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应试模拟题(5)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思维的基本过程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分别是什么?

  2. 联系实际分析如何教会学生调节与控制情绪。

  3. 简要说明意志与认识过程的关系。

  4. 简述智力技能的特点和形成阶段。

  5. 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有优劣之分。

  6. 考试焦虑的危害是降低学习效率和影响考试成绩。

  7. 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

    • A.练习
    • B.感知
    • C.活动
    • D.思维
  8. 下列谁的理论是人格的类型理论?(  )

    • A.艾森克的特质理论
    • B.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 C.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 D.霍兰德的人格理论
  9. “心有余悸”是描写人在恐惧中的(  )。

    • A.心境状态
    • B.应激状态
    • C.激情状态
    • D.热情状态
  10.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句话说明人格具有(  )。

    • A.稳定性
    • B.独特性
    • C.整合性
    • D.功能性
  11.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知觉的基本属性?(  )

    • A.知觉的选择性
    • B.知觉的规律性
    • C.知觉的理解性
    • D.知觉的恒常性
  12. 心理咨询遵循的理论体系属于(  )。

    • A.社会意识形态领域
    • B.自然科学的领域
    • C.心理科学的范畴
    • D.哲学领域
  13. 人们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  )

    • A.选择性
    • B.整体性
    • C.理解性
    • D.恒常性
  14. 有一位先哲说过:“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说明人格具有(  )。

    • A.稳定性
    • B.独特性
    • C.整合性
    • D.功能性
  15. 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是(  )。

    • A.认知
    • B.需要
    • C.客观现实
    • D.个性
  16. 一般来说,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动机强度是(  )。

    • A.强烈
    • B.较弱
    • C.微弱
    • D.中等
  17. 同一班的学生,听同一节课,每人对讲课内容的理解不尽相同,这是因为人的心理具有(  )。

    • A.主观性
    • B.客观性
    • C.社会性
    • D.自发性
  18. 气质类型在社会评价上(  )。

    • A.有好坏之分
    • B.无好坏之分
    • C.都是好的
    • D.都是坏的
  19. 现在强调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有人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起个辅助的作用就可以了。请根据某一教学规律对此看法加以分析。

  20.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1. 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22. 知识多了,智力自然就提高了。

  23. 试述推进素质教育的意义。

  24. 我们在制定教育目的时,既要考虑社会需要,又要考虑人的自身发展需要。

  25. 提出“在集体中通过集体进行教育”的平行影响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

    • A.凯洛夫
    • B.杜威
    • C.马卡连科
    • D.赫尔巴特
  26. 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  )。

    • A.群众性活动
    • B.小组活动
    • C.个人活动
    • D.集体活动
  27. 在“三结合”教育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 A.家庭教育
    • B.学校教育
    • C.自我教育
    • D.社会教育
  28. 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  )。

    • A.提高国民学历水平
    • B.提高国民素质
    • C.提高国民创造力
    • D.提高国民体质
  29.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 A.说理教育
    • B.榜样示范
    • C.实际锻炼
    • D.品德评价
  30. 从本质上说,教学过程是(  )。

    • A.一般认识过程
    • B.理性认识过程
    • C.特殊认识过程
    • D.感性认识过程
  31. 以跑、走、跳、投为主要内容的体育运动是(  )。

    • A.田径
    • B.体操
    • C.球类
    • D.武术
  32. 学制中关于教育的程度结构方面主要受(  )。

    • A.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
    • B.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的制约
    • C.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 D.本国学制的历史和国外学制经验的制约
  33. 班主任通过查阅学生的作业、学籍卡片等来了解学生的方法属于(  )。

    • A.书面材料分析法
    • B.问卷法
    • C.调查访问法
    • D.观察法
  34. 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是其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变化的根本(  )。

    • A.目标
    • B.内容
    • C.途径
    • D.动力
  35. 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是(  )。

    • A.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
    • B.马卡连科的《教育诗》
    • C.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
    • D.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36. 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一名言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 B.墨子
    • C.荀子
    • D.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