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卷21
-
论述题
本大题15分。
分析说明人的能力和个别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
印象管理的特殊自我表现策略有哪些?
-
简述社会态度的结构。
-
简答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
什么是情绪?简述情绪与认知的关系。
-
霓虹灯的一亮一暗,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是因为它亮。
-
辨析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首先请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
智力的核心成分是( )
- A.应变能力
- B.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 C.想像力
- D.直觉思维能力
-
人的能力有“早慧”和“大器晚成”的表现,这反映了能力哪一方面的差异?( )
- A.能力类型差异
- B.能力发展速度的差异
- C.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 D.能力遗传素质的差异
-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反映了思维的哪一个特性?
- A.思维的间接性
- B.思维的概括性
- C.思维的直觉性
- D.思维的抽象性
-
在西方社会,一提到黑人,很多人马上会想到愚蠢、落后、原始等观念,这些偏见属于态度的( )
- A.认知成分
- B.情感成分
- C.意志成分
- D.行为成分
-
提出智力三元结构理论的是( )
- A.瑟斯顿
- B.加德纳
- C.斯腾伯格
- D.达斯
-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技能单位是( )
- A.神经中枢
- B.神经元
- C.反射弧
- D.突触
-
明明知道某个字,可就是想不起来,事后却能忆起的现象叫( )
- A.舌尖现象
- B.动机遗忘
- C.前摄抑制
- D.后摄抑制
-
用“一目十行”形容人的阅读速度,从注意的角度讲,主要表明他的注意( )
- A.稳定性好
- B.分配好
- C.转移好
- D.范围广
-
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的联想进行思维属于( )
- A.动作思维
- B.具体形象思维
- C.抽象逻辑思维
- D.感知运动思维
-
系统脱敏法最早由下列谁创立的?( )
- A.罗杰斯
- B.弗洛伊德
- C.沃尔甫
- D.杜威
-
在心理咨询中,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行为矫正法( )
- A.自由联想
- B.系统脱敏
- C.厌恶疗法
- D.强化和惩罚
-
选择题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提出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与个人特质的心理学家是( )
- A.卡特尔
- B.奥尔波特
- C.霍兰德
- D.弗洛伊德
-
简述新形势下我国学校德育工作出现的新形式。
-
论述题
本大题15分。
试述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这一德育基本规律。
-
简答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
简述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
-
简述德育原则。
-
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其特点主要是学习掌握( )
- A.直接经验
- B.间接经验
- C.语数外知识
- D.实际操作能力
-
循序渐进教学原则中的“序”是指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顺序。
-
辨析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首先请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
-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 )
- A.社会主义教育与剥削阶级教育的分水岭
- B.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必要条件
- C.资本家剥削童工的主要手段
- D.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
德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着( )
- A.决定作用
- B.辅助作用
- C.主导作用
- D.不起作用
-
我国春秋末年出现的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是( )
- A.《论语》
- B.《孟子》
- C.《老子》
- D.《学记》
-
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 )
- A.权威性、灵活性、针对性
- B.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 C.目的性、组织性、计划性
- D.目的性、选择性、自发性
-
教育史上“新三中心”是指( )
- A.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 B.教材中心、教育中心、课堂中心
- C.教师中心、教学中心、课堂中心
- D.教材中心、教师中心、学生中心
-
中国开始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
- A.元末
- B.明末
- C.清末
- D.民国初期
-
家庭教育的主要特点是( )
- A.情感化
- B.理智性
- C.全面性
- D.融合性
-
将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 B.昆体良
- C.杜威
- D.赫尔巴特
-
班级授课制是教育学科发展到独立阶段形成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首倡这种组织形式的教育家是( )
- A.杜威
- B.卢梭
- C.夸美纽斯
- D.赫尔巴特
-
下列属于教师劳动的特点的是( )。
- A.复杂性、创造性
- B.局限性、区域性
- C.自觉性、感化性
- D.传递性、短暂性
-
选择题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美育”一词的首次提出使用者是( )
- A.孔子
- B.鲁迅
- C.席勒
- D.但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