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前密押试卷(1)
-
有人说,按照常理,第三、四两旬中的“情更怯”和“不敢问”是矛盾的。你认为是否矛盾?为什么?(5分)
-
方和圆似乎格格不入,却和谐地搭配成一枚精妙的铜钱;野草和鲜花似乎是宿敌,却共同装饰了绚丽的大地;繁星和黑夜似乎是冤家,却共同点缀了美丽的夜空……事实上,我们的生活往往就是如此奇妙!阅读材料,根据你的感悟和经历,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但文体特征要鲜明。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渡汉江①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①这是宋之问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市东南)贬所北归,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的一首诗。
简要说说诗中“断”和“复”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
杨子回答心都子的一番话,采用的是什么方法?(6分)
-
《歧路亡羊》这篇寓言的主旨是什么?(6分)
-
作者为什么说“不可对诗的欣赏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奢望”?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弟子孟孙阳出,以告心都子。心都子他日与孟孙阳偕入,而问曰:“昔有昆弟三人,游齐鲁之间,同师而学,进仁义之道而归。其父曰:‘仁义之道若何?’伯曰:‘仁义使我爱身而后名。’仲曰:‘仁义使我杀身以成名。’叔曰:‘仁义使我身名并全。’彼三术相反,而同出于儒。孰是孰非邪?”杨子曰:“人有滨河而居者,习于水,勇于泅,操舟鬻渡,利供百口。裹粮就学者成徒,而溺死者几半。本学泅,不学溺,而利害如此。若以为孰是孰非?”心都子嘿然而出。孟孙阳让之曰:“何吾子问之迂,夫子答之僻?吾惑愈甚。”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学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惟归同反一,为亡得丧。子长先生之门,习先生之道,而不达先生之况也,哀哉!”(节选自《列子·说符》)
【注】:①党:家人、亲戚。②竖:年轻的仆人。③移时:半晌。
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
作者在对《沙扬娜拉一首》所作的欣赏中,具体地指出了“再创造过程”的哪两个步骤?(用第三段中的原文作答)(6分)
-
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长于曲》“整首诗几乎未作描写与叙述”?(6分)
-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问题。
从根本上说,文学的欣赏活动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诗歌的欣赏活动更是一种确切意义上的再创造的过程。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活动。想象不仅对于诗人的创作是十分必要的,对于读者的欣赏也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认为,诗人通过想象创造出了诗的形象,读者通过想象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和再现了诗人所创造的形象。
我第一次读崔颢的《长干曲》的时候,由于想象的展开所获得的愉快,至今还记得。“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整首诗几乎未作描写与叙述,但一个青年女子活泼、爽朗而又令人亲近的形象却跃然眼前:长江上两舟相逢,一个船家女,主动打问迎面而来的男子家住何处,是哪里人,她不等对方答话,又立即作了自我介绍。后两句,可以理解为她因自己的热情主动而显得唐突,想极力掩饰自己的羞窘:“停船相问,别无他因,也许你我是同乡吧……”长江滔滔,两舟邂逅,一对青年男女的友好相遇所引起的新鲜与亲切之感,通过读者自由的想象,得到了显现。这是想象在欣赏中的作用,因此,我以为欣赏是一种再创造。
为了说明这种再创造,我再举徐志摩的短诗《沙扬娜拉①一首》,以为佐证: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遭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一朵水莲花在凉风中表现着婀娜的娇羞,诗人借此形容这位日本女郎的温柔缱绻。我们欣赏这首诗,首先是从诗人提供的形象上展开我们的想象活动的。从这一朵水莲花出发,想象那女郎的美丽、多情、柔情似水而又充满离别的轻愁。为什么说这是再创造?因为诗人并没有告诉我们这位女郎的年龄、容貌以及互道珍重的两人的关系,但这并不妨碍读者在自己的想象中创造出一幅动人的画面来。这在诗的欣赏活动中不仅是允许的,而且是应该受到鼓励的。这种想象活动,可以使欣赏者自己,或由此联想起来的其他人物“移入”他所再创造的那幅画面中去一一他可以把那一位水莲花似的女郎想象成自己的女友或爱人,也可以在一声充满“蜜甜的忧愁”的“沙扬娜拉”中,寄托着自己与心爱的朋友道别时的那一份眷恋之情。就是说,他可以把自身想象为诗中的人。 但是,不可对诗的欣赏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奢望,以为读诗可以“创造一切”,因而也可以 “洞悉一切”。
