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学前教育(学前儿童游戏指导)模拟试卷六
-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幼儿园进行“快乐一家人”的主题活动,老师在活动室创设了三个“娃娃家”活动场景。
第一个场景是“卧室”,该场景紧靠图书区,与图书区用一张桌子隔开,放置了一张床及一排不能打开的装饰性柜子;
第二个场景是“厨房”,该场景紧靠盥洗室,放置了独立的、模拟仿真的粉红色儿童灶台,可以同时供两名幼儿进行游戏;
第三个场景是“客厅”,该场景老师利用若干洗衣机外包装箱做成了一个半封闭型的仿真小屋,里面有小桌椅、灶台和灶具,在纸箱做的仿真小屋的“墙面”上挖出一个“小窗户”在“窗”外放置了一张桌子、几张凳子。
在整个游戏活动中,第一个场景和第二个场景几乎无人问津,第三个场景热闹非凡,孩子们在里面炒菜,切水果,从“窗户”递出做好的饭菜给“窗”外的儿童,玩得非常开心。幼儿选择第三个场景进行游戏的行为说明了什么?什么样的环境是幼儿喜欢的?如果你是这位教师,如何改进第一、第二个场景?
-
举例分析如何指导小班幼儿的建构游戏活动
-
如何通过儿童的外部行为表现判断其是否是游戏?请举例分析。
-
角色游戏材料的选择包含哪些原则?
-
指导幼儿规则游戏的要求有哪些?
-
教师如何教会不同年龄班幼儿掌握游戏规则?
-
益智游戏的特点有哪些?
-
亲子依恋
-
游戏
-
“唯乐原则”
-
幼儿按照自己创编的故事或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对故事中的人物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这种行为属于【】
- A.角色游戏
- B.结构游戏
- C.表演游戏
- D.记忆游戏
-
益智游戏
-
在斯米兰斯基的社会性角色扮演游戏六要素中,属于社会性角色扮演游戏必须具备的结构要素和特点的是【】
- A.想象的角色扮演
- B.想象的以物代物
- C.有关动作和情景的想象
- D.言语交流
-
对角色游戏进行观察与评价的时候,应注意的原则是【】
- A.教师要充分考虑游戏的情境,及时给予鼓励或者解决问题
- B.教师要凭借幼儿当时的表现立即做出判断
- C.教师要全面把握游戏活动,收集有效信息,然后再进行评价
- D.角色游戏是评价的对象,教师应当成为评价的主体
-
依据幼儿身体运动的进展情况,能够进行成熟的全身性投掷和抓取动作在【】
- A.2~3岁
- B.3~4岁
- C.4~5岁
- D.5~6岁
-
儿童概念学习的主要途径是【】
- A.概念同化
- B.概念形成
- C.成人传递
- D.个体内化
-
下列对规则游戏的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规则游戏晚于象征性角色游戏,并取代角色游戏,因此,要等到象征性角色游戏完全结束后才会出现规则游戏
- B.3岁前,幼儿往往分不清手段与目的,行为的过程在幼儿眼里占了首要的位置
- C.3岁开始,幼儿有了竞争的意识,对竞赛过程较有兴趣
- D.4岁开始,幼儿能够注意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对活动的结果感兴趣,一定要取胜
-
4~5岁幼儿具有比较强的动作控制能力,他们可以参与的游戏是【】
- A.拼图
- B.跳绳
- C.画画
- D.骑三轮车
-
下列描述中,不属于教学游戏特点的是【】
- A.规则性
- B.工具性
- C.目的性
- D.自由性
-
下列不属于建构游戏的特点的是【】
- A.操作性
- B.创造性
- C.艺术性
- D.多样性
-
幼儿运用积木、插塑等较小的材料通过搭建、接插等动作组合成较大的物体的游戏活动是【】
- A.玩物游戏
- B.建构游戏
- C.益智游戏
- D.规则游戏
-
强调主客观之间的相互融合、相互作用,关注幼儿园环境对于儿童的实际意义的课程观念是【】
- A.课程即教学科目
- B.课程即学习经验
- C.课程即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或教学活动
- D.课程即游戏
-
创设户外游戏环境应注意【】
- A.只计算每个幼儿所需的面积来决定游戏场地的大小即可
- B.利用园所自然因素,因地制宜创设户外游戏场地
- C.尽量选择比较空旷的场地,给儿童足够的活动空间
- D.游戏环境以开放性空间设计为主,不用提供封闭活动的空间
-
下列组织和指导小班幼儿户外集体游戏的方法,正确的是【】
- A.选择体能性游戏,锻炼幼儿身体活动能力
- B.投放适宜的半成品和一物多玩的游戏材料
- C.选择适宜的户外集体游戏活动,明确游戏规则
- D.引导幼儿创编游戏的新玩法,积极开展新游戏
-
下列教学游戏的编制步骤,正确的是【】
- A.确定教学游戏的目标→拟定游戏规则→适当添加游戏因素→构思游戏的玩法和结果→概括出游戏题目→教学游戏的写作格式与要求→提出游戏建议
- B.确定教学游戏的目标→构思游戏的玩法和结果→适当添加游戏因素→概括出游戏题目→拟定游戏规则教学游戏的写作格式与要求→提出游戏建议
- C.确定教学游戏的目标→构思游戏的玩法和结果→拟定游戏规则→适当添加游戏因素→概括出游戏题目→提出游戏建议→教学游戏的写作格式与要求
- D.确定教学游戏的目标→拟定游戏规则→构思游戏的玩法和结果→适当添加游戏因素→概括出游戏题目→教学游戏的写作格式与要求→提出游戏建议
-
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是【】
- A.《儿童权利宣言》
- B.《儿童权利公约》
- C.《未成年人保护法》
- D.《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
豪伊斯和马特森从三个方面设计了儿童角色游戏观察表格,以综合评价儿童角色游戏发展,这三个方面不包括【】
- A.角色扮演
- B.互补性互动
- C.社会性互动
- D.以物代物
-
下列幼儿园游戏环境中,属于心理环境的是【】
- A.幼儿园内的人工游戏空间
- B.幼儿园的玩具
- C.幼儿园的表演游戏区
- D.宽松自由的游戏氛围
-
两人三足、猫捉老鼠等游戏属于【】
- A.练习性游戏
- B.象征性游戏
- C.结构游戏
- D.规则游戏
-
橡皮泥及其他的模型材料是“创造、观察和思考变化的最理想的媒介物”提出这个观点的是【】
- A.戈德哈伯
- B.刘焱
- C.弗洛伊德
- D.维果茨基
-
下列游戏中,适合小班幼儿的户外集体游戏是【】
- A.滑梯游戏
- B.沙包游戏
- C.模仿小兔跳
- D.接力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