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教育理论(专升本)》模拟试卷(3)
-
什么是情绪,并简述情绪与认知的关系?
-
如何促进学生有效掌握科学概念?
-
什么是意识?意识有哪些特点?
-
试分析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
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短时记忆,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
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叫( )
- A.表象
- B.联想
- C.做梦
- D.幻想
-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又称之为回忆)等三个环节。
-
精神分析的人性观属于( )。
- A.积极人性观
- B.被动人性观
- C.消极人性观
- D.主动人性观
-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 A.弗洛伊德
- B.班杜拉
- C.马斯洛
- D.艾利斯
-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什么作了最好的诠释( )
- A.稳定性
- B.独特性
- C.整合性
- D.功能性
-
1937年出版《人格:心理学的解释》一书,标志着用科学方法系统研究人格问题的开始的人是( )
- A.卡特尔
- B.塔佩斯
- C.奥尔波特
- D.霍兰德
-
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 )
- A.指向性与选择性
- B.指向性与集中性
- C.紧张性与集中性
- D.紧张性与选择性
-
游览过八达岭长城的人,头脑中重现长城的形象是( )
- A.后象
- B.表象
- C.想象
- D.联想
-
人们常常以日出日落来判断东西方向,以人体为参照来判断左右,这属于( )
- A.形状知觉
- B.大小知觉
- C.深度知觉
- D.方位知觉
-
在智力技能形成过程中,需要把智力活动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予以实施的阶段是 ( )
- A.原型定向
- B.操作定向
- C.原型操作
- D.原型内化
-
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
-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 B.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 C.观念性、内隐性、简缩性
- D.观念性、内稳性、展开性
-
联系实际,论述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
学生解答问题时,能做到“一题多解”,说明其下列哪种思维能力强( )
- A.再现思维
- B.求同思维
- C.辐合思维
- D.发散思维
-
个性心理特征的结构成分主要包括( )
- A.认识、情感和意志
- B.感知、记忆、思维、想象
- C.能力、气质和性格
- D.需要、动机、兴趣、爱好
-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法有哪些?
-
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
教育制度就是指学校教育制度。
-
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
我们在制定教育目的时,既要考虑社会需要,又要考虑人的自身发展需要。
-
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 )
- A.永恒性
- B.历史性
- C.阶级性
- D.相对独立性
-
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 C.进行个别教育
- D.协调各方面教育影响
-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 )
- A.主导作用
- B.起决定作用
- C.不起主导作用
- D.起基础作用
-
夸美纽斯的教育代表作是( )
- A.《大教学论》
- B.《教育论》
- C.《教育漫活》
- D.《爱弥儿》
-
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 )
- A.教学为主
- B.德育为主
- C.教师为主
- D.学生为主
-
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是( )
- A.课堂教学
- B.小组教学
- C.现场教学
- D.复式教学
-
前苏联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问题的是 ( )
- A.苏霍姆林斯基
- B.凯洛夫
- C.马卡连柯
- D.克鲁普斯卡娅
-
教育是一种( )
- A.生物现象
- B.自然现象
- C.社会现象
- D.心理现象
-
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化( )
- A.起决定作用
- B.起加速作用
- C.起延缓作用
- D.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
以纲要形式规定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 )
- A.课程计划
- B.教学方法
- C.教材
- D.学科课程标准
-
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 A.课外体育锻炼
- B.课间操
- C.体育课
- D.运动会
-
以杜威为代表所倡导的教育理论主张被称为( )
- A.现代教育派
- B.传统教育派
- C.形式教育论
- D.实质教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