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全真模拟试卷(3)
-
简要说明从众行为的影响因素。
-
联系实际论述如何进行概念掌握。
-
简述技能的特点。
-
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情绪状态。
-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内容是什么?
-
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叫知觉的选择性。
-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句话说明人格具有( )。
- A.稳定性
- B.独特性
- C.整合性
- D.功能性
-
人们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 )
- A.选择性
- B.整体性
- C.理解性
- D.恒常性
-
工人操作机器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并用,是下列哪种注意品质?( )
- A.注意的分散
- B.注意的转移
- C.注意的分配
- D.注意的广度
-
同一班的学生,听同一节课,每人对讲课内容的理解不尽相同,这是因为人的心理具有( )。
- A.主观性
- B.客观性
- C.社会性
- D.自发性
-
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是( )。
- A.直接强化
- B.自我强化
- C.负强化
- D.替代强化
-
人类特有的最高级的心理现象是( )。
- A.认识
- B.情感
- C.能力
- D.意识
-
了解智力活动的动作结构,明确活动的方向的阶段是( )。
- A.原型定向
- B.原型动作
- C.原型内化
- D.动作定向
-
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 )。
- A.原型定向
- B.原型操作
- C.操作整合
- D.原型内化
-
气质类型在社会评价上( )。
- A.有好坏之分
- B.无好坏之分
- C.都是好的
- D.都是坏的
-
技能的活动方式是( )。
- A.合乎法则的
- B.不随意运动的
- C.遗传获得的
- D.知识经验的
-
学生动作的执行由出声的外部语言到不出声的外部语言,再到内部语言的过程是智力技能形成的哪个阶段?( )
- A.原型操作
- B.原型定向
- C.原型内化
- D.操作练习
-
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
- A.意志
- B.能力
- C.气质
- D.兴趣.
-
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就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请联系教学实际,论“启发性教学原则。”
-
简述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联系的主要方式。
-
简述德育的校外途径。
-
进行教学评价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方向性原则。
-
循序渐进教学原则中的“序”是指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顺序。
-
最早提出“长善救失”教育主张的著作是( )。
- A.《论语》
- B.《学记》
- C.《孟子》
- D.《荀子》
-
在下面的四种教学方法中,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
- A.演示法
- B.讲授法
- C.谈话法
- D.实验法
-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 )。
- A.1982年
- B.1983年
- C.1984年
- D.1985年
-
班级授课制产生于( )。
- A.奴隶社会
- B.封建社会
- C.资本主义社会
- D.社会主义社会
-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
- A.创造性
- B.广延性
- C.长期性
- D.示范性
-
提出“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是在( )。
- A.1951年
- B.1958年
- C.1966年
- D.1985年
-
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是( )。
- A.《学记》
- B.《论语》
- C.《大学》
- D.《理想国》
-
联系班级任课教师的纽带主要是( )。
- A.学生干部
- B.班主任
- C.教导主任
- D.校长
-
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知识而智力训练无关紧要的理论是( )。
- A.传统教育理论
- B.现代教育理论
- C.形式教育理论
- D.实质教育理论
-
把“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家是( )。
- A.赞可夫
- B.布鲁纳
- C.凯洛夫
- D.杜威
-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
- A.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
- B.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D.红与专相结合
-
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常用的奖惩属于( )。
- A.榜样示范
- B.品德评价
- C.陶冶教育
- D.说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