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7年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模拟试题及答案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请对“只要没有被法院实际判处刑罚的,就不认为是犯罪”进行辨析。

  2. 甲、乙和丙合伙经营运输业,三人合资购买卡车一辆、小型拖拉机一台,价款共26万,甲出资6万元,乙、丙各出资10万元。由甲开车,乙和丙协助联系业务做助手。合同约定,三方各自占有合伙经营的1/3份额,按比例分享利益和承担风险。合伙经营两年后,乙想个人外出经商,以10万元价格将自己的财产份额转让给外村一个朋友丁,由丁参加合伙经营,并按1/3的比例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但乙事先未征得甲和丙的同意,当丁参加运输经营活动时遭甲和丙的拒绝。为此,发生纠纷,诉至某人民法院。

     问:本案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3. 简述我国刑法总则中有关死刑适用的限制性规定。

  4. 刑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包括(  )。

    • A.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 B.国有企事业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 C.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 D.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
  5. 犯罪集团的成立条件包括(  )。

    • A.犯罪主体必须是三人以上
    • B.犯罪组织成立的目的在于实施犯罪
    • C.犯罪人所共同建立的组织具有相当大的稳定性
    • D.犯罪分子之间相互纠合,体现出一定的组织性
  6. 减刑的条件包括(  )。

    • A.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的犯罪分子
    • B.犯罪人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
    • C.有重大立功表现
    • D.有立功表现
  7. 下列有关犯罪的直接客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是指某一具体犯罪所直接侵害的客体
    • B.任何犯罪的直接客体都是各不相同的
    • C.可以分为简单客体和复杂客体
    • D.有些犯罪的直接客体是相同的
  8. 黄某(19周岁)和赵某(17周岁)合伙盗窃邻村王某家的耕牛。黄某在门外望风,赵某进牛棚牵牛。由于赵某不小心弄出响声,被王某发现。黄某听到王某的吆喝声,不顾等赵某即逃走。王某手持木棍紧追赵某,赵某为了逃避王某的抓捕,掏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朝王某身上捅了一刀后逃走。黄某逃到村头,刚好遇见巡逻的民警。民警见黄某形迹可疑,即将其带回问话,黄某如实将其与赵某合谋盗窃的情况向民警作了交代。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 A.黄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 B.对黄某应当认定为自首
    • C.赵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 D.对赵某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9. 属于危险犯的犯罪有(  )。

    • A.破坏交通设施罪
    • B.爆炸罪
    • C.绑架罪
    • D.杀人罪
  10. 我国《商标法》规定的注册商标包括(   )。

    • A.商品商标
    • B.服务商标
    • C.集体商标
    • D.证明商标
  11.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债务的法定抵销,双方债务应该(  )。

    • A.数额相同
    • B.种类相同
    • C.债务均到期
    • D.债权均须合法
  12. 下列人员中能够成为妨害公务罪对象的是(  )。

    • 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 B.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C.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 D.依法履行职责的红十字会工作人员
  13. 犯盗窃、诈骗、抢夺罪转化为抢劫罪的条件有(  )。

    • A.行为人有盗窃、诈骗、抢夺行为
    • B.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
    • C.当场对阻拦的群众实行报复相威胁
    • D.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目的是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
  14. 罗某驾车行驶,见一小孩突然横穿公路,罗见刹车已来不及了,便将方向盘打向人行道上,使人行道上停放的一辆汽车滚到路坎下面而严重损坏。罗的行为是(  )。

    • A.紧急避险
    • B.正当防卫
    • C.避险过当
    • D.故意毁坏财物
  15. 合伙人对合伙债务承担(   )责任。

    • A.按份
    • B.有限
    • C.无限连带
    • D.担保
  16. 在刑法理论上,将引用刑法分则的其他条款来说明基本犯罪特征的罪状表达方式称作(  )。

    • A.简单罪状
    • B.叙明罪状
    • C.空白罪状
    • D.引证罪状
  17. 下列情形中,可以构成玩忽职守罪的是(  )。

    • A.某国有企业的总经理在经营活动中严重不负责任,造成该公司严重亏损
    • B.某高校校长对财务管理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巨额资金无法收回
    • C.某法院执行庭庭长在执行民事判决中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法定执行职责,致使当事人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 D.某外汇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在外汇管理工作中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大量逃汇,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18. 甲欲杀乙,故意将装好子弹的枪支交给丙,并骗丙向乙瞄准恐吓乙,结果乙中弹身亡。甲与丙(  )

