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全真模拟试卷(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论述人格形成的因素。

  2. 简要说明意志的品质。

  3. 动机是由人的内部需要而产生的。

  4. 简要说明社会促进、社会惰化及它们的特征。

  5. 简要说明侵犯行为的控制。

  6. 智力的个别差异在一般人口中都呈常态曲线式的分布。

  7. 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  )。

    • A.动力系统
    • B.自然前提
    • C.心理基础
    • D.核心成分
  8. 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理论是(  )。

    • A.成就动机理论
    • B.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 C.成绩结构理论
    • D.强化理论
  9. 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助人为乐,诚实,正直,属于(  )。

    • A.性格的态度特征
    • B.性格的意志特征
    • C.性格的情绪特征
    • D.性格的理智特征
  10. 最先提出内一外向人格类型学说的心理学家是(  )。

    • A.奥尔波特
    • B.弗洛伊德
    • C.荣格
    • D.阿德勒
  11. 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

    • A.练习
    • B.感知
    • C.活动
    • D.思维
  12. 精神分析法的人性观属于(  )。

    • A.积极人性观
    • B.被动人性观
    • C.消极人性观
    • D.主动人性观
  13. 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内容是(  )。

    • A.意识
    • B.信念
    • C.性格
    • D.理想
  14. 个体在行为上听从他人支配,接受他人指挥的心理现象是(  )。

    • A.从众
    • B.服从
    • C.顺从
    • D.暗示
  15. 在人际关系取向上,有三种需要,分别是包容需要、控制需要和(  )。

    • A.生理需要
    • B.安全需要
    • C.感情需要
    • D.自我实现需要
  16. 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  )。

    • A.先慢后快
    • B.先快后慢
    • C.时快时慢
    • D.均匀递减
  17. 个体在行为上听从他人支配,接受他人指挥的心理现象是(  )。

    • A.从众
    • B.服从
    • C.顺从
    • D.暗示
  18. 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之为(  )。

    • A.近因效应
    • B.首因效应
    • C.社会过滤效应
    • D.最近效应
  19. 试述我国新课程设置的特点。

  20. 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1. 简要说明教师的劳动特点。

  22. 简要说明教师的劳动特点。

  23. 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4. 教育学等同于教育方针政策。

  25.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

    • A.创造性
    • B.广延性
    • C.长期性
    • D.示范性
  2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多次变化,说明了教育目的受(  )。

    • A.文化传统的制约
    • 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制约
    • C.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
    • D.外国教育目的的制约
  27.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 B.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 D.做好课时计划
  28. 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做到(  )。

    • A.以教学为主
    • B.教学、科研并重
    • C.教学、科研、生产三中心
    • D.所有时间用于教学
  29. 学制中关于教育的程度结构方面主要受(  )。

    • A.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
    • B.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的制约
    • C.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 D.本国学制的历史和国外学制经验的制约
  30. 情境教学法所属的教学方法类型是(  )。

    • A.以实际训练为主的
    • B.以直观感知为主的
    • C.以情感陶冶为主的
    • D.以探究活动为主的
  31. “读万卷书,走万里路”这句话反映的教学原则是(  )。

    • A.直观性原则
    • B.因材施教原则
    • C.启发性原则
    • D.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2. 提出“在集体中通过集体进行教育”的平行影响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

    • A.凯洛夫
    • B.杜威
    • C.马卡连科
    • D.赫尔巴特
  33. 班主任在课余和学生聊天以了解学生的方法是(  )。

    • A.观察法
    • B.访问法
    • C.问卷法
    • D.作品分析法
  34. 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  )。

    • A.提高国民学历水平
    • B.提高国民素质
    • C.提高国民创造力
    • D.提高国民体质
  35. 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  )。

    • A.课程计划
    • B.学科课程标准
    • C.教科书
    • D.教学资料
  36. 我国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  )。

    • A.说理教育
    • B.榜样示范
    • C.实际锻炼
    • D.陶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