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3年全国法律硕士研究生学位入学考试综合课考前预测试卷(六)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结合宪法和中国法制史的有关知识,论述“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司法原则。

  2. 对于法律的程序性特征之利弊人们有不同看法。甲:程序性有利于效率的提高,但限制了人们的自由和创造力的发挥。乙:程序性表明凡事都要遵循固定格式,这不利于提高效率,但却是对人们行为随意性的限制和制约,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产生纠纷。丙:程序性不但牺牲了效率限制了自由,而且给生活徒增麻烦,如果处处严格程序,社会生活将变得僵化而无任何生机。

    运用法理学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观点。

  3.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理论和知识对下列材料进行分析,并回答问题:

    《后汉书?章帝纪》:“律十二月立春,不以报囚。〈月令〉冬至以后,在顺阳助生之文,而无鞠(音居——编者注)狱断刑之政。朕咨访儒雅,稽之典籍,以为王者生杀。宜顺时气。” 

    《盐铁论?论苗(音zi—编者注)》:“春夏生长,利以行仁。秋冬杀藏,利以施刑。”

    问题:

    (1)这两段文字反映了什么问题?其历史渊源是什么?

    (2)这两段文字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3)这两段文字反映的立法宗旨和意义是什么?

    (4)运用这一制度有何例外?为什么?

    (5)举例说明其对后世的影响。

  4. 某县商贸城是一个以商业营业用房为主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县政府在未进行规划审核的情况下,为开发商发放《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在开发商未缴纳土地出让金的情况下,为其发放《国有土地使用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县政府强制实行房屋拆迁,对拒不拆迁的公职人员,予以降职、处分;对拒不拆迁的其他房主,则采取拘留、逮捕等措施。

    请运用有关宪法和法律知识,对此案进行分析。

  5. 简述清末修律的主要特点和历史意义。

  6. 简述宪法与政治文明的关系。

  7. 简述法律解释的特点。

  8. 宋朝有关惩治“盗贼”的法律包括(    )。

    • A.贼盗律
    • B.盗贼重法
    • C.窝藏重法
    • D.贼法
  9. 下列关于《中华民国宪法》(1947年)的表述,正确的有(    )。

    • A.基本精神与“五五宪草”一脉相承
    • B.规定了“五院制”的政府组织形式
    • C.实行总统制的政治体制
    • D.罗列各项民主权利自由,比以往任何宪法规定得都充分
  10. 隋唐时期的十恶大罪中,属于违反典礼教化性的犯罪是(    )。

    • A.恶逆
    • B.不道
    • C.不孝
    • D.不睦
  11. 在中国法制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中央司法行政机关有(    )。

    • A.刑部
    • B.法部
    • C.司法部
    • D.都察院
  12. 我国公民的平等权包括( )。

    • A.立法上的平等
    • B.权利和义务的对等
    • C.民族平等
    • D.男女平等
  13.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愿意遵守中国宪法和法律,并具有 (    )条件之一的,可以经申请批准加入中国国籍。

    • A.中国人的近亲属
    • B.定居在中国的
    • C.在中国工作、学习
    • D.有其他正当理由
  14. (    )是言论自由的自然延伸。

    • A.出版自由
    • B.结社自由
    • C.科学研究自由
    • D.文艺创作自由
  15. 下列对人权和公民基本权利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人权是人生丽就有且普遍享有的权利
    • B.公民基本权利是由一个国家法律确认并予以保障的权利
    • C.人权是公民基本权利的基础,公民基本权利是人权的政治法律体现
    • D.人权和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完全不一样
  16. 我国《宪法》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    )除外。

    • A.山岭
    • B.草原
    • C.荒地
    • D.滩涂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    )。

    • A.社会保险
    • B.社会救济
    • C.医疗卫生事业
    • D.社会保障
  1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提请,任免(    )。

    • A.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 B.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员
    • C.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
    • D.军事检察院检察长
  19. 法律责任的特点是(    )。

    • A.法律责任具有国家强制力
    • B.法律责任具有普遍约束力
    • C.法律责任只能由司法机关确认
    • D.承担法律责任的最终依据是法律
  20. 我国违宪审查的机关有(    )。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 
    • D.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21. 在我国,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机关有(    )。

    • A.河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
    • B.重庆市人大及其常委会
    • C.济南市人大
    • D.深圳市人大
  22. 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客体包括(    ),

    • A.各级政府、法院、检察院及其组成人员
    • B.有关国家权力机关及其组成人员
    • C.国家武装力量、各政党
    • D.企事业组织、公民个人
  23. 法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

