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山东专升本语文真题及答案
-
2007年12月31日晚,北京大学在百年纪念讲堂举行一年一度的新年联欢晚会。校长许智宏致词鼓励北大全体学生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创造新的辉煌;随后演唱了流行歌曲《隐形的翅膀》,赢得了台下数千学子们的热烈掌声。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
文中部分引用了古语。这两句话分别出自哪两部作品?(4分)
-
这两段文字语言深入浅出,将抽象的理论阐述得清楚了。请从论述技巧的角度,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评析。(12分)
-
这两段文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列出其中三种,并举句例说明。(6分)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文学的趣味(节选)
朱光潜
文学作品在艺术价值上有高低的分别,鉴别出这高低而特有所好,特有所恶,这就是普通所谓趣味。辨别一种作品的趣味就是评判,玩索一种作品的趣味就是欣赏,把自己在人生自然或艺术中所领略得的趣味表现出就是创造。趣味对于文学的重要于此可知。文学的修养可以说就是趣味的修养。趣味是一个比喻,由口舌感觉引申出来的。它是一件极寻常的事,却也是一件极难的事。虽说【“天下之口有同嗜”】,而实际上“【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它的难处在没有固定的客观的标准,而同时又不能完全凭主观的抉择。说完全没有客观的标准吧,文章的美丑犹如食品的甜酸,究竟容许公是公非的存在;说完全可以凭客观的标准吧,一般人对于文艺作品的欣赏有许多个别的差异,正如有人嗜甜,有人嗜辣。在文学方面下过一番功夫的人都明白文学上趣味的分别是极微妙的,差之毫厘往往谬以 千里。极深厚的修养常在毫厘之差上见出,极艰苦的磨炼也常是在毫厘之差上做 功夫。人类心理都有几分惰性,常以先入为主,想获得一种新趣味,往往须战胜一种很顽强的抵抗力。许多旧文学家不能欣赏新文学作品,就因为这个道理。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起初习文言文,后来改习语体文,颇费过一番冲突与挣扎。在才置信语体文时,对文言文颇有些反感,后来多经摸索,觉得文言文仍有它的不可磨灭的价值。专就学文言文说,我起初学桐城派古文,跟着古文家们骂六朝文的绮靡,后来稍致力于六朝人的著作,才觉得六朝文也有为唐宋文所不可及处。在诗方面我从唐诗入手,觉宋诗索然无味,后来读宋人作品较多,才发现宋诗也特有一种风味。我学外国文学的经验也大致相同,往往从笃嗜甲派不了解乙派,到了解乙派而对甲派重新估定价值。我因而想到培养文学趣味好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来非我所有的征服为我所有。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道:“一个诗人不仅要创造作品,还要创造能欣赏那种作品的趣味。”我想不仅作者如此,读者也须时常创造他的趣味。生生不息的趣味才是活的趣味,象死水一般静止的趣味必定陈腐。活的趣味时时刻刻在发现新境界,死的趣味老是囿在一个窄狭的圈子里。这道理可以适用于个人的文学修养,也可以适用于全民族的文学演进史。
文章题目中的“趣味”指什么?如何理解“活的趣味”和“死的趣味”?(6分)
-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牡丹·亭游园》(节选)汤显祖
【步步娇】
(旦)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行介)步香闺女怎便把全向现!(贴)今日穿插的好。
【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乌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文中“行介”、“步步娇”是什么意思?
-
国以富强,百姓乐用。
-
今王诚欲志士,现从隗始。
-
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
-
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
不(爱)死,义也。
-
遂(去),不复与言。
-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
(帝)者与师处。
-
无庸,将自(及)。
-
《西风颂》是19世纪英国诗人______“三大颂”诗作中的一首。
-
“春天的旋律,生活的密码,这是非常珍贵的”数句出自王蒙的小说《______》。
-
余秋雨在其散文《______》中提到了“贬官文化”。
-
培根的《论言谈》是一篇______文。
-
《又是一年芳草绿》的作者是现代作家______。
-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以我为不肖”句中的“见”是表示______的副词。
-
古诗《长恨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
-
“渔父莞尔而笑,鼓楫而去”句中的“莞尔”,意思是______。
-
“君何患焉”中的“焉”意思是______。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年春秋中叶的诗歌______首。
-
“世界要是没有光,等于人没有眼睛”两句的作者是( )。
- A.艾青
- B.郭沫若
- C.戴望舒
- D.雪莱
-
下列作品中,以20世纪上半叶知识分子的生存与婚姻状态为表现内容的是( )。
- A.《伤逝》
- B.《围城》
- C.《春之声》
- D.《失败了以后》
-
现代美国小说作家海明威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小说是( )。
- A.《丧钟为谁而鸣》
- B.《永别了,武器》
- C.《太阳照常升起》
- D.《老人与海》
-
莎士比亚的名作《哈姆雷特》是一部( )。
- A.小说
- B.悲剧
- C.长篇叙事诗
- D.史书
-
“却宾客以业诸侯”中的“业”是名词活用为( )。
- A.使动用法
- B.意动用法
- C.状语
- D.表示方位与处所
-
“厦门街的雨巷走了二十年与记忆等长”一句出自( )
- A.《雨巷》
- B.《听听那冷雨》
- C.《洞庭一角》
- D.《怀念萧珊》
-
《采薇》这首诗选自《诗经》中的( )
- A.风
- B.大雅
- C.小雅
- D.颂
-
在《谏逐客书》中,作者先列举繆公用由余、百里奚,孝公用商鞅,惠王用张仪,昭王用范雎的历史事实,然后得出“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的结论。这里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
- A.归纳法
- B.演绎法
- C.比较法
- D.类比法
-
《左传》是记录春秋历史的史书,其体裁是( )
- A.国别体
- B.纪传体
- C.编年
- D.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