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份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自考真题试卷
-
按照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要求,设计一个以“按物体的某一外部特征进行分类”的教学活动。
-
小班儿童在“对应排列相关联的物体”活动中,在放卡片时,总要先和上面一排对应的卡片碰一下,然后才把它放在下面。
阅读上述案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现象反映了幼儿学习数学的什么特点?
(2)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还有哪些?
-
在桌面上排一行围棋子,让幼儿一面一个一个地按次拨动,一面数;或让他用手指一个一个地按次点数,或一面从容器中一个一个地取出来放在桌子上,一面计数。结果 发现,第一种方式的计数成绩优于其他两种方式。根据上述案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为什么?(2)影响幼儿计数活动的因素还有哪些?
-
试析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和内容制定的依据。
-
举例说明如何引导幼儿进行排序活动。
-
简述学前儿童时间概念教育的指导要点。
-
简述分类活动在幼儿学习数学中的教育意义。
-
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原则。
-
简述数学教学活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
量的守恒包括( )
- A.长度守恒
- B.面积守恒
- C.容积守恒
- D.体积守恒
- E.数的守恒
-
各年龄班认识10以内基数教育的指导要点包括( )
- A.会正确点数10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
- B.运用教具引导幼儿确定物体的位置
- C.引导儿童感知10以内数量,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 D.引导儿童感知和认识10以内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
- E.在10以内基数教学中,重视守恒观念的渗透
-
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准备主要有( )
- A.守恒能力
- B.辨识能力
- C.一一对应观念
- D.序列观念
- E.类包含观念
-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层次包括( )
- A.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
- B.各年龄阶段教育目标
- C.数学教育活动目标
- D.儿童能力发展目标
- E.儿童掌握数学知识目标
-
幼儿园数学教学可以存在不同的形式,包括( )
- A.上课
- B.语言指导
- C.提供操作材料
- D.鼓励自学
- E.创设学习环境
-
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对儿童发展状况的评价主要是儿童数学概念及( )
- A.思维能力的发展
- B.语言能力的发展
- C.数学能力的发展
- D.计算能力的发展
-
通过和儿童谈话来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方法是( )
- A.观察法
- B.测试法
- C.临床法
- D.作业分析法
-
儿童往往用“昨天”泛指过去,“明天”泛指未来,说明儿童时间概念具有( )
- A.主观性
- B.含糊性
- C.周期性
- D.不可逆性
-
儿童最初认识空间方位关系的参照系统是( )
- A.自己的身体
- B.自己的动作
- C.其他物体
- D.其他人
-
儿童最容易感知的量是( )
- A.粗细
- B.高矮
- C.轻重
- D.大小
-
“能区分物体的粗细、厚薄、高矮,并掌握相应的词汇”,这一教育要求针对( )
- A.小班
- B.中班
- C.大班
- D.学前班
-
在几何形体教育中,教师向幼儿提供接触多种变化图形的机会,使幼儿在辨认图形时, 能排除图形颜色、大小等无关因素干扰。这一做法是运用( )
- A.变式
- B.定势
- C.迁移
- D.守恒
-
教师引导幼儿学习一些逆向思维的加减应用题,以促进其思维的发展。这一做法适于 ( ) A中班前期
- A.中班后期
- B.大班前期
- C.大班后期
-
幼儿用移动实物、逐一点数的方法寻求加减运算得数,说明其加减运算概念发展处于 ( )
- A.动作水平
- B.表象水平
- C.概念水平
- D.意识水平
-
研究认为,儿童认知平面几何图形迅速发展的时期是( )
- A.3岁半
- B.4岁半
- C.5岁半
- D.6岁半
-
学习正确书写1~10阿拉伯数字,写字的姿势和握笔的方法正确。这一教育要求针对的 是( )
- A.小班
- B.中班
- C.大班
- D.学前班 1
-
在数的组成的教学中,幼儿首先需要的是( )
- A.教师讲解示范
- B.分合实物的操作经验
- C.形成数的组成的表象
- D.形成数的组成的概念 1
-
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是( )
- A.口头数数
- B.说出总数
- C.按物计数
- D.按数取物 1
-
儿童己产生对集合的笼统知觉的年龄阶段是( )
- A.2~3岁
- B.3~4岁
- C.4~5岁
- D.5~6岁
-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中班分类教育要求的是( )
- A.学习按物体的数量进行分类
- B.学习概括物体(或蚓形)的两个特征
- C.学习按两个特征进行分类
- D.学习并学握“分成”、“分开”等词语
-
三、四岁幼儿数数时经常出现口手不一致的错误现象,比如,口手不协调、漏数、重复 数等,这种现象说明儿童还没有建立说出数词与手的点数、物体、动作之间的( )
- A.包含关系
- B.等量关系
- C.序列关系
- D.一一对应关系
-
活动区、角数学活动的选择和进行的主体是( )
- A.教师
- B.幼儿
- C.家长
- D.保教人员
-
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是( )
- A.演示法
- B.讲解法
- C.游戏法
- D.操作法
-
帮助幼儿对有关数学教育内容有所感知,有所体验,对这些教育内容获得较丰富的感性 经验,体现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的( )
- A.启蒙性
- B.生活性
- C.探索性
- D.启发性
-
儿童学习数学是从“数行动”发展到“数概念”的过程,说明儿童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 是( )
- A.从抽象到具体
- B.从同化到顺应
- C.从外部动作到内化动作
- D.从不自觉到自觉
-
儿童思维的逻辑建构始于( )
- A.教学
- B.游戏
- C.动作
- D.生活
-
从体育、智育、美育等方面提出数学教育目标,这种分类的划分角度是( )
- A.教育基本内容
- B.儿童身心发展
- C.数学教育内容
- D.社会发展要求
-
自然数“5”可以代表5个人,5颗星星,5辆汽车……,这体现了数学的( )
- A.逻辑性
- B.抽象性
- C.精确性
- D.应用性
-
早期数学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 )
- A.培养儿童基本数学素养
- B.获取丰富数学经验
- C.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
- D.养成良好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