诗不可能把什么都告诉我们,特别是由于它不可能详尽地叙事,它的特点在抒情。因此作为读者,我们只能希望通过诗的形象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不单是了解诗人的感情活动,而且寄托自己的情思,或者重温自己曾经有过的情感的经历。这就是诗的欣赏上的再创造。
【注】①沙扬娜拉:日语“再见”的意思。
从第一段的文意看,作者为什么把“诗歌的欣赏活动”看成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6分)
-
如果给这篇短文拟一个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
- A.纯金的特点
- B.K金的特点
- C.K金与首饰
- D.金与首饰
-
此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
- A.下定义、列数字
- B.下定义、作比较
- C.列数字、举例子
- D.举例子、作比较
-
根据材料,回答题。
金是一种具有美丽光泽的贵金属,是人类最早应用的金属之一。金最大的特点是不易氧化,即使在千度高温下也不变色,因此获了“真金不怕火炼”的美誉。在世界上,绝对的纯金是没有的,一般工业用金也不过为99.99%左右。可见“金无足赤”不无科学道理。通常人们所说的纯金(也有称之为赤金、足金的),纯度约在99%。由于纯金的硬度低、塑性好,用它制成的首饰不耐磨,易变形,所以近代很少用纯度很高的金来制作首饰,而是将它配制成K金后再使用。K金是金与其他金属熔合而形成的金基合金。常用于首饰生产的有金铜合金和金银合金。金铜合金微呈紫红;金银合金则略显淡黄;为此,K金首饰在成品之前一般均进行镀金处理。另外,若在金中加入其他金属元素,还可以制成青色、蓝色和红色等各种颜色的K金饰品。K金按其成色高低分为24K,即24成。24K金为纯金,成色最高。l8K金,则说明该合金中含金18成,其他金属占6成。K金首饰的含金量百分比为:8K——33.3%;9K——37.55%;10K——41.7%;l2K——50%;l4K——58.5%;l8K——75%;20K——83.4%;22K——91.67%。目前,在国外K金首饰很流行。英国盛行9K金,美国和西欧则喜欢l4K金,香港最喜欢l8K金首饰。纯金的比重为l9.3,是钢铁的2.5倍。一寸见方的金块约重700克左右,即超过一市斤。
下列对纯金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 A.不易氧化,在高温下不变色
- B.纯度为99.99%
- C.硬度低,不耐磨;塑性好,易变形
- D.纯度高的不宜用来制作首饰
-
下列对K金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 A.是金和其他金属熔合而形成的
- B.不同的合金呈不同的颜色
- C.所有用K金做的首饰都必须进行镀金处理
- D.按成色高低不同,可分为24成,也就是24K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
- A.帖(tiē) 妥帖 请帖 字帖 俯首帖耳
- B.屏 (bǐng) 屏息 屏退 屏障 屏除成见
- C.薄(bó) 单薄 薄荷 薄脆 日薄西山
- D.创(chuàng) 首创 创举 创新 创造幸福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 A.赡养 涸泽而渔 反聩 哗众取宠
- B.简练 人才倍出 作祟 励精图治
- C.杀戮 严惩不贷 修葺 罄竹难书
- D.整饬 莫衷一是 阔绰 积毁消骨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文是“化成天下”的学问,它包括 人的智慧,开发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精神,激励人的意志, 人的行为,以及促进人的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乃至发展社会经济, 人际关系等学问。
- A.启发 规范 调整
- B.启迪 规范 协调
- C.启迪 规定 协调
- D.启发 规定 调整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 A.1984年l2月26日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抵达南极洲。l2月31日,南极洲上第一次飘起了五星红旗。
- B.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说得一清二楚。
- C.这次偷渡人数竟多达l5人以上,属于有组织、有预谋的重大偷渡案件。
- D.外交部提醒赴国外的中国公民提高警惕,谨言慎行,加强防范。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 A.这位教练不喜欢无时无刻地指导球员的技术动作,因为他对自己的队员们充满了信心。
- B.许多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都以充满人文关怀的实际行动解决部分下岗职工就业。
- C.“东方明珠”号是一艘设施齐全、装修豪华、服务一流的游轮,归属于长江轮船公司管理。
- D.实践证明,知识是点燃智慧的火把;一个人知识的多寡,往往取决于他的勤奋程度。
-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他对别人都很好,唯独对他的爸爸___不尊重。 ②金融界的人士都应该清楚地知道,在资本的转换和___过程中,人的作用始终是第一位的。③对于各种不正确的治学方法,我们都要注意___。
- A.特别 增殖 防止
- B.格外 增殖 制止
- C.特别 增值 制止
- D.格外 增值 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