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全真模拟试卷(7)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联系实际分析如何教会学生调节与控制情绪。

  2. 简要说明人格的特征。

  3. 简要说明意志与情绪过程的关系。

  4. 良好的思维品质有哪些特性?

  5. 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6. 根据动机的性质及社会价值的不同,可把动机分为(  )。

    • A.生理性与社会性的动机
    • B.长远与短暂的动机
    • C.高尚与低级的动机
    • D.主导性与辅助性的动机
  7. 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总能带来行为效率的提高。

  8. 提出态度的认知不协调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 A.费斯廷格
    • B.韦纳
    • C.阿特金森
    • D.班杜拉
  9. 厌恶疗法属于(  )。

    • A.行为矫正疗法
    • B.精神分析疗法
    • C.人本主义疗法
    • D.合理情绪疗法
  10. 在目的冲突中,个人在回避两个有害无利的目标时引起的冲突是(  )。

    • A.双趋式冲突
    • B.双避式冲突
    • C.趋避式冲突
    • D.多重趋避式冲突
  11. 在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的、稳定的因素是(  )。

    • A.能力
    • B.努力
    • C.运气
    • D.任务难度
  12. 迷信、巫术的流行,说明下列哪种因素影响社会态度的形成?(  )

    • A.经验的情绪后果
    • B.参照群体
    • C.知识水平
    • D.文化因素
  13. 同一感觉器官在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下,感受性产生变化的现象叫做(  )。

    • A.感觉的适应
    • B.感觉的对比
    • C.感觉的分化
    • D.感觉的相互作用
  14. 个体尽力发展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态度。在社会互动过程中,态度是社会交换的产物。这属于态度的(  )。

    • A.知识功能
    • B.工具性功能
    • C.价值表达功能
    • D.自我防御功能
  15. 人的心理就其产生方式而言,都是脑的(  )。

    • A.精神活动
    • B.意识活动
    • C.理性活动
    • D.反射活动
  16. 人脑把抽象出来的事物间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联合(综合)起来的过程叫做(  )。

    • A.抽象
    • B.概括
    • C.分析
    • D.综合
  17. 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

    • A.练习
    • B.感知
    • C.活动
    • D.思维
  18. 情绪和情感所反映的是(  )。

    • A.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 B.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
    • C.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 D.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19. 试述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

  20. 试评析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论。

  21.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22. 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问卷法。

  23. 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哪些能力素养?

  24. 教师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教育学生,可以拆看学生的信件。

  25. 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是(  )。

    • A.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
    • B.马卡连科的《教育诗》
    • C.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
    • D.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26. 教学的特殊形式是(  )。

    • A.现场教学
    • B.复式教学
    • C.个别指导
    • D.小组教学
  27. 下列教学方法中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是(  )。

    • A.讨论法
    • B.读书指导法
    • C.演示法
    • D.实验法
  28.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提出:“要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提示我们应注意贯彻的德育原则是(  )。

    • A.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 B.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 C.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 D.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29. 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又称(  )。

    • A.道德教育过程
    • B.政治教育过程
    • C.德育过程
    • D.思想教育过程
  30. 实验法所属的教学方法的类型是(  )。

    • A.以直观感知为主的
    • B.以实际训练为主的
    • C.以探究活动为主的
    • D.以语言传递为主的
  31. 课外校外教育是指下列哪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

    • A.课堂教学以外
    • B.学校以外
    • C.课堂教学和学校以外
    • D.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
  32. 在德育工作中,要统一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建立“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这主要遵循的德育原则是(  )。

    • A.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 B.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 C.知行统一的原则
    •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33. 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

    • A.1862年
    • B.1901年
    • C.1911年
    • D.1949年
  34. 《大教学论》的作者是捷克教育家(  )。

    • A.赞可夫
    • B.马卡连科
    • C.夸美纽斯
    • D.凯洛夫
  35.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  )。

    • A.1982年
    • B.1983年
    • C.1984年
    • D.1985年
  36.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  )。

    • A.加强德育
    • B.发展智力
    • C.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D.健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