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幼儿园课程练习卷(5)
-
案例:
在实施园本课程时,大(一)班的李老师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在制定课程目标时完全照搬教学大纲,而是首先根据大班幼儿的成长档案对他们的发展水平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根据大(一)班的整体情况制定课程目标。
问题:本案例体现了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的什么原则?如何理解这种原则?
-
请结合“影子”的主题,为大班幼儿设计区域活动。
要求:(1)设计区域的种类、各区域的目标、材料和拟开展的活动。
(2)简要说明设计理由。
-
试述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应注意的事项。
-
简述制定区域规则时需注意的问题。
-
简述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简述高瞻课程主动学习的五个要素。
-
创设区域背景环境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
-
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针对性原则
-
简述幼儿园课程行为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的适用范围。
-
形成性评价
-
区域设置的全面性原则
-
主题活动设计的均衡性原则
-
档案袋评价
-
在教学活动开始阶段,教师应当通过观察去()
- A.判断幼儿对活动内容、材料以及活动的组织形式等是否感兴趣
- B.真实地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以及幼儿是怎样与环境、材料互动的
- C.了解幼儿在整个活动中的参与状态、情绪状态等
- D.以上均不对
-
在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中,作业教学的任务是帮助儿童()
- A.完成作业
- B.全面发展
- C.获得经验
- D.将自发的经验加以系统化
-
幼儿对实物进行操作活动,目的偏重于发展幼儿对客观世界及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动手操作的意愿、行为与能力,进行这类活动的区域是()
- A.探索性区域
- B.发展性区域
- C.运动性区域
- D.游戏区域
-
当前幼儿园最具代表性的核心课程是()
- A.学科活动
- B.项目活动
- C.主题活动
- D.区域活动
-
在作品取样系统中,教师对收集的评价资料及对幼儿整体表现的评价,一年要整理()
- A.一次
- B.两次
- C.三次
- D.四次
-
在环境创设中,丰富性是指幼儿园学习环境能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认知经验、情感体验、观点态度和()
- A.运动技能
- B.操作技能
- C.人际交往
- D.活动技能
-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处于有意识吸收的心理阶段是()
- A.0-3岁
- B.3-6岁
- C.6-9岁
- D.9-12岁
-
“考虑怎么做比考虑做什么更重要”,这是以下哪类课程教师经常引用的一句话?()
- A.蒙台梭利课程
- B.五指课程
- C.高瞻课程
- D.华德福幼儿教育课程
-
在所有的评价主体中,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核心力量是()
- A.教师
- B.幼儿
- C.家长
- D.行政人员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是()
- A.集体教学活动
- B.区域活动
- C.游戏
- D.主题活动
-
区域环境的创设包括材料投放、区域背景环境创设和()
- A.区域规则的制定
- B.区域管理人员指派
- C.教材发放
- D.区域主题设计
-
在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过程中,强调要将每一后续经验都建立在先前经验的基础上,且必须更广泛、更深入地探究所涉及的事物。这遵循的标准是()
- A.方向性
- B.连续性
- C.目的性
- D.顺序性
-
构建以生活为基点的幼儿园课程内容,要求我们将知、技能及德还原为()
- A.活动
- B.经验
- C.游戏
- D.过程
-
强调艺术化教学方式的是()
- A.蒙台梭利课程
- B.华德福幼儿教育课程
- C.高瞻课程
- D.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
-
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直接决定评价方案的水平,决定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
- A.区分度
- B.准确性
- C.难度
- D.有效性
-
幼儿园课程的特质中包括课程结构的()
- A.理论性和实践性
- B.综合性与启蒙性
- C.全面性和主体性
- D.整体性和综合性
-
关于游戏中的观察记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观察能够帮助教师更透彻地了解幼儿的真实情况
- B.观察能够帮助教师找准介入幼儿活动的最佳时机,进行适当的指导
- C.游戏过程中幼儿的各种行为和表现都可以成为观察的内容
- D.必须如实地记录所看到的情景和听到的语言,加以适当的评价
-
在作品取样系统中,儿童发展的总整理需要用到()
- A.综合报告表
- B.评价指标
- C.成长档案
- D.观察记录表
-
教学活动的价值要通过以下哪种途径来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 A.知识系统化
- B.知识专门化
- C.知识深度化
- D.知识碎片化
-
在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过程中,课程设计者应关注和尊重幼儿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尽量选择儿童感兴趣的课程内容,引导幼儿主动积极地学习。这是遵循课程内容选择的()
- A.基础性原则
- B.适宜性原则
- C.兴趣性原则
- D.目的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