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教育理论(专升本)》模拟试卷(9)
-
简述智力的定义及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
联系教学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
简要分析遗忘的规律及主要原因。
-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
思维和感觉、知觉一样,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
无论何种程度的焦虑状态对考试都是有害的。
-
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个性心理特征称为( )
- A.人格
- B.能力
- C.性格
- D.气质
-
教师根据成绩对学生进行表扬或者批评。这种强化方式体现了班都拉提出的( )
- A.间断强化
- B.替代强化
- C.直接强化
- D.自我强化
-
寻求享乐,无忧无虑,社会适应性强;不断追求新异感觉经验,对艺术品感兴趣;直觉压抑。这种人格类型属于荣格提出的哪一种人格类型( )
- A.思维外向型
- B.感觉外向型
- C.情感外向型
- D.直觉外向型
-
人脑把抽象出来的事物间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联合(综合)起来的过程叫( )
- A.抽象
- B.概括
- C.分析
- D.综合
-
人们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 )
- A.选择性
- B.整体性
- C.理解性
- D.恒常性
-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 )
- A.原型
- B.原型启发
- C.问题情境
- D.定势
-
王莹穿的新款服装在学校招来了许多同学异样的目光,第二天就不再穿这件衣服上学了。这种心理现象是( )
- A.从众
- B.服从
- C.遵从
- D.依从
-
追求个人特有潜能的充分发挥,理想和人的价值的完美实现属于( )
- A.生理与安全需要
- B.尊重需要
- C.归属与爱的需要
- D.自我实现需要
-
当你在电视广告中看到某演员时,能确认他曾饰演过的角色。这种现象属于( )
- A.识记
- B.保持
- C.再认
- D.回忆
-
个体在行为上听从他人支配,接受他人指挥的心理现象是( )
- A.从众
- B.服从
- C.顺从
- D.暗示
-
梦是在睡眠状态下产生的正常心理现象。它属于( )
- A.有意想象
- B.无意想象
- C.创造想象
- D.再造想象
-
由于喜欢某人、某群体或某件事,乐于与其保持一致或采取与其相同的表现,这是态度形成过程中的哪一个阶段( )
- A.顺从
- B.认同
- C.内化
- D.改变
-
试述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
-
简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了学生享有哪些权利?
-
简述“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德育原则的基本含义及贯彻要求。
-
教育学等同于教育方针政策。
-
在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中,高中阶段应以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为主。
-
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
- A.顺序性和阶段性
- B.不均衡性
- C.稳定性和可变性
- D.个别差异性
-
在学校与家庭、社会联系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
- A.班主任
- B.任课教师
- C.学校领导
- D.团队干部
-
在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改变长期以来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的哪一功能?( )
- A.甄别与选拔
- B.促进学生发展
- C.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D.改进教学过程
-
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现场对学生进行德育,主要属于( )
- A.说服教育法
- B.榜样教育法
- C.实际锻炼法
- D.陶冶教育法
-
最早使用美育一词的是( )
- A.赫尔巴特
- B.席勒
- C.卢梭
- D.孔子
-
持有“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儿童中心论”等观点的理论派别属于( )
- A.实验教育学
- B.文化教育学
- C.实用主义教育学
- D.批判教育学
-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等命题的提出者是( )
- A.布卢姆
- B.布鲁纳
- C.杜威
- D.夸美纽斯
-
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 )
- A.各科教学
- B.课外活动
- C.社会实践
- D.班主任工作
-
教学中,在每节课或学习单元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口头提问和书面测验,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这种评价是( )
- A.诊断性评价
- B.参照性评价
- C.形成性评价
- D.终结性评价
-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将美育列入教育方针,并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家是( )
- A.王国维
- B.蔡元培
- C.杨贤江
- D.陶行知
-
资本主义社会实行的纪律是( )
- A.棍棒纪律
- B.饥饿纪律
- C.自觉纪律
- D.惩罚纪律
-
课程可被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其划分角度是( )
- A.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
- B.课程管理制度角度
- C.课程的组织核心
- D.课程的存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