    • A.法的稳定性与社会变动性之间存在的矛盾
    • B.有些社会关系不适宜由法律调整
    • C.有些事实在法律上不能确定
    • D.法不是社会调整的唯一手段
  24. 法和其他社会规范都具有(    )。

    • A.规范性
    • B.强制性
    • C.阶级性
    • D.国家强制性
  25. 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可概括为(    )。

    • A.它是法学的一般理论 
    • B.它是法学的基础理论
    • C.它是法学的方法论
    • D.它是法学的分支学科
  26. 不属于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制定的宪法性文件的是(    )。

    • A.“天坛宪草”
    • B.“五五宪草”
    • C.“袁记约法”
    • D.“贿选宪法”
  27. 工农民主政权时期的最高审判机关是(    )。

    • A.临时最高法庭
    • B.裁判委员会
    • C.裁判部
    • D.最高法院
  28. 关于南京国民政府立法体制和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南京国民政府的“六法”体系专指由六部法典构成的法律体系
    • B.国民党政权的法律制度属于大陆法系
    • C.判例和解释例不属于“六法”体系的范畴
    • D.具体的“六法全书”都属于基本法典
  29.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13年)又称为(    )。

    • A.“天坛宪草”
    • B.“袁记约法”
    • C.“五五宪草”
    • D.“贿选宪法”
  30. 有关《大清民律草案》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大清民律草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行的民法典
    • B.《大清民律草案》的结构顺序为总则、物权、债权、亲属、继承
    • C.《大清民律草案》亲属和继承编由修订法律馆会同礼学馆起草的
    • D.《大清民律草案》主要是以法国的民法作为其渊源的
  31. 清末修律过程中颁布的第一部法律是(    )。

    • A.《大清现行刑律》
    • B.《钦定大清商律》
    • C.《法院编制法》
    • D.《大清民律草案》
  32. 明朝的《大诰》一共有(    )编。

    • A.一
    • B.二
    • C.三
    • D.四
  33. 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 A.《九章律》是我国法制史上第一部以“律”命名的封建成文法典
    • B.从隋朝到清末司法改革以前,中央司法机关一直以三法司为主体
    • C.关于“违契不偿”的法律正式规定于《宋刑统》中
    • D.唐律五刑二十等中,不包括“加役流”这种流刑
  34.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清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的是(    )。

    • A.定私盐法
    • B.广设钞关
    • C.摊丁人亩
    • D.推行禁碓
  35. 属于汉朝适用的刑罚原则是(    )。

    • A.贵族犯罪,享受“八议”特权
    • B.亲属有罪相为隐
    • C.以身高确定刑事责任年龄
    • D.轻重相举 
  36. 元朝由地方政府纂集的法令法规汇编是(    )。

    • A.《大元通制》 
    • B.《风宪宏纲》
    • C.《元典章》
    • D.《至元新格》  
  37. 被称为“刑网简要,疏而不失”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 A.《泰始律》
    • B.《北齐律》
    • C《开皇律》
    • D.《唐律疏议》
  38. 我国最早规定侵犯财产犯罪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 A.《法经》
    • B.《秦律》
    • C.《九章律》
    • D.《开皇律》
  39. 居民委员会向(    )负责并报告工作。

    • A.全体居民
    • B.居民会议
    • C.居民代表
    • D.居民小组
  40. 首次将具律改为刑名律并至于律首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 A.《曹魏律》
    • B.《泰始律》
    • C.《北魏律》
    • D.《北齐律》 
  41. (    )是对选民资格的法律认可,是关系到公民是否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及能否行使选举权的重大问题。

    • A.划分选区
    • B.选民登记
    • C.提出代表候选人
    • D.投票选举
  4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每届任期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它行使职权到(    )为止。

    • A.下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
    • B.下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成立
    • C.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结束
    • D.下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出新的常务委员会
  43. 从树立宪法的权威和尊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角度来看,宪法的(    )方式需要严格限制。

    • A.全面修改
    • B.部分修改
    • C.无形修改
    • D.宪法修正案
  44. 各级人民检察院的助理检察员由(    )任免。

    • A.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 B.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C.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
    • D.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45. 在选民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时,选民根据选举委员会的规定,凭(    )领取选票。

    • A.身份证
    • B.选民证
    • C.工作证
    • D.身份证或者选民证
  46. 直辖市、市、市辖区的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应(    )市区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

    • A.四倍于
    • B.多于
    • C.等于
    • D.少于
  47. 在直辖市内设立的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由(    )选举。

    • A.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  
    • B.该中级人民法院所在区人民代表大会
    • C.直辖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D.该中级人民法院所在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48.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    )。 

    • A.可以制定规章
    • B.可以制定行政措施
    • C.可以制定条例
    • D.可以制定法律解释
  49. 根据授权制定的行政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    )。