    • A.构成共同犯罪
    • B.不属于共同犯罪
    • C.以共同过失犯罪论处
    • D.甲单独构成犯罪
  19. 我国刑法中的主犯不包括(  )。

    • A.组织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
    • B.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
    • C.在聚众性共同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
    • D.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的
  20. 自然人参与合伙关系,( )出资。

    • A.可以用劳务
    • B.必须用资金
    • C.必须用实物
    • D.必须用资金或实物
  21. 下列各项行为中,不属于民事代理行为的是(  )。

    • A.甲委托乙代理房产登记
    • B.丙受甲之托出席合同签字仪式
    • C.丁受甲之委托接受赠与
    • D.甲委托戊办理纳税
  22. 下列行为中,属于代理行为的是(  )。

    • A.代人书写起诉状
    • B.代人办理企业登记
    • C.代人整理资料
    • D.代人看管小孩
  23. 甲、乙因通奸生育一女婴,为避人耳目,将女婴放置于很少有人出没的树林中,两天后该女婴因饥饿而死亡。甲、乙应构成(  )。

    • A.虐待罪
    • B.故意杀人罪
    • C.过失致人死亡罪
    • D.遗弃罪
  24. 甲于1995年2月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无期徒刑,1998年2月,因在劳动改造中抗御自然灾害舍己救人有重大立功表现,甲被法院裁定减为有期徒刑13年。如无再次减刑,甲将在(  )年2月刑满释放。

    • A.2010
    • B.2011
    • C.2008
    • D.2007
  2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累犯不可以假释
    • B.累犯也可以减刑
    • C.累犯不可以适用缓刑
    • D.判处缓刑的不可以减刑
  26. 根据我国刑法条文对罪名包含的构成内容及数量单复,罪名可以分为( )。

    • A.立法罪名、司法罪名和学理罪名
    • B.单一罪名和选择罪名
    • C.单一罪名和复数罪名
    • D.确定罪名和不确定罪名
  27. 把共同犯罪人分为组织犯、实行犯、帮助犯、教唆犯的标准是(  )。

    • A.按照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
    • B.按照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分工
    • C.按照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
    • D.按照共同犯罪人的社会危害性大小
  28. 被人民法院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根据他健康恢复的状况,经(   )申请,人民法院可以宣告他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 A.本人
    • B.利害关系人
    • C.本人或利害关系人
    • D.本人和利害关系人
  29. 犯罪行为达到既遂状态的标准是(  )。

    • A.犯罪分子达到犯罪目的
    • B.犯罪分子完成犯罪行为
    • C.犯罪行为导致客观危害结果
    • D.犯罪行为完全符合法定犯罪构成要件
  30. 下列哪个行为不构成故意杀人罪?(  )

    • A.甲在实施抢劫之后,为了灭口,将被害人杀死
    • B.乙强奸某女,引起某女自杀
    • C.丙与丁通奸多年,丙要丁杀死其夫,丁不同意,丙毒打丁并称若丁不杀其夫,就要丁自杀,丁不忍杀夫遂自杀
    • D.某男与某女相约自杀,欺骗某女先自杀后,该男逃走
  31. 某甲因犯走私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没收财产。下列哪些可以作为没收财产的内容:(  )。

    • A.甲的个人生活用品
    • B.甲为走私毒品而购买的枪支,弹药
    • C.甲所居住的其父母的房屋
    • D.运送毒品的汽车
    • E.甲走私毒品所得的巨额财产
  32. 1922年《苏俄刑法典》第6条规定,威胁苏维埃制度的基础及工农政权向共产主义制度过渡时期所建立的法律秩序的一切危害社会的作为或不作为,都认为是犯罪。以这种形式规定的犯罪概念,学理上称之为( )。

    • A.抽象概念
    • B.形式概念
    • C.实质概念
    • D.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概念
  33. 国有公司仓库保管员甲与社会上的乙、丙内外勾结,由甲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与乙、丙共同盗骗国家大量财物。在此案中,(  )。

    • A.甲构成贪污罪,乙、丙构成盗窃罪
    • B.甲构成贪污罪,乙、丙构成诈骗罪
    • C.甲构成贪污罪,乙、丙以贪污罪共犯论处
    • D.乙、丙构成盗窃罪,甲以盗窃罪共犯论处