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2年1月自考幼儿文学(00386)真题及答案
- 
				
请根据下面文字将《乌龟和兔子》改写或续写成适合幼儿听赏的新故事。
要求:(1)扩展情节,故事有趣;
(2)添加细节,丰富原有形象;
(3)语言浅显,符合幼儿听赏水平。
《乌龟和兔子》
乌龟和兔子争论谁跑得快。他们约定了比赛的时间和地点,就出发了。兔子仗恃天生跑得快,对比赛毫不在意,竟躺在路边睡觉去了。乌龟知道自己走得慢,便一直往前,毫不停歇。这样乌龟从睡着的兔子身边爬过去,夺得了胜利的奖品。
 - 
				
概述3-6岁幼儿思维、想象和语言的特征与幼儿文学的关系。
 - 
				
简述法国作家夏尔·贝洛童话的主要特色。
 - 
				
幼儿文学作品的主题主要有哪些?要求是什么?
 - 
				
结合作品谈幼儿文学中人物形象塑造的特点。
 - 
				
怎样才能使幼儿文学的语言浅显?
 - 
				
简述幼儿文学的认识功能。
 - 
				
简述幼儿散文的特征。
 - 
				
摇篮歌
 - 
				
木偶剧
 - 
				
拟人
 - 
				
“类型化形象”
 - 
				
儿童文学
 - 
				
主编了畅销全国的幼儿系列书籍《365夜》的人是()
- A.柯岩
 - B.孙幼军
 - C.鲁兵
 - D.任溶溶
 
 - 
				
安徒生《海的女儿》的主题是()
- A.人鱼与王子的爱情
 - B.海底世界的神秘
 - C.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 D.对精神生命和理想的追求
 
 - 
				
《小红帽》的作者是()
- A.英国的刘易斯·卡洛尔
 - B.丹麦的安徒生
 - C.俄罗斯的普希金
 - D.法国的夏尔·贝洛
 
 - 
				
童话《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作者是()
- A.英国的金斯莱
 - B.英国的刘易斯·卡洛尔
 - C.瑞典的林格伦
 - D.英国的詹姆斯·巴里
 
 - 
				
瑞典儿童文学作家林格伦的长篇童话是()
- A.《“小飞人”三部曲》
 - B.《童话和家庭故事》
 - C.《彼得·潘》
 - D.《蓝箭号列车历险记》
 
 - 
				
科洛迪《木偶奇遇记》中的主人公是()
- A.温尼·菩
 - B.皮诺乔
 - C.小仙女
 - D.长尔松
 
 - 
				
《丑小鸭》的作者是()
- A.普希金
 - B.卢梭
 - C.夏尔·贝洛
 - D.安徒生
 
 - 
				
捷克著名童话《小狗小猫的故事》的作者是()
- A.圣埃克絮佩里
 - B.恰佩克
 - C.姜尼·罗大里
 - D.米尔恩
 
 - 
				
《洋葱头历险记》的作者是()
- A.林格伦
 - B.圣埃克絮佩里
 - C.盖达尔
 - D.姜尼·罗大里
 
 - 
				
《小熊温尼·菩》的作者是()
- A.姜尼·罗大里
 - B.亚历山大·亚兰·米尔恩
 - C.林格伦
 - D.盖达尔
 
 - 
				
葛翠琳童话的特点是()
- A.着重表现美的心灵和美的事物
 - B.着重表现自然的奇妙和伟大
 - C.着重表现曲折的情节和故事
 - D.着重表现儿童的快乐和稚拙
 
 - 
				
金近的《小猫钓鱼》生动地说明()
- A.专心致志才能获得成功
 - B.刻苦锻炼才能获得成功
 - C.互相帮助才能获得成功
 - D.小猫钓到一条大鱼
 
 - 
				
我国现代童话的创始人是()
- A.叶圣陶
 - B.鲁迅
 - C.郑振铎
 - D.郭沫若
 
 - 
				
《圆圆和方方》用拟人的方法把圆形和方形幻化成两个孩子形象,作者是()
- A.叶永烈
 - B.鲁克
 - C.郑春华
 - D.孙幼枕
 
 - 
				
幼儿戏剧语言应当具有()
- A.形象化、动作化的语言
 - B.大众化、口语化的语言
 - C.哲理化、逻辑性的语言
 - D.意象化、诗歌性的语言
 
 - 
				
根据内容分类,图画书可分为()
- A.文学图画故事书和知识性图画读物
 - B.多幅图画书和连续图画书
 - C.彩色图画书和单色图画书
 - D.文学图画故事书和无文图画读物
 
