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幼儿园课程模拟试卷(1)
-
请为某幼儿园设计一份九月份教育活动计划。
-
案例:
“一切从娃娃抓起”,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些幼儿园迎合家长期望,将计算机、英语、环保等都纳入课程;一些幼儿园为了做好幼小街接的工作,在大班课程中增加了读写算等内容。
结合本案例分析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中存在的问题。
-
试述“活教育”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简述五指活动的课程目标。
-
试述蒙台梭利的儿童发展观。
-
简述主题教育活动中,选择主题应该考虑的因素。
-
简述主题活动中主题的来源。
-
简述主题活动的优势和局限。
-
简述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
-
幼儿园课程
-
隐性课程
-
区域设置的行动性原则
-
幼儿园课程方案
-
行为目标
-
主题活动设计的起点是()
- A.确定主题目标
- B.制定主题网络
- C.选择合理主题
- D.拟定活动纲要
-
在组织课程内容时根据学科本身的系统性来编排内容,这遵循的是()
- A.逻辑顺序
- B.心理顺序
- C.内容顺序
- D.学科顺序
-
按照课程资源的性质不同,课程资源可以分为()
- A.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
- B.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
- C.园内课程资源和园外课程资源
- D.校本资源和非校本资源
-
在档案袋评价中,决定档案袋内容选择的是()
- A.评价目的
- B.评价准则
- C.课程内容
- D.课程实施方式
-
在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中,活教育方法的核心是()
- A.做
- B.教和做
- C.教和学
- D.学和做
-
按照幼儿在不同区域内所进行的活动的性质,可将区域大致划分为探索性区域、表现性区域和()
- A.静态性区域
- B.运动性区域
- C.材料性区域
- D.益智性区域
-
认为理想的学习是游戏性和严肃性的结合的是()
- A.杜威
- B.蒙台梭利
- C.张雪门
- D.维果茨基
-
主张在课程实施后要“对幼童的行为应有检讨”的是()
- A.蒙台梭利
- B.张雪门
- C.维果茨基
- D.杜威
-
中外幼儿教育史上幼儿园课程模式之间的根本差异在于什么的不同?()
- A.课程理念
- B.教育思想
- C.教育目标
- D.课程结构
-
以下属于“课程即知识”的观点是()
- A.课程是学习者的所有经验
- B.课程是生活和学校活动
- C.课程是思维水平的各种发展
- D.课程是有计划、有指导的学习经验和有目的的学习结果
-
进行主题活动时,放在核心位置的是()
- A.幼儿的发展
- B.幼儿的快乐
- C.教学目标
- D.社会需要
-
与游戏活动相比,幼儿园教学活动更注重目的性和()
- A.有效性
- B.计划性
- C.适宜性
- D.趣味性
-
蒙台梭利的课程目标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即建设理想的和平社会和帮助儿童()
- A.获得感觉技能的发展
- B.形成健全人格
- C.获得基本的生活知识
- D.发展各种能力
-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出现严重违反规则的情形下,教师通常进行介入指导的方式是()
- A.平行式介入
- B.交叉式介入
- C.垂直式介入
- D.以上均可
-
华德福幼儿课程的依托是()
- A.游戏
- B.艺术
- C.自然
- D.项目
-
家园合作中,家长的角色不包括()
- A.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和支持者
- B.学习环境的共同创造者
- C.幼儿经验的分享者
- D.幼儿园教育事务的评价者
-
在游戏活动中,游戏资源的提供要()
- A.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游戏时间,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
- B.有足够的游戏空间,保障各类游戏场地的大小能够满足幼儿开展游戏的需要
- C.对游戏空间进行规划
- D.以上均对
-
对于指标体系的特征,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便于测量
- B.信度高
- C.效度高
- D.容易得出综合结论
-
在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中,感官训练最为重要的是()
- A.视觉训练
- B.听觉训练
- C.触觉训练
- D.嗅觉训练
-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肢体协调发展的敏感期为()
- A.0-3岁
- B.0-5岁
- C.1-4岁
- D.2.5-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