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应试模拟题(7)
-
分析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
试述如何促进问题解决。
-
动机是由人的内部需要而产生的。
-
引起随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
-
人们在能力的发展速度上不存在差异。
-
精神分析法的人性观属于( )。
- A.积极人性观
- B.被动人性观
- C.消极人性观
- D.主动人性观
-
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 )。
- A.近因效应
- B.首因效应
- C.社会过滤效应
- D.最近效应
-
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是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 )
- A.胆汁质
- B.多血质
- C.黏液质
- D.抑郁质
-
根据动机的性质及社会价值的不同,可把动机分为( )。
- A.生理性与社会性的动机
- B.长远与短暂的动机
- C.高尚与低级的动机
- D.主导性与辅助性的动机
-
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是( )。
- A.直接强化
- B.自我强化
- C.负强化
- D.替代强化
-
当公司招聘高技术开发人员时,招聘者更注重应聘者的“智慧”品质而不是看其是否具有“魅力”。这属于印象形成的( )。
- A.加法模式
- B.平均模式
- C.加权平均模式
- D.总和模式
-
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 )。
- A.原型定向
- B.原型操作
- C.操作整合
- D.原型内化
-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称为( )。
- A.原型
- B.原型启发
- C.问题情境
- D.问题对象
-
许多人利用早晨和晚上的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是哪种抑制的干扰?( )
- A.双重抑制
- B.前摄抑制
- C.单一抑制
- D.倒摄抑制
-
在目的冲突中,个人在回避两个有害无利的目标时引起的冲突是( )。
- A.双趋式冲突
- B.双避式冲突
- C.趋避式冲突
- D.多重趋避式冲突
-
长时记忆的遗忘属于下列哪种障碍?( )
- A.生理性障碍
- B.心理性障碍
- C.存储性障碍
- D.提取性障碍
-
人的心理活动包括下列哪两个部分?( )
- A.心理过程与个性
- B.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
- C.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
- D.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
-
简述德育的校外途径。
-
试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
简要说明教师的劳动特点。
-
美育的实施途径有哪些?
-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
-
通过教育实验提出高难度、高速度等教学原则的教育家是( )。
- A.赞可夫
- B.马卡连科
- C.凯洛夫
- D.苏霍姆林斯基
-
教育决定着人的发展。
-
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之前的基础的评价是( )。
- A.诊断性评价
- B.形成性评价
- C.终结性评价
- D.发展性评价
-
课外校外教育从确定活动的内容到选择活动的方式,从安排活动的具体步骤到组织实施等,都是学生自主进行的。这反映了课外校外教育具有( )。
- A.独立性
- B.多样性
- C.实践性
- D.自愿性
-
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倡导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教育的( )。
- A.心理起源论
- B.生物起源论
- C.劳动起源论
- D.神话起源论
-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 )。
- A.1982年
- B.1983年
- C.1984年
- D.1985年
-
《礼记·学记》中提出“学不躐等”,讲的是教学要重视( )。
- A.启发性原则
- B.直观性原则
- C.循序渐进原则
- D.因材施教原则
-
最早提出“长善救失”教育主张的著作是( )。
- A.《论语》
- B.《学记》
- C.《孟子》
- D.《荀子》
-
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所遵循的主要教学规律是( )。
-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 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 A.备课
- B.上课
- C.考试
- D.作业
-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 )。
- A.加强德育
- B.发展智力
- C.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D.健康第一
-
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 )。
- A.各科教学
- B.课外活动
- C.社会实践
- D.班主任工作
-
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知识而智力训练无关紧要的理论是( )。
- A.传统教育理论
- B.现代教育理论
- C.形式教育理论
- D.实质教育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