 - 
				
幼儿散文的特征应当具有()
- A.短小真实、贴近幼儿生活
 - B.充满幻想、离奇的情节
 - C.复杂的故事和丰富的语言
 - D.抽象的哲理和寓意
 
 - 
				
以人物或事件为线索,把几个可以相对独立而又有内在联系的事件连缀在一起的幼儿生活故事的结构是()
- A.纵式结构
 - B.模式结构
 - C.并连式结构
 - D.串连式结构
 
 - 
				
给幼儿听赏的童话应当()
- A.条理分明、脉络清楚
 - B.条理复杂、脉络含糊
 - C.逻辑简单、脉络复杂
 - D.条理模糊、脉络简单
 
 - 
				
要把故事写生动,要使故事情节()
- A.人物繁杂
 - B.形成波澜
 - C.多重结构
 - D.形象生动
 
 - 
				
寓言《杞人忧天》、《唇亡齿寒》、《南辕北辙》出现的时期是在()
- A.商朝
 - B.春秋战国
 - C.唐朝
 - D.三国时期
 
 - 
				
寓言的三大发祥地有印度、希腊和()
- A.埃及
 - B.巴比伦
 - C.欧洲
 - D.中国
 
 - 
				
为世界文学童话奠基并标志创作童话诞生的童话是()
- A.豪夫童话
 - B.普希金童话
 - C.安徒生童话
 - D.格林童话
 
 - 
				
童话《稻草人》中的稻草人形象是()
- A.拟人形象
 - B.超人形象
 - C.常人形象
 - D.巨人形象
 
 - 
				
童话的本质特征是()
- A.故事性
 - B.幻想性
 - C.抒情性
 - D.哲理性
 
 - 
				
《自私的巨人》采用的叙事方式是()
- A.三段式
 - B.层递式
 - C.循环式
 - D.对照式
 
 - 
				
幼儿抒情诗的特征是()
- A.童话故事与诗歌相结合
 - B.侧重抒发情感
 - C.有明显的规劝批评意味
 - D.以诗的形式讲述故事,有较完整的情节
 
 - 
				
“小孩子,卷袖子,帮助妈妈扫屋子,忙得满头汗珠子。”这首儿歌是()
- A.谜语歌
 - B.字头歌
 - C.问答歌
 - D.颠倒歌
 
 - 
				
“什么船儿上月球?什么船儿海底游?什么船儿水上飞?什么船儿冰上走”这首儿歌的类型是()
- A.颠倒歌
 - B.问答歌
 - C.游戏歌
 - D.谜语歌
 
 - 
				
最早记载儿歌的历史著述是()
- A.《春秋左传》
 - B.《史记》
 - C.《资治通鉴》
 - D.《山海经》
 
 -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边玩边唱的儿歌叫()
- A.游戏歌
 - B.问答歌
 - C.绕口令
 - D.字头歌
 
 - 
				
故意将事物的正常关系加以悖反,达到以反衬正的儿歌是()
- A.谜语歌
 - B.游戏歌
 - C.问答歌
 - D.颠倒歌
 
 - 
				
在幼儿文学作品中使用象声词能够()
- A.加深儿童对作品的理解
 - B.促进幼儿的感知和记忆
 - C.促进幼儿听觉的发育和成熟
 - D.唤起儿童对事物具体形象的记忆和想象
 
 - 
				
儿童文学的根本意义在于()
- A.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
 - B.传播文学作品
 - C.促进儿童智力发展
 - D.培养身心健全的人
 
 - 
				
在幼儿文学中使用词汇要尽量避免使用()
- A.形象的词
 - B.具体的词
 - C.准确的词
 - D.抽象的词
 
 - 
				
幼儿文学作品的道德教育作用,体现在()
- A.直截了当的说教
 - B.拟人手法的“暗示”效应
 - C.概念化的语言
 - D.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
 
 - 
				
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应当具有()
- A.稚拙美崇高美形式美
 - B.语言美悲剧美意境美
 - C.稚拙美纯真美荒诞美
 - D.形象美科学美外在美
 
 - 
				
儿童文学可分为()
- A.二个层次
 - B.三个层次
 - C.四个层次
 - D.五个层次
 
 - 
				
幼儿文学的对象是()
- A.0~3岁
 - B.3~6岁
 - C.3~11岁
 - D.3~15岁
 
 - 
				
幼儿期儿童的审美意识处于()
- A.“自我中心”状态
 - B.“自由主义”状态
 - C.“确证和发现”的状态
 - D.“精神超越”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