,梅花鹿的丫丫角叉着小红伞,
在月光底下走啊走,迎面碰 上了小白兔。
小白兔眨巴着大眼睛说:“哎哟!你们在叠罗汉呢!”
小象、狮子和梅花鹿一起说:“我们撑着小红伞玩,欢迎你跟我们一起玩。”
小白兔也想玩小红伞,它连忙哧溜哧溜爬上小象的背,哧溜哧溜爬上狮子的背,哧溜哧溜爬上梅花鹿的背。 哧溜哧溜!小白兔一口气爬上伞项。“咦!”大伙儿叫起来,“小白兔怎么不撑伞,爬到伞顶上去了呢?” 小白兔在伞顶上蹦啊蹦的,它说:“让我亲亲月亮吧,我的奶奶就住在那里面。”
-
简述谈话活动的特点。
-
阐述完整语言教育观的基本内涵和理论依据。
-
按照编码特点,讲述活动可以分为哪些具体类型?
-
制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
幼儿园文学活动
-
简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整合教育观的基本内涵。
-
在幼儿园班级集体教育范围内,进行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有哪些步骤?
-
专门的语言教育
-
语用能力
-
语言游戏
-
关于听觉障碍的语言矫治,其主要对象为学前儿童听力损伤程度在()
- A.90分贝以下
- B.90~100分贝
- C.100~110分贝
- D.110~130分贝
-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念 (1)
-
在影响学前儿童第二语言学习的主要因素中,关键因素是()
- A.认知发展水平
- B.模仿
- C.语言环境
- D.情感动机
-
文学作品对幼儿的发展所产生的作用是()
- A.直接的
- B.不存在的
- C.明显的
- D.潜移默化的
-
从有关英语儿童书写能力发展的研究结果来看,幼儿随着年龄的变化最早产生的书写现象是()
- A.涂写
- B.画图
- C.发明的书写
- D.类似书写
-
关于幼儿园文学活动帮助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方面,正确的描述是()
- A.在上下文中理解和学习词汇
- B.倾听不同风格特色的语言
- C.提高幼儿的“语言结构敏感性”
- D.帮助幼儿体会文学作品的情感
-
故事表演游戏可分为整体表演型、分段表演型和()
- A.角色活动型
- B.集体表演型
- C.师幼共同表演型
- D.分组表演型
-
关于培养幼儿在集体场合下自然大方地讲话的具体要求,表述正确的是()
- A.幼儿要勇于在许多人面前说出自己的想法
- B.乐于跟自己的好朋友分享自己的观点
- C.幼儿要敢于不分场合地大声谈话
- D.幼儿要用与平时讲话相同的音量和正常的语调、节奏
-
听说游戏包含的语言教育目标具有()
- A.具体的特点
- B.抽象的特点
- C.交往的特点
- D.直接的特点
-
幼儿园讲述活动主要促进幼儿()
- A.交流语言的发展
- B.书面语言的发展
- C.文学语言的发展
- D.独自语言的发展
-
在“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的谈话活动环节中,恰当的组织原则是()
- A.教师立刻纠正幼儿说话用词造句的错误
- B.教师鼓励每位幼儿积极参与谈话,真正形成双向或多向的交流
- C.幼儿进入围绕话题自由交谈时,教师丝毫不能干预其中
- D.在交谈的活动过程中,教师不要给幼儿“动作”的机会
-
为了使语言教育内容能够真正体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教师应该遵循的原 则有:根据语言教育目标选择内容、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选择内容以及()
- A.根据获取的方便程度选择内容
- B.根据教师自己的兴趣选择内容
- C.根据当下流行的话题选择内容
- D.在幼儿的新旧语言经验间建立联系
-
在安排渗透的语言教育内容和活动时,适宜的教师行为是()
- A.与幼儿交流时始终保持教师的权威地位
- B.让幼儿体验因争执而不能解决问题的失败感
- C.用言语指出幼儿谈话的不足
- D.提供信息时不考虑幼儿是否能够理解
-
通常日常语言教育活动的形式包括()
- A.听一听、玩一玩和说一说
- B.听一听、玩一玩和背一背
- C.说一说、读一读和背一背
- D.玩一玩、说一说和背一背
-
体现“语言教育要适合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的做法是()
- A.根据大部分儿童的语言发展特点制定语言教育活动方案
- B.根据全国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确定语言教育计划
- C.根据个别幼儿语言发展的特殊性制定特殊的语言教育方案
- D.以国家幼儿教育纲领文件中教育的目标作为幼儿园具体教育目标
-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可划分为四大块面,即表述、欣赏文学作品、早期阅读和()
- A.谈话
- B.听说游戏
- C.倾听
- D.写字
-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落脚点是()
- A.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 B.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
- C.学前儿童的社会化发展
- D.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
-
关于活动教育观的基本内涵,正确的描述是()
- A.注意发挥教师在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 B.提供幼儿有限的操作语言的机会
- C.通过单一形式的操作,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 D.注意发挥教师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
儿童学习说话时必须掌握的能力有()
- A.语音、词法和语段
- B.语音、词汇和语段
- C.语音、词法和句法
- D.短语、词法和句法
-
布伦姆等提出,儿童语言内容的发展由几方面的习得所组成,即()
- A.物体本身、物体自然关系准则和物体社会关系准则
- B.物体本身、物体自然关系准则和物体相互关系方式
- C.物体分类、物体自然关系准则和物体社会关系准则
- D.物体分类、物体自然关系准则和物体相互关系方式
-
整合教育观认为,语言教育整合方式具有一个突出特点,即建构语言教育内容的组织形式是()
- A.练习
- B.活动
- C.游戏
- D.作业
-
有研究认为,儿童已经获得日常语言交际的90%的年龄是()
- A.3~4岁
- B.4~5岁
- C.6~7岁
- D.7~8岁
-
汉语儿童说出数量较少的复合句是在()
- A.1.5岁
- B.2岁
- C.2.5岁
- D.3岁
-
“儿童天生就有一种学习语言的能力。”此观点属于()
- A.行为主义的语言学习模式
- B.社会相互作用论的语言学习模式
- C.认知相互作用论的语言学习模式
- D.先天论的语言学习模式
-
强调“冒险”和“错误使用”在儿童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的教育观是()
- A.完整语言教育观
- B.整合教育观
- C.活动教育观
- D.传统语言教育观
-
关于语用技能,属于其心理预备能力的是()
- A.对实际交际情景变化的敏感性
- B.对交际对象反馈的敏感性
- C.对外部环境的感知能力
- D.对相关交际内容知识的组织能力
-
“儿童的语言是主体与环境中的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的观点出自()
- A.行为主义的语言学习模式
- B.先天论的语言学习模式
- C.认知相互作用论的语言学习模式
- D.社会相互作用论的语言学习模式
-
在儿童语法获得的过程中,句子的理解()
- A.早于句子的产生
- B.晚于句子的产生
- C.同步于句子的产生
- D.无关于句子的产生
-
儿童正式进入语言发展期大约开始于()
- A.1岁
- B.1.5岁
- C.2岁
- D.2.5岁
-
儿童自第一声啼哭到咿咿呀呀,经过了大量的发音练习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的三个阶段依次是()
- A.音节发声、前词语发声和单音发声
- B.音节发声、单音发声和前词语发声
- C.单音发声、前词语发声和音节发声
- D.单音发声、音节发声和前词语发声
-
儿童语言发展的四个重要范畴包括儿童语音的发展、语义的发展、语法的发展和()
- A.语调的发展
- B.语用的发展
- C.语段发展
- D.词汇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