    • A.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
    • B.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法律
    • C.由国务院裁决
    • D.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50. 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    ),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 A.设立选民小组
    • B.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C.设立选举委员会
    • D.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51. 1985年7月到1990年3月设立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属于(    )。

    • A.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的下属委员会
    • B.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下属委员会
    • C.全国人大的临时性委员会
    • D.全国人大的专门委员会
  52. 在我国,公布《宪法》的机关是(    )。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C.国家主席
    •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53. 我国目前实行的兵役制是(    )。

    • A.义务兵役制
    • B.志愿兵役制
    • C.义务兵役制与志愿兵役制相结合
    • D.义务兵役制与志愿兵役制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
  54. 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    )的原则。

    • A.中央的主动性、地方的积极性
    • B.中央的主动性、积椒性
    • C.地方的主动性、中央的积极性
    • D.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
  55. 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宪法》的是(    )。

    • A.1988年宪法修正案
    • B.1993年宪法修正案
    • C.1999年宪法修正案
    • D.Z004年宪法修正案
  56. 下列不属于法的规范性的表现的是( )。

    • A.法律是一般的、概括的规则,不针对具体的人和事,可以反复被适用
    • B.法律规范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制定和认可
    • C.法律的要素中以法律规范为主
    • D.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行为模式、条件假设和法律后果
  57. 下列关于“法律与道德的区别”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法律与道德起源和存在的时间不同
    • B.法律与道德的形成方式不同
    • C.法律与道德的适用范围完全不同
    • D.法律与道德的表现形式不同
  58. 关于法的作用,片面或错误的认识是(    )。

    • A.法并不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唯一手段
    • B.法需要人的正确执行和适用
    • C.法的抽象性、稳定性与现实生活存在一定的矛盾
    • D.法是达到一定目的的唯一手段和工具
  59. 刑事责任的特点不包括(    )。

    • A.产生的原因在于行为人行为的严重社会危害性
    • B.犯罪人向国家所负的一种法律责任
    • C.刑事责任的大小、有无都不以被害人的意志为转移
    • D.刑事责任是惩罚性、补偿性的责任
  60. 下列何种表述属于法的规则?(    )

    • A.公民的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 B.民事活动应当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
    • C.合同的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部履行自己的义务
    • D.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6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8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该条规定体现了法的对人效力的何种原则?(    )

    • A.属人主义原则
    • B.保护主义原则  
    • C.属地主义原则
    • D.限制主义原则
  62. 下列有关“法的渊源”的表述哪个是正确的?(    )

    • A.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不能被国内法院适用的法的渊源,如正义标准、理性原则、习惯等
    • B.在我国,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主要是根据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而做出的分类
    • C.根据“条约必守”的原则,一切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均构成我国法的渊源
    • D.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国家政策可以作为我国法院审理案件时的依据
  63. 关于政治与法的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政治关系的基本状况是法的重要根据
    • B.政治可以为法的发展提供条件和环境
    • C.政治是阶级社会的现象;法既是阶级社会的现象也是无阶级社会的现象,二者无必然联系
    • D.政治的发展变化,直接导致法的发展变化
  64. 下列选项中可以成立的是(    )。

    • A.西方的理性论认为自然法高于实在法
    • B.判决书等非规范性法律文件可以反复被适用
    • C.法律事件是指与人的意志无关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事实
    • D.法律制定的科学性原则要求法律制定必须从最大多数人的最根本利益出发
  65. 我国《婚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可依据本法的原则,结合当地民族婚姻家庭的具体情况,制定某些变通的或补充的规定。这一规定属于(    )。

    • A.准用性规范
    • B.确定性规范
    • C.委托性规范
    • D.义务性规范
  66. 下列部门法中按照社会关系调整的机制这一标准划分出来的是(    )。

    • A.民法
    • B.商法
    • C.刑法
    • D.诉讼法
  67. 下列不属于法的规范作用的是(    )

    • A.指引作用
    • B.维护阶级统治的作用
    • C.预测作用
    • D.教育作用
  68. 在我国,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    ),

    • A.全国人大批准后生效
    • B.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
    • C.国务院批准后生效
    • D.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备案后生效
  69. 关于法学的研究对象,正确的说法有(    )。

    • A.只研究法的应然状态
    • B.只研究法的实然状态
    • C.只研究法的必然性
    • D.研究一切法律现象及其规律
  70. 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

    • A.法在本质上是社会成员公共意志的体现
    • B.法既执行政治职能,又执行社会公共职能
    • C.法最终决定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国家结构、国际环境等条件
    • D.法不受客观规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